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绝大多数企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这还只是在经济层面,但我所接触的企业家们都不约而同的跟我说,真正的危机不是环境不好,不是暂时的经营受困,而是他们突然发现没有坚定一起走的同路人!

人和人的差别,往往在困难之际才会体现出来,拿同样工资的两个人,一个只想毫无波澜地完成工作,从而躲避问题和麻烦,而另一个无论遇到各种困难都要去完成工作,只要认定的事无论多困难都要去做到。这两个人的差别在企业顺利发展的时候不容易看出来,可一旦遇到困难或在转型的关键时期,就会有显著差异,前者只会站在个体角度考虑利益,而后者才会对企业创造价值。

一家企业在疫情里风雨飘摇了三年,现金流已经断了好多次,老板把自己的房子卖了才勉强渡过生死线。值得称赞的是,这位老板一直没有降薪,也没有裁员,他认为只要咬牙坚持下去,迟早能挣回来。可谁曾想2022年一开年,情况就变得更加严峻,他意识到再继续熬下去肯定是不行了,应该要寻找不同的路,几经调研论证后确定了新的方向,他跟团队开会宣讲,告诉他们这是背水一战,不成功则成仁,资金只够半年了,希望大家一起来挑战。

可没想到,会议后就陆续有人来递交辞职报告,更让他生气的是,这都是他前几年重金挖来的“人才”,甚至在去年的艰难情况下还涨薪了的人。他实在想不通,说两年都过来了,正是需要大家的时候,钱也没少一分,为什么纷纷辞职?一位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继续干着是因为一直有工资,他认为现在转方向明显就是撑不下去了,而且要去学习新的业务,跨度很大,认为没有必要,不如找个新的工作,经验什么的还能继续用,谁知道新方向能否成功呢?风险太大,还是赶紧换工作吧。

而这个时候,有几个员工站了出来,他们……主动地承担了产品、业务的攻坚工作,没有任何待遇上的博弈,甚至主动要求减薪,理由尽出奇地相似:首先是觉得老板在最困难的时候有责任感,他们觉得不应该就这样搞砸了,其次是自己也想挑战,不尽力去做又怎么知道结果就不行呢?

老板很感动,最让他自责的是,这几个人恰恰是公司骨干里涨薪最少的,而且自己很久以来都没有关注他们,此时才发现企业最需要的是能在众人悲观时,依然具备处理工作和挑战的能力,能够肯定地跟着公司走的人。

其实,无论是在遇到困境还是在高速发展时期,企业都需要发现并重用一种人:有心力的人。

心力水平高的人,即使处在低谷之中,但他们依然会用全力以赴的状态去工作,精力超人,时刻都在职业化地工作着,对要解决的问题毫不妥协。他们能够有内在的力量去支配自己的行为,去抵御各种条件的不足,在他们的眼里从来没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说法,对于要达到的目标,他们总是能坚定地去靠近,最终实现。

缺乏心力的人,即使身处较好的环境中,而且身体非常健康,却总是做什么事情都半途而废,但凡遇到点困难就会放弃,从不轻易触碰有挑战的工作,整个人呈现出一种懒散的病态,没有精气神。即使公司在快速发展的轨道中,他们也只能做出平平的绩效,因为内心里就缺乏对高远目标挑战的能量。这样的人会有几种表现:

  • 没有创新,因为凡事都想省力,不想费心。

  • 不愿挑战,因为能量不足,多做一点都是负担。

  • 没有忠诚,因为总想着还有别的地方可以去,不需要任何额外的付出就能获得同等甚至更高的待遇。

他们依然会很忙于工作,却没有致力于价值产出,可能具有专业能力和经验,却并不属于组织,而他们自己却只能靠“贩卖”这些牢牢保护在自己手里的经验和能力去获得空间,即使跳来跳去,却也难以有实质性的职业发展。

我经常跟企业管理者说,用人看能力是一方面,现在的企业会更具挑战,不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就更需要有较强心力的人加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事,能够扛事,能与企业共渡难关。而能力强却缺乏心力的人,就只会选择捷径,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企业顺风顺水的时候发挥作用,却不会解决问题,更不会面对危机。

所以,未来受重用的,一定是有较高心力水平的人,他们在每个企业组织里都是驱动者。老胡认为心力水平高的人并不是他们敢想,或者像被“洗脑”一样不加思考就蛮力去做,而是他们有三种特别宝贵的特征,让他们具备高水平的心力,可以去面对困难、积极创新和应对未来的挑战。

01  第一,心力强的人,有定力

定力就是处变和把握自己的意志力,“定”又为佛法之中枢,有佛学家言:“广义的定不单指禅定,定学的修持意在培养人之定力。有定力的人,正念坚固,如净水无波,不随物流、不为境转,光明磊落,坦荡无私。有定力的人心地清净,如如不动,不被假象所迷惑,不为名利而动心,定学修持到一定程度自然开慧。”

一个人如果总是心不定,听风就是雨,还经常这山望见那山高,看到什么好就去追求,而遇到一点困难就停下来,是不可能有心力的。

老胡记得刚入职场时,公司给了一个辩论题目:“爱一行干一行,还是干一行爱一行”,当时正反双方辩得异常激烈,但现在回头看来两方面其实都是可行的,无论选择哪一个方向,关键就在于要能“定”下来,能安心做好当前的事情,否则干着一件事又受其不是自己爱好的困扰,或者一直在选择却没有行动,都无法获得成功。

