大家好,我是花生酱。

今天讲点亲身经历的硬货。

在产品领域写作也有五年了,慢慢发现:活跃的作者一批批换,很多朋友写着写着就不见了,能坚持五年以上的凤毛麟角…

问了他们放弃的原因,大体上都是—“主业太忙了,无法坚持副业和写作”

如何平衡副业、爱好、生活和工作,好像日渐成为了每个人都必须回答的问题。

回答得不好,就很容易两头不靠,把自己搞得又累又得不偿失。

所以,我这个局中人觉得,这件事其实非常值得仔细聊聊。

1

但坦率地讲,这个话题又很敏感,没几个人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很多人羞耻于聊副业、聊爱好,觉得谈副业就是背离了组织和公司,是自己在偷偷做事。还有一些热衷于副业的人又鼓吹副业多么优越,仿佛不这么说,自己就没有坚持的理由。而我觉得,这两种想法都有待商榷。

细究一下发现,这个话题的敏感性来自于:“个人”和“组织”天生有相悖。

我问了很多朋友,都坦言“无法在工位认真写作”,其背后原因是“工位”属于“组织”和“主业”,在单位的自己是“角色化”的自己,而不是真正的自己。想安心写点东西,又需要激发出“真实的自己”,所以实在是难以两全。

随着工作经历走向资深,承担的业务也越来越重,“主业”天然地占据了生活中大多数清醒时间,所以能挤出时间干干副业、写点东西,实在是太难了。

2

我并不想政治正确地去鼓励大家好好上班,或是,辞职专职写作、副业转正。不考虑个人特质和发展的情况下,这两个建议都是放屁。

好好上班呢,本质还是出卖时间,个人的获得感不强,很担心走到最后发现没能留下什么个人印记的东西。专职写作呢,本质是彰显个人能力和创造力,但现在的大环境还是头部内容独大,普通小作者想踏踏实实写点文字换钱,很难养活自己。

所以副业和主业平衡的本质,是我们如何平衡“个人创造”和“组织中的生产协作”。

分析看来,“个人创造”更偏向于自我满足而不是赚钱,而“组织中的生产协作”在赚钱方面更高效,只是经常要服从于组织所以自我感知弱了些,两者各有侧重。

一门心思扑在主业上“赚钱”,而不思考,就会变成效率至上的机器,逐步陷入追逐名利的“有限游戏”,最终把自己耗尽,陷入崩溃,反而做不好主业。

所以,“赚钱”和“自我创造”,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两件事,又能互相促进,所以不能对立地看这两件事,必须要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

3

我在找这个平衡的时候,狠狠地失败过一次。

那是在我刚换工作的时候,大概入职3个月左右,工作强度就拉满了。拉满了,意味着即使你清醒的时间都用来工作,也无法如期完成P0级别的需求。这就很可怕。

在这种状态下,身心会承受极大的压力。你会感觉到你为组织掏空了自己,不断奔波忙碌,但又很少有自我认知上的收获。自我认知越来越弱,照镜子越看自己越像一颗螺丝钉,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持续了两个月之后,整个人就崩溃了。

结果就是,我的知识星球在那时候断更了几个月。不是我不想更,而是我人快没了。那种透支的感觉就像加特林机枪按住**连续使用1小时后的冷却,脑袋里什么都装不进去,只想休息。

说真的,我还从来没遇到过能把自己逼到过饱和,进一步把原有生活节奏击溃的情况,着实让我措手不及。

4

但再难也得爬起来,一方面我觉得,就这么放弃了怪可惜的,这种高强度工作经历蛮难得的,日后分享出来也能给大家帮助。另一方面是,星球有很多朋友付了钱,这样不声不响停更实在太不是人了。

所以我紧急修整之后,马上联系知识星球团队帮我恢复,还缴纳了几千块钱的保证金,担保自己不会断更。重新给加入的同学们发了低价补偿券,也继续开始写作了。

恢复写作后,我发现我又能继续从工作中沉淀思考了,而不是“做事第一”。这种沉淀和思考,让我不断从组织协作中抽离、吸收、恢复,每天只抽出半小时时间,却能让我的工作状态加倍兴奋。

5

这种调整的背后,其实是我想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千万别觉得“副业要以收入赶超主业为目标”。

之前我也一直这样觉得,但现在发现其实是不对的。

客观来说,副业在还是“副业”的情况下,收入很难超过“主业”。能够达成“副业转正”的人,至少需要有3种特质:

