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永亮
前天一篇《反思陈春花现象:商业大师为何没有专业判断力?》的文章刷屏了,引发了不小的讨论,讨论者的意见分成皆然相反的两派——赞同派和反对派。
赞同派支持作者观点,认为所谓”大师“只是蹭热点的捧臭脚,缺乏真正的判断力。
反对派认为作者别有用心,落井下石,用结果反推,马后炮式的评判。
但是大家其实都在现象层面上PK,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作为一个管理学教授,面对一些全新的商业模式,是否能够准确地判断其未来的成败。
再进一步,如果抛开陈春花这个人,其所代表的管理学知识是否能够预测商业的成败?
这才是问题的本质。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说说我的个人观点。


管理学的对象是人,是一个组织中的人。
如果仅放到商业领域,管理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组织好企业中的人,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本质是协作的问题。
因此管理的使命是让组织内的人,准确无误地达成既定目标,并且要不断提升效率,又快又好又低成本地达成目标。
那么一家管理能力很强的企业,是否就一定能取得商业上的成功呢?
很不一定,因为比管理更重要的是目标的决策。
一支训练精良的军队,被设定了错误的攻击目标,那么他们的精良只会以错误更快更大的出现,而不会去修正目标。
而目标通常仅来源于组织的高层领导者,目标设定的正确性是对他们最大的考验。
在市场变化不大的局面下,这个问题不是很大,比去年好就行了。
但是在经济、政治、技术、需求极速变动的当今,要从高层作出正确的决策就越来越难,因此管理其实只是目标的保障,不是决定性的。当然,如果没有管理,正确的目标也无法实现。
如果用大家理解的,管理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那么一个在管理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是否能够预测企业的成败呢?
肯定是不能的。
这超越的她的业务范畴,就如同让一个财务去预期公司的成败也是不可能的。
要想准确预测,必须要具备战略、实践和管理等全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才有可能预测,但是也仍旧可能失败,因为我们都不是神仙,不是预言家。
有很多看似美好的东西,你却不知道内部的真实情况,也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瑞幸咖啡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你去看瑞幸最初的上市数据,它的成本一直在下降,亏损一直在收窄,盈利是可期的。并不是该文作者所说的:“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商业常识,就是企业一定是要最终能够实现盈利的,即企业的收入减成本减费用是要大于0的”。
从长期看,企业一定是要盈利的;而在短期内,企业经常会出现亏损。这也是正常的,也就是投资的逻辑。
但是这又都是建立在数据真实性的基础上的,别说陈春花这样的外部观察者,就算是瑞幸的股东也不可能完全了解数据的真假。
以此来否定瑞幸的商业逻辑和陈春花的判断都是不客观的。
结语
批评一个人很容易,但是做一个正确的判断却非常困难,不论是企业领导者、还是大学教授,或者自媒体作家都是如此。
本文完。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转发分享给身边更多的朋友。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