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让你做就做,怪不得升职加薪没你份了
公司高层:月活跌了15%,怎么会这样!赶紧做几个运营活动把数据提上去!
员工:好的,我去做个红包活动拉一下用户活跃
公司高层:预算看着用,别发那么多钱出去
员工:好的知道,马上去做
多么耳熟能详的对话 – 是的,日常工作中运营往往需要背负大量数据指标,而为了完成指标只能无所不用其极
月活跌了 → 奖励活动促个活
流失加剧 → 流失短信发发发
新用户留存差 → 新用户红包发不停
可能数据会暂时提升,但更可能是活动结束后,情况没有改善甚至出现更大幅的下滑
到最后发现全是头痛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的操作
那么作为一个合格的运营,面对数据下跌这种问题,应该怎样去分析和解决呢?
产品核心数据下降,对整个团队来说无疑是一个打击,正因如此,在进行任何运营动作时,都应该慎之再慎
而不是盲目执行“做个活动先把数据提上去”这种缺乏缜密推敲的动作
并不是说高层的看法或提议一定是错的,而是单纯地从上而下或从下而上视角,往往会导致管中窥豹的现象
例如经营一个饭馆,老板会从选铺,客户群,供应链,推广,菜品定价,成本等多个宏观角度,思考整个饭馆的经营策略以及盈利模式
但提到菜式,口味,进销存等面向用户的细节,作为饭店运营经理,应该比老板了解的更深
毕竟哪个菜最好卖,哪个菜卖的一般
从入货、下单频率、库存等数据来总结分析,运营经理都应该是最清晰的那个
那么假设当前到店的客人 / 营业额,每月都在下降
而老板又急于改变现状,在没有更进一步的分析下,极有可能给出的方案就是粗暴的“打折”
因为对老板来说,他能获知到的信息相当有限
· 正面因素:饭店正常开张,供应链质量没问题,客单价也跟平时差不多
· 负面因素:到店客人越来越少,营业额也在下降
所以作为一个合格的运营经理,则更应该考虑先把问题分析透彻 – 通过一系列的数据,调研等方式分析当前饭店所处阶段,再制定合适的策略
分析包括但不限于:
客户 – 新 / 老用户流失率,翻台率
价格 – 新 / 老用户客单价,菜品价格是否有调整
菜品 – 热销菜品销售量,最近是否推出新菜品且销量如何
……
不同的问题有着不同的解决方案,以老客户流失为例,流失的原因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解决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 味道变差(如换了厨师) -可否调整煮菜手法甚至更换厨师
· 对面新开的饭馆价格更便宜 – 是否调整菜品价格,菜品份量甚至是充多少送多少来锁定客户
· 禁烟导致烟民选择其他饭馆 – 是否设立吸烟区
……
如果确实是味道变差导致客户流失
但运营经理不假思索直接按老板意思,用打折的手段希望挽回客户,这种南辕北辙的操作,效果可想而知
引申回运营日常工作,少不了各种“领导让你做个活动”“老板让你马上电话召回流失客户”的情况
初级运营因为经验问题,只能按着落实执行无可厚非
但作为一个成熟的运营,优先考虑的是
1. 当前阶段我们出现了什么问题
2.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
3. 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例如出于成本原因,公司要求本月的获客成本环比上月下降10%
运营首要的是通盘考虑
外部:
· 目前的市场份额是怎样的,竞争对手占据了多少份额,我们占据了多少
· 投放渠道是否基本都投过了,近半年的效果是怎样的
· 是否存在异业合作,互换流量等其他类型的获客手段未曾尝试过
内部:
· 当前产品处于什么阶段 – 启动期or成长期or成熟期or衰退期
· 新用户最近一段时间的获客成本是多少
· 有无做过老带新等裂变活动,有的话效果怎样
只有通盘考虑,再根据当前情况做出来的决定才是对症下药
例如产品目前已经处于成熟期 – 即用户量,市场份额已经快到顶
通过外部烧钱投放获取新用户的权重则要逐步降低
因为市场份额,竞争加剧,用户数量天花板等边际效应的影响,投产比会持续下降 – 以往10块钱投一个CPA,现在可能需要30块甚至更贵,更别提要降低获客成本
相反把池子里的用户盘活,才是当务之急,毕竟老带新的获客成本远比投放低
所以对应的运营策略应该是围绕现在获客方式以及老带新来制定
1. 优化投放渠道 – 减少甚至剔除成本高,质量差的渠道
2. 通过活动,功能优化等方式进一步降低新用户的激活,注册成本(提升漏斗顶部流量转化,把池子做大)
3. 优化预流失机制 – 通过活动,功能等机制对预流失用户进行挽回
4. 已流失用户召回 – 通过电话,短信等push手段,结合活动对已流失用户进行召回
5. 老带新 – 推出 / 优化老带新活动,通过奖励持续裂变获得新客户
当然最终效果还是要看方案,落地,执行,优化等运营能力,但这不是本次要说的事情
总结一下
运营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不要无脑执行
1. 从外部,内部进行深入的分析
2. 得出具体原因
3. 分析当前产品所处阶段
4. 制定符合当前阶段的运营动作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