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视频上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很多搞笑类的甲乙双方互动模式,以papi酱视频为首的同类视频,其大多是站在乙方的视角去看甲方。搞笑归搞笑,但并没有真正道出身处甲乙双方的真正不同,不能为作为打工人的我们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而我们,有的是在甲方公司,有的是在乙方公司,有的是在综合型业务公司,也许是干着甲方的活,也许是干着乙方的活。在今年就业市场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有人考虑从甲方去乙方,有人考虑从乙方去甲方。在做这些选择之前我们真的了解在甲乙打工的不同之处了吗?
我想说,做甲方的打工人和做乙方的打工人之间有着很多不同,有的显现有的微妙,比如思维方式、赚钱模式、汇报方式等等,如果没有提前了解清楚、做好准备盲目加入,可能适应起来会比较慢。
我自2016年毕业-2021年10月都在甲方公司工作,从去年11月至今是在一家综合型的公司做乙方打工人。结合自身真实的体会,想跟大家聊聊这其中的不同之处,帮大家在面临甲乙选择时做一些有用的参考。
【一、赚钱模式】
甲方:赚C端用户的钱
比如我的上一家公司是做财商教育的,我们赚钱的方式就是通过服务、运营等手段促使用户买我们的课程(课程就是我们的产品),课程销售的越多,公司赚的也就越多,作为打工人,我们的日子也会更好过,到手的奖金也就会越多。
所以,我们在工作中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带来更多的目标用户,如何优化运营链路提高转化率,如何维护好老用户做好复购和老带新。
乙方:赚B端客户的钱
比如我目前所在的这家单位是做数字营销服务的(也就是给金融公司做服务),我们赚钱的方式就是通过商务开发客户,对接企业,企业明确需求后,BD会将客户介绍给AE,AE再进一步了解客户的具体需求,评估我们能不能做以及投入产出比,这些进行完后,执行层开始做方案,跟客户进一步对接直到最终交付打款。
这个路径很长,有的一个项目需要跟进2-3个月,因为单价一般都很高,B端客户,有的是代表一家企业,有的是代表一个部门、有的只是一个小的项目组成员,所以钱是从哪个口袋出来就需要花精力了解,客户所代表的职位越低预算越少,决策周期越长,这对于一个项目组成员来说,可能会影响到阶段内的产出乃至个人绩效。
这样的业务更像是一个上下游的关系,前端接洽和后端执行是否到位,都决定了这是一单生意还是后期可以长期维护好的大客户,这对在各个环节负责的个人能力要求都更高一些,因为一个人没有做好,可能就会让整个团队半个月没有产出。当然,这在甲方也是同一个道理,只是在乙方更为突出。
【二、思维重心】
甲方:你想要的好结果,需要多方配合才能达成
与各个协作部门做好配合,管理好项目的同时还需要管理好相关部门的人际关系,最终才能在推进项目时更加顺利,人际关系没有处理好,很多人就会成为项目推进时的巨大阻力。
我在上一家单位入职不到3个月,几乎把每一个部门对接的人比如产品、UI、数据分析师、开发等这些人都认完了,在推进项目中知道哪一块任务需要找谁来协助,这样就能够帮助我们提高效率推进项目。
乙方:客户和领导一样,都需要耐心维护
在乙方,做好事情的同时还需要学会向上管理,这样才能拿到好的项目。与此同时也要懂得维护好客户资源。维护好一个老客户比开发一个新客户要容易很多,只要帮助老客户达到他想达到的项目目标,日常的维护有专门的团队帮助维护这些关系,这样只要客户还有需求,就会想起之前帮他达成目标的团队。