  1. 头部内容的生产能力或超高价值的资源

  2. 辞职的魄力

  3. 独立工作的自控力

三者任一不具备,都很难稳定、长久。都具备的,算下来其实少之又少。所以,如果任一点不具备,最好就别放弃主业了,风险太大。

所以分析下来看,抱着“副业转正”为目标的人,很容易半途而废。原因是“对副业的期望太高了”,激发了一个“赚不到钱、坚持不下去”的恶性循环,一步步给自己加了过大的压力。

正确的想法是,先把“赚钱”和“副业”这两件事剥离开,纯粹地把“副业”看成一个“自我创造的窗口”,怎么爽怎么来,而不是怎么赚钱怎么来。

之前我开始尝试商业化,初心完全是为了体验一把内容生产者的变现业务,但跑着跑着自己也贪婪了,也想能更进一步赚大钱。想赚钱和想尝试的心态变化,会带来动作变形和压力骤增。同时,现实是很残酷的,想赚大钱你得输出足够多的东西,这在只靠副业写作的情况下很难达到,除非你是行业泰斗。

所以,大部分有兴趣写作、做副业的同学,我会建议你选择和主业一致的方向,然后一步步奔着“行业泰斗”的位置去努力,这样才可以“一字千金”,到时候才有副业转正的可能性,而不是一开始就操之过急。

6

很多人会觉得,“行业泰斗”也太难了吧,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我怎么能成为“泰斗”呢。

其实上面提到了,只要你找到了合适的领域和足够细分的“行业”,你就有机会成为泰斗。当你选择的赛道越大,意味着越难发挥你的个人实力、越依赖团队、成功率越小。如果在你选择的赛道里,你是最有天赋的那一个,那么毫无疑问你就是最后的赢家,在你的BGM里没有人能够赢你。

拿我自己举例子,我的赛道其实是如下条件的一个集合:

  • 产品思维:作为产品经理赶上了互联网浪潮尾巴,也有市场验证过的全栈产品经验

  • 本质思考:记事起就有日思的习惯,收集信息能力强,所以看法往往深于平均值

  • 自我成长:有超于常人的创造欲和慕强性格,善于吸收信息来迭代自我

也就是说,有这三种特质的朋友,大概率会关注我。起码在这个赛道,我是有一席之地的。

而这三种特质和对自我的认知、定位,是我这五年来不断在“写作”上玩耍,得到的宝贵结论,并且还在不断迭代调优。在发现自我并成长的路上,其实早已解决了无数可能导致我放弃的问题。今天这篇文章讲的“坚持”,以及对“赚钱”和“个人创造”的认知,只是九牛一毛。

举几个我不断反思,迭代自己行为的例子:

  • 当我认知到“在工位不可能写作”,我就选择早起一小时进行写作,然后在通勤车上补觉,这样能够更好达到我工作、生活、写作的平衡,也更好地利用了通勤时间,让工作更加专注。

  • 当我意识到“创造就是生命的意义”,我才排除万难恢复了知识星球,继续搭建自己的半公开知识库,我坚信坚持输出有个人标志的内容,会支撑我更好向前。

  • 当我明白“具体才不焦虑”,我才能清空我的待办清单,每天只留三件事,让自己养成不贪多只求好的习惯,让自己能够眼光长远地去徐徐图之,而不是每天焦虑想一口吃个胖子。

这些路上的坚持,以及坚持带来的自我迭代,就是我觉得极有价值的宝贵经验,也迫不及待想和你们分享。

7

幸好一路上有很多同路人。

这半年来我和少楠交流了很多关于flomo和个人输出的思考,从他身上我看见了长期主义、记录与梳理的价值。我还和fonter学习了如何激发自己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也更加坚信了这种生活状态的价值。刚好少楠最近上线了小报童产品,很荣幸作为30号用户入驻,相信这会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所以未来,我会新增一个付费内容渠道。基于少楠的“小报童”产品,开设了我的付费专栏《浪人与产品》。

浪人,指的是我这种自我放逐的行为,把自己丢在不同的境地中,去反思和迭代。

产品,是我终生热爱的事业。

浪人与产品,就好像我们每个人穿梭在各个公司中,看似从未忠于某款产品,但又不断秉持内心、不断求索的状态。而人生,或许就是如浪人般,在“满足”与“追求满足”间不断摇摆的过程吧。

而我能做的,就是每天在这个专栏分享我这个“产品浪人”的真实摇摆过程,3个月,用80+条思考,10000字,来分享我在精进之路上的踩坑经验。

如果你好奇我的摇摆动态,也认可上述的生活状态,可以试着订阅《浪人与产品》和我成为同路人。如果内容没法满足你的预期,也可以选择退订,我也真心希望你能发现更对口味的内容。

-END-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