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永亮
在刚刚结束的《艾永亮超级产品》线下大课上,一位学员问我:
创新的成功率太低了,每次就像碰运气一样,该怎么办?
之前他借鉴别人的做法,后来开始改包装加功能,现在研究起新技术。
希望自己的企业能走在行业的前端,希望自己的产品能脱颖而出,让业绩节节攀升。
可是,做的产品越来越多,能留下来的却越来越少。投的钱越来越多,收回来的却越来越少。
 
每次就像**一样,到最后才直拍大腿
怎么办呢?
今天,我把三种常用的创新方式拆解开,并在文末把《艾永亮超级产品》理论中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创新分享给你,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01
别人做什么
我就怎么做
很多初创或者做新项目的企业常常面临的一个情况是:做一个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产品,不知道怎么做,只能看看同行。
举一个例子。
你现在做的是普通饮水壶,这种壶不能保温,而且很容易被烫到。
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保温壶,因为有内胆,除了保温外,壶表面几乎感觉不到温度,避免了烫伤,消费者越来越多选择保温壶。
于是,你开始对着市场上卖的最好的一款,生产起了保温壶。
这个时候的创新是为了抢占市场。看到别人做什么有市场,就赶紧跟着做。
这种现象在手机行业尤为显著。
 
刘海屏一出来,其他厂商一窝蜂跟着做;摄像头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多。你把LOGO遮掉,很难分辨到底是谁家的手机。

这种以模仿竞争对手的创新方式,风险最低,因为走的都是别人走过的路。
大家都是这样做的,做出来的东西也差不多,没什么特色,消费者也分辨不出差别。
 
最后,只能打价格战,所有人都赚不到什么钱
这个时候拼的是家底有多厚,如果你没有,那只能看运气。
昨天晚上,一位读者私聊我说,看到开在武汉的茶颜悦色火了,喝一杯要等8个小时,还被炒到500元,心想着也要去开一家。

假如你的朋友也有这种想法,你有什么建议给他?

02
给产品加个功能
让它与众不同
如果我们的情况并没有那么糟糕呢?
我们并没有落后于别人,而是跟别人一样,我们以往又是如何创新的?
还是水壶的例子。
 
你现在也做起了保温壶,但是大家都是这样做的。
怎么让它显得不一样呢?让消费者都购买你的产品呢?
 
可以换个颜色,换个包装。
如果还不够的话,那加个智能系统,可以显示温度,可以显示时间。
 
这个时候的创新是了在同质化的竞争市场中脱颖而出,越不同越好
 
这种现象在饮料行业最普遍。
 
当你走进超市,走到饮料区,总能看到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饮料。

贴近一看,除了外观的差别,还有功能的差别。有补钙的、有补铁的、有补充能量的、有饱腹的、有助眠的……
 
大有一副“你只要喝饮料,其他都不用吃、不用喝”的豪言壮志。
 
这种各显神通的奇思妙想,确实让每个产品都“与众不同”。
 
却让消费者陷入了沉思。如果所有饮料都一样,随便选一瓶都错不到哪里去。现在看到一大堆功能的饮料,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选什么
企业只能加大力度宣传推广,让消费者第一时间看到自己、认识自己。
这个时候拼的是渠道有多广,广告打得多响,营销做得有多漂亮,如果你什么优势都没有,也只能靠运气。
有时候,这种奇思妙想的“创新”还会做出很多奇葩物。

抹眼泪专用耳环

人体后视镜


大口袋牛仔裤

广告投入很多,购买的不多,差评却不少。

03
技术碾压
让别人无法追赶
当我们在一个行业里排在靠前的位置时,我们又是如何做创新?
继续水壶的例子。
 
你现在的保温壶在行业里也是数一数二,但是除了资源的优势外,看不出产品有什么不同,你也知道花里胡哨改变外观并没有什么用。
 
你发现了某种新材料具有记忆性,变形后也可以恢复原样。如果把它应用到水壶上,水壶怎么摔都不会变形,那多棒啊,这个事情还没有人想到。
于是,你开始成立研究室,专门研究这种新材料在保温壶上的应用。
这个时候的创新是以技术研发为核心的创新,为的是拉大差距
 
这种创新仅发生在少数企业中。
例如做全柔性屏的柔宇科技,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至今仍然没有实现大规模的量产。

这些企业通过巨额的投入,终于研发出新的工艺、新的原料、引入最新的科研成果,然后产品化。
 
但是,我们往往是在新闻里看到他们的身影,生活中却很遥远,不知道何时才能实现
这个时候,只能寄希望于实验室有一天能突然传来好消息,寄希望从PPT变成实物,寄希望消费者能接受这个新事物。

04
创新应该以用户为中心
中国的企业对 “创新”有莫名的喜好,以为所有的商业模式都是“创新”出来的,折腾来折腾去,往往是换汤不换药,陷入“伪创新”的误区。
回顾这三种创新的方式,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他们仨都跟用户没关系!!!
用户才是买单和使用的人啊,可是都跟用户无关。
结果就是,傻傻跟随只能吃屁,加来加去都买不出去,研究专利只能躺在实验室。
这样的创新,怎能不踩坑?
 
我并不是说这三种创新不该做不能做,但是绝不能缺失了对用户需求的洞察
 
以上三种,我更愿意称之为企业的创新能力,而不是创新目标。
创新目标应该是用户需要什么,创新能力是我们能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我在《艾永亮超级产品》理论中提出:以用户为中心创新,在准确洞察和把握用户需求之后,再来利用自己的创新能力实现创新产品,满足用户需求
 
举一个例子:一个水壶如何做创新?
我们应该回到用户的身边,回到用户的使用场景中。观察用户的行为,与用户交流,去发现他们在使用水壶的时候,还有什么不能满足的地方。
 
例如,用户说自己经常忘记喝水,如果能提醒他就好了。
 
我们需要向更多的用户验证这个需求的真伪。
如果需求为真,并且确实能改进用户的体验,我们还需要评估自己能不能做,是否能展现出自己的优势,规避劣势。
 
当然,我们还需要调研竞争对手对这个需求的满足程度,他们是怎么做的,体验怎么样,你是否还有机会。
这个时候,对比前面三种方式,它们都是从自己出发,从竞争对手出发,但是产品并不是卖给自己,更不是卖给竞争对手。
一个好的创新方式并不需要有花里胡哨的新技术、新功能,需要的是以用户为中心,真真正正满足用户的需求,这样才能避免拼概率的创新,才能赢得用户,企业也才能赚到钱,持续地赚钱
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创新,我在文章中并没有展开每个步骤该如何系统化地执行,更多是希望你能有所启发,改变过去的认知。
当然,我也为一些急迫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的读者提供有偿的咨询服务。
如果你想系统化地创新,让企业通过创新远远甩开你的同行,让消费者都买你的产品,请扫描下方的二维码与方老师联系,我将与你一起解决这些问题,一起做出创新的超级产品。

图片来源网络,无法联系到版权持有者,侵删。本文为艾老思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ailaosi01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