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阿里官方证实了马云的韩国之行,并会晤包括与三星电子、韩国电信、IM工具Line的开发公司Naver等的高管。虽说有报道称马云志在优化“来往”,但更靠谱的消息称马云此行一大目的是为了寻找战略投资者,未来可能试水智能可穿戴设备。

然而,笔者并不认为马云此行的目的为可穿戴设备,理由如下:

1、互联网竞速,马云慢不得

可穿戴设备概念吵了几年,目前的市场依旧不明朗,苹果、谷歌、微软等各家巨头纷至沓来,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然而,有人搭台无人唱戏,虽然概念火热,但是能拿出来的真真金白银实在少之又少。固然手表、眼镜等可穿戴设备能够进一步盘活淘宝系O2O市场,但是可穿戴设备的试水期未过,其短期市场价值太低。从互联网的发展速度看,目前难以让阿里以此不擅长领域占得市场先机。

2、设备卡位战,腾讯不害怕

另一大可能为三星联手阿里,提供可穿戴设备技术,在移动装备市场卡位。然而,此构想同样勉励两大难题:第一,作为三星最为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谷歌为三星提供最为重要的安卓操作系统平台。而为阿里提供穿戴设备支援,很显然会让三家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对于三星来所说,缺乏战略意义;第二,移动互联网讲求集团效应,可穿戴设备缺少集团作战数量优势,难以成为真正的卡位利器,更难与腾讯直接竞争。

醉翁之意不在酒,阿里此次布局,应不在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而是上市谋局的重要一步棋:

1、提高市值

智能可穿戴设备相当于移动互联网的价值洼地,许多科技巨头都在看,近日长实集团主席李嘉诚旗下私人投资公司也表示将投资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概念将对于上市日益临近的阿里市值提供巨大助力。

2、开拓市场

与百度、腾讯开拓海外市场不同,阿里除to B业务涉及海外市场,阿里的大部分非资本层面的产品和服务依旧基于中国市场。阿里与三星的此次会盟,是否达成推动三星国内业务及阿里海外布局,也未可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