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年坚果Pro发布会上,老罗说过一句话:总感觉这回要成了,但又一想,这种感觉已经是第四次了。

-
白领日常吃饭有固定餐馆偏好,就周围500米那几家,而且对应餐馆也有常点的选项,就吃那几个,有操作基础; -
白领有节省时间的需求,吃完饭想遛遛食、打打游戏、回公司休息,多出来的几分钟、十几分钟干什么都行; -
相比外卖,现做堂食口感更好,且更健康,如能节省时间,会有一部分外卖用户转堂食; -
未来还可以设计订桌功能,出发之前就能知道哪家人满了,到了要等位;哪家还空着,点完就过去。避免到店后没座位,还得换一家的麻烦。
-
中午顾客到店时间集中,一群人进,坐下等餐,此刻后厨制作压力大、出餐慢,而前厅很多客人空占餐桌,并没在吃。如果其他人进来,一看座位满了,转头就走,流失了一部分顾客; -
中午营业的关键指标是翻台率,一桌提高5~10分钟,整体经营额能有很大提升; -
提前点餐,能把制作时间提前,最大化后厨在中午时间段的效能,产出更多,自然能满足更多顾客。
-
大众点评、美团有团购和附近美食推荐,但它其实还是信息平台,解决的是信息不对称问题,做信息流的,所以只能收商家的信息推广费,比如广告位、排名、上架费等; -
这个平台不仅是信息展示,用户还能直接在上边支付点餐,做交易流,那么我除了信息推广费外,还有交易费用,比如交易佣金等,那么业务的想象空间就更大; -
如果后期交易数据量足够大,我就能测算出区域的人口需求量(几点、多少人吃饭)、消费偏好(面食、米饭、炒菜等)、消费趋势(什么品类在增长)等,从而做出有消费数据的美食地图,那么无论做商家赋能,还是做上游供应链整合,市场空间都很大; -
而且,我还能做C端智能化的美食推荐,切美团的市场份额。

-
相比外卖,用户可能更想吃堂食,但周边堂食选择度不如外卖; -
用户工作餐有节省时间需求,但也有社交需求,几个人吃饭等位期间可以聊聊天、打把农药,不是单纯填饱肚子; -
到店时间无法精确,来晚两三分钟,饭菜凉了,体验会很差,远不及服务员把刚出锅的菜品端到面前; -
而且这个需求不是刚性的,你注重效率可能会这么做,但大部分用户是不在意到店等待的那几分钟的,很可能没多少人用。
-
商家当然想提高翻台率和营业额,但中午时间段商圈和社区的餐馆其实是饱和的,提前点餐其实也就只能出那么多餐,产能也就服务那么些顾客; -
如果提前点餐,做好了就必须端到桌上,因为后厨没位置。你想象一个场景,店里没人,每个桌上都有饭菜,这场面是不是很奇怪? -
端到桌上,会有其他问题,比如掉进虫子、凉了等很多不可控因素,顾客来了就会退单,光是这个问题,很多门店就会嫌麻烦不愿上平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