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班半小时我就想下班了,啥时候发年终奖啊,拿完我就走人!”
每年春节后,公司都会掀起一阵“离职潮”。不少员工在年前就动了辞职的心思,一拿完年终奖就马不停蹄寻找新方向。
这不,在紧锣密鼓做年终绩效考核的间隙,我收到了丸子的消息。
项目上的人事专员丸子大学毕业五年了,学环境设计的她毕业后没有选择设计行业,而去做了业务员;
后来嫌公司离家远,通勤时间长,又半路出家做了人事。
一晃眼,她入职已有三年了。
一向活力满满、任劳任怨的她最近找我谈心,直言自己快被工作榨干了。
做不完的试用期跟踪表、人事变动表和续签合同,让丸子觉得没劲;
没劲的根源在于她已经做了3年了,却还是没有长进。
性格外向开朗、善于交际的她,曾收到市场同事、招商同事抛来的橄榄枝,但她自己也拿不定主意。
看着她一筹莫展的模样,我问了她3个问题:
1、你想好下一份工作要做什么吗?是换行业还是换职业?
2、你说学不到东西,那么你具体想学哪块的知识?人力资源6大模块中,有你想深耕的模块吗?
别人建议你做市场或招商,你自己想要做吗?
如果想做,你认为自己的优势和契合点在哪里?
她说自己是闲鱼,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也没有特别不喜欢的,让她做什么都可以。
我建议丸子梳理一下她目前手头的工作,发现她不仅做HR基础工作,还要兼任讲解员、售卖员、礼仪接待等一系列临时事务,她坦言自己干的活实在太杂了,根本没有核心工作,持续的内耗让她愈发萌生想跳槽的念头。
而到了五年这个分水岭,恰逢从职业生涯发展的探索期向确立期迈进的关键阶段,作为工作生命周期中的核心部分,我们是时候想明白,到底什么样的态度和能力才是真正具有价值的。
-1-
态度好=听话+拍马屁?
很多人会跟丸子一样,将“态度好”与“乖巧听话、会讨领导欢心”画等号,认为有些人之所以没能力还能在职场上混得风
生水起,是因为他们深得领导心。
但我在这里要引入一个观点,即画板策略。
画板策略与拍马屁最显著的区别在于,画板策略是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成就自我,而绝非以阿谀奉承为目的。
多邻国创始人路易斯·冯·安提出“画板策略”——“找到画板以方便他们在上面作画。成为一名开路人,为级别高于自己的人开路,最终,你会以此创造出一条自己的路。”
那么,HR们该如何运用画板策略?
答案就藏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
当直属领导想要参选政协委员,我们可以发挥党政工作的经验为他准备个人材料与演讲稿;
当跨部门领导想要开展部门专项绩效考核,我们可以发挥HRBP的经验为他提供考核方案的思路,罗列出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与对应的解决方法;
当总裁室领导接待重要贵宾,需要介绍企业经营亮点,我们可以发挥HR的沟通优势,挺身而出,主动为领导排忧解难,为公司争光添彩。
……
不少HR会觉得,花时间做这种工作就是浪费自己的专业能力,并且会固执地认为自己不想那样低三下四。
坦白讲,我也曾有过这样的负面情绪,但我最终战胜了这股冲动。
因为我发现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切都因为累积效应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在成为领导开路人的过程中,我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我因不可或缺建立起了声誉,由此发展出了数不清的人际关系和支持储备。
这就是“画板策略”——助人就是助己。
当我们还不能成为主角,那就努力成为“最强辅助”,这不是一味地听话、被接受,而是主动出击,积极争取为卓越者提供画板的机会,让他们借助你的工作成果获得他们的声誉。
也许当下的你还无所收获,但别着急,你只是延期获得而已,并且会连本带利地赚回来。
-2-
能力强=一枝独秀?
知名漫画形象“呆伯特”的创作者斯科特·亚当斯曾对年轻人建议,“如果你想取得非凡的成就,那你只有两条路可走:
①在某一具体领域成为最优秀的人;
②在两个或更多的领域成为非常优秀的人(位列前25%)。
日剧《Doctor X》中的派遣名医大门未知子讨厌拉帮结派、权威机制,讨厌束缚,唯有专业的医师执照和千锤百炼的技术是她的武器。
然而具有主角光环的零失败大神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
成材的第一条路非常艰难,几乎不可能实现;
而第二条路相对简单,只要你通过努力,就至少可以在几个领域中成为排名前25%的优秀人才。
你可以让自己具备两种或多种“优秀才能”,直到无人能与你匹敌。
而在这些综合技能中,我建议至少有一种是沟通技能,无论是口头沟通还是书面沟通。
从为新员工办理入职,建立劳动关系、进行培训到与员工谈解除或终止合同,良好的沟通能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不仅要会写,也要会说,要坦率、精准地表达想法、提出建议,过于腼腆只会让我们错失良机。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增加另一种技能,投入足够的精力,达到前25%的水平。
出色的专业能力可以是一枝独秀,也可以是百花齐放。
而在近两年经济形势严峻,不少名企断臂求生的大环境下,“一岗多能,一人多技”是大势所趋;
因此,趁早构建自己的双重/三重威胁,培养综合能力,方可凸显自己的核心价值。
-3-
跳槽?想明白了再行动!
如果把专业能力比作利剑,那么良好的态度就是我们坚硬的盾。
有了剑和盾,我们便可踏上战场,但还不能所向披靡。
因为当你倒下了,仍有千千万万个人能随时取代你。
重要的是,我们要锻造自己不可取代的价值。
让我们再说回丸子。
丸子看似是个很“听话”的员工,但这种麻木的“听话”对个人发展而言,往往是最为致命的。
人的一生当中有80000小时的工作时间,最关键的是要弄清楚如何最有效地利用时间,然而大部分人根本不清楚自己到底想做什么。
就像丸子告诉我,她什么都能做,只要能挣钱。
可挣钱的方式不计其数,她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利用身边的资源最快挣到钱呢?
她从未思考过,更懒得思考。
这样的她无论跳槽多少次,都会陷入同样迷茫的困境。
随波逐流,耽于空想,太多人没有拿出足够的时间思考如何进行宏观上的优化。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5%的时间思考如何度过剩下的95%的时间,如计划午餐吃什么,周末去哪里度假。
如果你对待自己的事业也是如此,那就要用两年的工作时间(4000小时的时间)来思考:
你的人生使命是什么?
你生活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你该如何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只有想明白了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渴望的,并且具有能为之历经失败仍百折不挠的决心,
我们才能拨开生命的迷雾,找到前行的道路,
才能挖掘自己与之匹配的优势,逐步锻造无可取代的价值。
最后
我想对所有和丸子一样迷茫的伙伴们说,想辞职、想跳槽,这些想法都很正常,如果因为这份工作严重内耗,我会非常支持你们的决定,但切忌因“麻木”而离职。
别人的建议始终只是建议,唯有自己的思路才能决定出路。
你应当是自信的,颇具想法的,且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有着明确目标的,如此方能潇洒离开、即刻出发。
-end-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