在“定”的过程中,就是在积蓄能量,就能坚持,对看起来平凡的、不起眼的工作,能够坚持不懈的去做,并且做到尽可能好,这样就形成了闭环,“持续的力量”就成为了一种特质,从而获得非凡的成就,内心愈发“定”,心力就愈强。

02 第二,心力强的人,有高远的目标

一个如果总做眼前的事,即使本本分分地每日完成,但如果没有从工作中获得成长,那只能叫重复,而不能叫定力,更不可能获得心力。只有高远的目标才会牵引人去付出全力,只有高远的目标才能让人在遇到问题和阻碍的时候能够定下心来去解决。

稻盛和夫在《干法》中有一节叫作“抱着产品睡”,当时京瓷接了个订单却又不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产品试制不断地出问题,使尽了各种办法后,稻盛和夫决定“抱着产品睡”,这听起来有些无厘头,但却是他具备超强心力的表现,他认为“客户盛情难却,自己无意中说了‘行,能做’,把任务应承了下来,就绝不能失信,无论如何必须把产品做出来。”于是,稻盛和夫通宵达旦地抱着研制的“水冷复式水管”并慢慢转动,一边用这种方式干燥,一边防止产品变形。

现在看起来有些低效的做法却是稻盛和夫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一直致力于让京瓷成为世界第一,这高远的目标让他有着异于常人的心力,从而能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企业组织要培养成员树立高远的目标,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真正拥有高远的目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并不是画饼或者务虚,而是只有不断去改变固有的做法、持续进化才可能实现。领导者要留意那些能给自己树立高远目标并以此驱动行为的员工,他们会更愿意参与到创新与变革之中,能够以成长导向(这种导向下,人们认为失败与批评都是成长的机会)来接纳意见。

试想,一位销售人员如果眼睛里只有自己的绩效,他又怎么会不断反思自己工作方式的优化之处呢?又怎么会有勇气去面对客户的刁难呢?又怎么会去啃硬骨头呢?他当然会找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去获得绩效了,虽然成果看似也同样完成了,可是带给自己和企业的价值并不足够,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始终难于开拓新客户、新区域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把目标定得稍微高远一些,例如“让更多客户能通过我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而受益,获得效益的提升”,就会更有勇气去面对困难,他们知道自己可以带给客户的价值,所以即使再怎么遭受为难,也努力要推荐给客户,因为这是功德。

相信企业会选择后者的销售人员,即使只看绩效的前者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绩效领先,但真正对企业有价值的、能跟着企业一起发展的,就是有高远目标的人,因为他们的内心会更加强大,有心力。

03 第三,心力强的人,品格很正

其实,管理者们愈发感受到,团队成员品格是否“正”的巨大影响力,即使有着很多的制度流程,可最终真正影响组织发展的,品格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个人在做正确的事,在做对组织和社会有益的事时,是能够反哺自己力量的,而当人在做违反法律、道德、伤害组织利益时,即使他得到了个人的私利,也会损害其心力。

老胡亲身经历过一件事,非常深刻地得到启发:团队成员的品格是多么的重要!

有一个合作数年的客户突然就中断了合作,没有任何理由,也不再有任何联系,无论托谁去引荐都不见。几年后才有了契机与这位客户聚在一起,其实以前大家关系一直挺好,趁着几杯酒下肚的劲头,问他到底是什么事,我们哪里做得不到位一定会改正。

客户略微犹豫,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前几年,我们当地分公司的总经理为了某个大项目邀请他去某城市考察,当然就是商务接待的良机。他们在逛一个特色商场的时候,这位分总可能是为了省点费用,还刻意自言自语说公司管控严格,自己都从来不会报销一分钱私人购物的。其实这位客户并不是那种摊小便宜的人,他觉得来考察已经花了不少钱,买东西自己处理就好。但他俩分头买东西的时候,客户分明看到了这位分总买了一大堆东西去柜台开了发票,恰好这位分总要上厕所,客户就到收银台问了一下发票抬头,结果非常令他失望。从此,就不想与这个分总有任何来往,而我们又不知道这个情况,就耽误了好几年。

后来财务查了一下,这个发票是以客户名义报销的。

联想起来,这位分总就是心力不够的人,因为总做这些违规的事,所以心里也怕去深度接触客户,在客户不见的时候顺便自己也躲了起来,反正还有别的客户。这个区域的业绩逐年下滑,客户们对他的评价都一致性的不佳。

而反观另外一位分总,是服务工程师出身,做事情特别实诚,经常主动去客户现场发现问题、听取客户意见并改进,遇到难突破的客户则不计一切代价地去打动他们,甚至对那些无厘头羞辱过他的客户依然充满了热情,因为他觉得自己在做对的事情,所以敢于去面对所有人,他觉得如果客户不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就太可惜了。这样的人,就像一个小太阳,在他眼里没有整合不了的资源,没有搞不定的人,没有做不了的事,所以业绩也蒸蒸日上,越来越多的客户,甚至竞争对手愿意与他交朋友。

很多时候,支撑我们去把事情做好的并不是绩效,而是你是否在做对的事,能否摆脱各种诱惑去做对的事则与人的品格有关。

04  结束语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最需要的是一股坚定且正念的力量,的确多数人只是为了一份工作养家糊口,在遇到问题或需要抓住机遇时都会犹豫地衡量自己的投入产出,但组织里哪怕只有少少的几位心力强的人,就会带动整个团队发生良性的变化。

做事坚定、有高远的目标,并且品格正的人,必然会拥有较强的心力,这样的人需要领导者们去发现并重用,这是组织最宝贵的财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