【三、汇报形式】
甲方:文档/表格/PPT/思维导图/等等
在甲方工作时,我们经常做项目方案全靠文档和表格,只有做年终汇报的时候才会用到PPT,即使有时候直接向老板汇报也可以用文档,只要把项目讲清楚就好。不会局限于载体的形式,这导致我只会用PPT模板,并且这模板还是公司设计做好的,只需要填充内容即可。
乙方:PPT
向客户汇报策划案需要PPT、项目复盘报告需要PPT、跟领导沟通一个想法需要PPT,数据分析报告需要用PPT、就连页面文案都需要写到PPT里,总之,在乙方,除了给自己看的文件,其他都需要用PPT。为此,我在入职的第2周还特意买了PPT课程学习。
总之,在乙方,一定要做好改改改PPT的心理准备。客户很有可能因为你做的PPT不美观毙掉方案。
【四、表达方式】
甲方:大声说话
我的上一家公司是典型的互联网公司,企业文化中就有一条是大声说话,老板年纪虽然也不小了,但在开会时,下面的人有什么说什么,不会因为是上级或领导吓得不敢发言,公司甚至一直鼓励大声说话,你可以有理有据的提出任何想法和质疑,没有人会因此惩罚你。
乙方:谨言慎行
有一次我开会时说,之前是怎样怎样的,领导直接开怼“之前是之前,现在是现在”,领导决定的事情基本上没有人敢质疑该不该做,要不要做。再开放的会议,都没有人会提出任何意见,即使有时候遇到刁难的客户,想跟领导说能不能拒掉这个单子,也张不开嘴说。(说明一下,我现在所在的单位是国企全资的公司,所以有一点国企作风,但还是很有代表性的。)
【五、目标结果】
甲方:增长——转化——留存——老带新
甲方多以这几个指标作为目标结果,业务部门无论是什么岗位,最终都是为了这几个关键指标做事情,并且拆分的很细,每一环都有专门的团队去负责,也有专门的考核制度,非常的精细化。
乙方:客户分层——客户维护——竞标比稿
乙方会有专门的客户资料库,针对客户公司的用户、部门、指标做拆解,我们不用向客户承诺效果,当我们接到一个需求的时候,打开资料库就能了解的七七八八,不用特别精细的研究用户,更多是聚焦在创意包装上面。
在对接过程中,产品、策划、商务几乎都加了客户的微信,在每一次沟通中都需要表现的足够专业、亲和,客户在需求之外问到一些问题也需要耐心的解答,这样客户有需求时才能想起我们。就是这样一个逻辑,老客户的维护比挖掘新客户更加重要。
当你维护好一个老客户的时候,即使与别家同类公司同时参与竞标,我们也可以通过之前给客户留下的好印象了解到标书之外的一些信息,如此,中标的概率也就更大了。
【六、团队氛围】
甲方:归属感较强
在甲方公司,会有固定的时间开会,比如周例会。领导也会定期做一些反馈,团建更是每个月一次,时间久了,团队的凝聚力很强,给人非常强的归属感,每天来上班的时候偶尔还会期待跟同事们聊聊天。更有利于长期稳定的在一家公司发展下去。
乙方:相对比较冷漠
在乙方,没有固定的例会时间,倒是会有定期的创意分享会,但也局限于创意专业上的分享,同一个团队的人除了就项目论项目,私下很少会有什么联系,有时候一起共事半年了也没有一起吃过饭,领导也是一样,很少会跟员工反馈最近的表现,更多的是在项目进行中提供一些创意思路上的支持或者建议。
相对来说比较冷漠,大家没有什么归属感,纯粹是打一份工罢了,我想这也是乙方离职率较高的原因。(这里指的是大乙方,不包含10-30人的团队,人少大家自然容易熟悉。)
写在最后:
无论是在甲方工作还是在乙方工作,只要是自己喜欢并且热爱的,都能够在深耕后收获自己想要的结果。不用有过多的偏见,多站在个人职业道路发展的视角上去选择,更有利于我们选对方向。写这篇文章也是想要为大家做选择增加一些参考依据。我可能更多是站在个人真实体会的角度上写的,朋友们有不同的意见欢迎留言交流哦。祝好~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