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觉得每天24小时根本就不够用?大块的时间,基本上都被整个工作占满了,留给我们的只有一个个小块的时间,怎么样利用好这些小块的时间,提升自己的效能呢?跟你分享我的方法。
一、碎片化学习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听说的APP。
樊登读书会、得到、喜马拉雅都可以用。
我个人觉得这几个应用当中,质量最低的是喜马拉雅,毕竟是免费的,樊登读书会和得到的质量,要相对高一些。
樊登读书会的特点是年费制,得到是按照单个课程来收费的。
得到上面的品类比较多,而且是不同老师的解读,樊登读书会基本上都是樊登老师的解读,除了偶尔有作者的客串对话之外,都是樊登老师一个人的观点。
听书这件事情,我个人的建议是反复听、别贪多,一本听到滚瓜烂熟为止,再来设定自己的改进目标。
如果觉得书比较好,最好是买一本来自己读一下,毕竟二手的知识可能存在偏差。
言归正传,为什么说反复听一本呢?因为我们都是碎片化地听,每一次听的时候不是在开车,就是在坐车,是没有时间详细地去研磨听到的内容的。
打个比方就相当于把东西吃到嘴里,但是没有消化,这样跟没吃的效果其实是差不多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应用。
二、碎片化休息
除了学习之外,碎片化时间还可以用来休息。
以前一直以为只有深度睡眠,才能够帮助人恢复精力,其实把碎片化的时间用好了,也可以帮助人恢复精力。
每天早上起床到吃早饭的这段时间,我都会让自己做一些徒手的运动,比如说俯卧撑,仰卧起坐,蹲起等。
这样的运动可以有效地唤醒一天的能量,不要要求自己每次运动,都要拿出大块的时间跑去健身房,这样能够坚持下来的人寥寥无几。
大部分的人办完健身卡之后,就只是为健身事业做了个贡献,后边就没有实际行动了。
实际上拿出碎片化时间来动一动,也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效果,比如说吃完饭不要坐电梯,爬上楼,再比如说回家的路上,提前一站地下走回去。
再比如说抽出个5-10分钟听一首音乐,给自己做个冥想,都可以大大降低自己的疲劳水平。
与其等到生病之后才珍惜健康的身体,不如把锻炼身体和休息这件事情,打碎在平时的日常里。
三、碎片化社交
最后是碎片化的社交。
像我这种人,上起课来整块的时间都要给学员,我是没有太多时间聊天和维护关系的。
可是有几个重要的群,需要我经常露个面,有一些好朋友,也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问候一下。
这些事情,我以前都有大块时间可以做,现在越来越少了,其实不需要单独拿出大块时间来做,把碎片化时间利用好也一样。
每天早上,我会拿出时间来做生日问候,中午和晚上吃饭的时候,想起哪个朋友,就翻起手机闲聊两句,重要的群迅速浏览一下有没有关心的关键词。
维护人际关系这件事有点像剔牙,一两天不剔没什么关系,时间久了不剔牙,就会蛀出一个大洞来。
同样的,跟朋友一两天不联系没关系,一两个月不联系也说得过去,可是如果翻开微信聊天记录,发现一两年都没联系过,基本上可以默认两个人永远都不会联系了。
定期给自己的通讯录做做唤醒,或许可以收到意外之喜,我之前用这招聊出过很多好事来。
总之社交这件事情,功夫要花在平日里,不能有事的时候才去抱佛脚。
有没有发现看完之后,好像碎片化时间也没那么碎,可以做很多事情了?
尾声
学习充电、强身健体、维护关系,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碎片化时间用不到。
与其让很多的碎片化时间从指缝当中溜走,不如我们想一想:如何把这些时间聚沙成塔?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