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当今中国很多企业之所以做不大,其根本原因在于企业领导者没有超越自我的能力,因而无法调动员工不辞劳苦地为了企业的发展而努力!
企业规模的大小和员工的精神境界有关
德鲁克在《管理》这本书的有关章节中,对于董事会的职责讲得非常清楚。他认为董事会的重要任务是要去关心全体员工的良知和良心,对良知和良心进行管理。一个企业只能在最高员工和最低员工共同认定的精神境界范围内成长,不可能超越这个精神境界。如果你的精神境界高,拓展得好,那你的企业规模就大,就能成长得好。如果你的境界低,那就很可怜了,你的公司持续不了多久也发展不了多大。
所以管理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视为一种道德学的学问,它要求管理当局能够成为一个道义集团,能够在利润之上有更高的追求。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所有员工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然后共同为长期的奋斗目标而努力工作,才能从根本上唤起全体成员同心同德、用心用力用命去做事情。所以当你有了这个观念和对这个观念的理解,你的视角就变了。
比方说写《史记》的司马迁,在总结楚汉相争的时候,他讲得非常清楚——刘邦只是一个亭长,他带的那帮人基本上是农民,他为什么最后能够胜利,建立汉王朝,而项羽不能呢?
司马迁在总结这个历史的时候讲了一段很知名的话:项羽他有妇孺之心,有同情心,遇到一些事情会流眼泪,而刘邦为人却很傲慢,按理说要按这两种品性而言,应该是项羽获得天下才是,但是刘邦为什么能获得最终的胜利呢?那是因为他懂得分享,能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能高瞻远瞩地把自己的一切都放下,所以他能够真正的像一个王师、一个帝王那样,去拜韩信为大将军,然后授予他权利。而项羽刚愎自用,连他亚父的话都听不进去。
在这个领域当中是有很多这样的故事的,你怎么去解读,你用什么样的思想体系去解读?德鲁克的思想体系中他的视角和概念更具有解释力,所以我们要去继承一个思想,然后用这种思想去面对事件案例,因为实践出真知,去历练你的思想,然后获得更多的对这些概念、思想和视角的体验,然后你的思维就会变得更加犀利。这是我的一个体会。
企业要想做大,需要自我超越
华为的老板在很早的时候就理解这一点了,所以他就说出了一个很悟道的话,引用古人说的话叫:钱散人聚,钱聚人散。所以他在华为的时候,他能够不停地利用奖金、工资及后来事业去激励他的下属员工,能够唤起更多的有才能的人,来去为这个组织做贡献,让更多的人去认定,华为是一个共同事业,而不是去成就老板一个人的这样一个事情,这一点任正非他做到了。
任正非在对内部讲话时就讲到了,他是一个组织者,他让这些更有能耐的人能够各司其职,努力工作,这是他要做的事情。当然,有些专业性、技术性的东西老板也会花很大的力气和代价去向人家学习,这只是一个次要的问题。
而老板能够超越自我,能够把自己放下,这才是核心。如果老板不能超越自我,不能够有更高的追求,不能把自己跟整个组织分开来,然后围绕着组织的要求去做对的事情的话,那后面的很多事情他都做不到。
所以,当今中国很多企业家做不大的原因可能就在于不能自我超越。把企业当做公器,把自己当做组织的一个成员,然后以唤起民众全心全意地为这个公司的长期发展做贡献,这才是当今企业老板所要关注的问题。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