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阿里推出其首款社交类游戏《疯狂来往》,这吸引了众多玩家的目光,人们对电商做手游非常好奇。《疯狂来往》是由“疯狂猜图”原班团队打造,在“来往”游戏平台进行上线发布。
终于坐不住,不做游戏就亏大了
作为网络老大之一,阿里巴巴也想自己可以涉猎生活各方面,面对这两年手游巨大的市场份额,阿里也终于坐不住了。马云在2010年称“饿死不做游戏”,现在是积极地推出手游。有业内人士称,阿里坐不住是因为腾讯手游庞大吸金量的诱惑。阿里称此次推出的仅是手机游戏平台,以便更好满足消费者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需求,没有自身投入、研发一款游戏。阿里在手游的一系列动作紧紧是为更好满足移动互联网的需要吗?
事实上,这并不是阿里第一次涉足游戏领域。在2008年,支付宝就跟巨人达成合作,合作使用阿里旗下的支付宝在线支付系统,让网游玩家可以随时随地在线付费,此时阿里已开始介入网游。2009年,淘宝旗下的旺旺开始内嵌小游戏,阿里正式涉足游戏业务。现在,阿里正式进军手游领域,依托超过6亿的基础用户,高达2.7亿的月活跃用户,阿里的游戏领域似乎大有可为。
阿里是在抄微信的后院?
阿里在移动领域的一系列收购也确实是为进军手游做准备,也占据移动互联网不少市场。阿里的游戏+电商模式为游戏开发者提供更健康的盈利空间,最近入股华数传媒,马云或正在布局一盘娱乐帝国的棋盘。
今年三月,阿里花62.4亿港元入股文化中国。文化中国涉足影视剧制作、游戏开发、报纸杂志等多个产业,并拥有巨大影响力。影视方面投资了《西游降魔篇》和《建党伟业》,报纸方面则有《京华时报》这一重量级都市报,此外在游戏领域则拥有唐突科技等公司。入股文化中国,阿里依然在为阿里线上娱乐领域探索,据发布的公告,阿里入股后,双方将建立一个策略委员会以探索与线上娱乐及媒体相关领域的未来商机。
在手游领域不断踏出大脚步的腾讯也给阿里带来很大的压力,阿里也不甘示弱,一系列的急救措施确实挽回了不少面子。
有人称阿里这样做是在抄微信的后院,试图圈住领土以内的居民。无论是钱还是资源,都不惜血本。如果真的有钱有资源就可以绊住腾讯,早在QQ独领风骚时就有人会这么做并取得成功了,阿里的这些举动很有可能是鸡蛋碰石头。
阿里向腾讯正面宣战,直线追击
阿里这么快就把自己的手游发布出去了,这进击的阿里是向腾讯宣战啊。但有业内人士泼了阿里的冷水,你这缺乏社交性的平台,想撼动腾讯难度有点大。
中国互联网的巨型战争不断爆发,很多缘由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巨头与巨头之间会在私下接触并达成某些不公开的协议,约定各自业务的边界,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合作。当Android曝光之前,Google的产品一直都是苹果iPhone等终端设备的默认预装选项,而一旦苹果意识到Google有威胁自己业务的举动发生,哪怕自己的地图应用远未成熟,苹果也要强硬的将其取代Google地图,用以还击和自保。在中国“垄断”这个词要么被滥用,要么被无视,不仅法律尚在追赶时代变化,连互联网巨头本身都是迷茫大于理解,反正就是看不惯你的优势,想方设法自己也要开辟一下新领域。
阿里可能会说,我大手机淘宝4亿用户、大支付宝钱包1亿用户,手游上的大发展史分分钟的事。但是,阿里没想到的是微信上的手游产品的火爆,不是因为微信在充当分发渠道,而是微信在用社交碎片捕捞增值用户,从这些用户那里挖掘游戏需求。其实腾讯手游对微信的依赖相当有限,更多的还是在自己的平台做文章。
现在手游市场上火热的产品,基本都具备多人共玩或比较分享的属性,腾讯微信平台上的游戏之所以能取得极大的成功,和微信本身所具有的社交属性密不可分。若阿里手游平台游戏欠缺足够的社交分享属性,在吸引用户,留住用户方面将面临很大的难题。
支付宝钱包频频升级并高度渗透生活领域、支付宝在PC端转账收手续费但移动端却依旧免费、手机淘宝买断一期彩票全部结果赠予下载用户,阿里将产品连带着用户一起朝移动平台上驱赶,这是强建生态、硬拼规模的节奏。其实,阿里做手游平台的消息,保密级别很高,腾讯也没有料到阿里突然出招,直接痛斥腾讯在分成比例上过于强势的软肋。
腾讯与阿里的基因区别
腾讯的社交没有闭环,它是一个持续的、没有尽头的动作,是用户底层需求的实现,这是腾讯手游发展的良性基因。阿里则是以创建闭环为目标,除了媒体喜欢渲染的少部分“网购剁手族”,阿里的产品并无法持久吸引用户常驻,这对手游分发是极为不利的,因为游戏需要空闲时间,需要活跃用户,需要习性培养,需要日久生情,无论是阿里的所谓“基因”,还是使用阿里产品时的用户,都缺乏接受游戏分发的状态。
阿里的用户大多都是“兜里装着钱”的,这个流量的含金量相当高,当年阿里只是在淘宝上开设一个彩票网销频道,就可以在数年时间轻松成为国内彩票网销的领头羊,也是赖于用户成分有着消费惯性,不需要付出说服成本。所以,阿里做手游平台,联运起来的APRU可能相对更为可观。
或许BAT的世界我们不是很懂,百度控制内容、阿里主宰交易、腾讯把持社交,这三项功能之间其实是没有物理屏障的,加上中国互联网侧重于在生态层面赢家通吃的理想,所以巨头之间的业务交叉甚至重叠都并不罕见,腾讯做过搜搜、拍拍(以及易迅),百度做过Hi、有阿,阿里也有旺旺、一淘,其实这三者一直是“相亲相爱”的,但是现在是各出奇招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