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年初的MWC 2014(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开始,手机业的热闹劲就没停过。然而,在工信部昨天发布的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手机行业运行状况》显示,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连续七个季度的增长以来首次下降,今年一季度国内手机市场的出货量同比下滑了24.7%,其中2G手机的销量下滑是主要影响因素。
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2G手机出货1144万部,同比下降了71.7%;而在3G手机中,除了TD-SCDMA制式的手机出货量增长了16.5%外,成为唯一增长的部分。WCDMA和CDMA2000手机的出货量各自分别下滑了37.6%和33.0%。市场的放缓和集中度的提高,对中国企业十分不利。目前,中国作为全球手机生产基地,拥有最多的手机产业链企业和品牌。报告显示,一季度国内品牌出货为6686万部,同比下降34.9%。
相比之下,支持中国联通(13.67, -0.14, -1.01%)WC D M A网络的手机上市新品84款,同比下降4 2 .5%,出货20 79万部,同比下降37.6%;支持中国电信(44.82, -0.60, -1.32%)CD M A 2000网络的手机上市新产品75款,同比增长8.7%,但出货为1516万部,同比下降了33.0%。此外,采用4G (TD -LTE)制式的手机新品有50款,出货974万部。
随着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功能机逐渐退出市场,这也是2G手机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根据工信部统计的数据,在今年一季度出货的1亿部手机中,智能机就占了8911万部,不过这个数字同比也下滑了9.8%。2G手机的需求疲软和供给乏力反映出创新乏力带来的“滞涨”:手机厂商出于整体考虑不愿或不能再对2G手机投入资源进行创新,用户则对缺乏变化产生审美疲劳。能否破局?行业目前是寄望于4G。
据工信部统计,目前中国活跃手机企业(半年内有新产品上市)有381家,但2014年Q 1排名在前十名的企业销量占比达74.3%,同比去年提升近20个百分点。报告还显示,一季度国内品牌出货为6686万部,同比下降34 .9%;而以苹果为代表的国际厂商出货3395万部,同比逆势增长9 .2%。
由于4G手机是去年四季度才开始出货,所以整个2014年Q 1同比都是净增长。4G手机的品类创新将是今年手机市场竞争的主旋律。苹果和三星依旧把持高端市场,小米、酷派、中兴、华为等国内厂商的接连发力,让千元4G手机成批提前面市,这意味着4G手机市场竞争已经提前开始“拼刺刀”,这不仅会带动整体价格下滑,也会促使厂商寻找消费者的新兴奋点。至于其他中小手机厂商,如果没有特别的卖点,则很有可能在本轮市场洗牌当中被淘汰出局。
这个报告说明了什么?
(一)功能机正在被淘汰,下降幅度很大。智能机总体略有下降,说明去年的疯狂不在,智能手机已经进入替换期,而不是普及期。
在过去几年,智能手机市场的疯狂增长,实际是智能机替代功能机的一个过程。再差的智能机,体验也比功能机要好,以前用功能机的人很自然的会选择智能机,这就造成了过去智能机销量持续攀升。而到了2014年一季度,智能机只剩1144万部了,去年是4000多万部,再往前是上亿部,这个市场空间已经基本被吃完了。
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进入新智能机换旧智能机的阶段,而很多人是没有那么迫切的换机需求的。新智能手机和就智能手机的实际体验差距,不足以让人们掏钱。
(二)品牌集中度增加,说明市场趋于成熟,小品牌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从数据看,品牌集中度在上升,这其实和智能手机进入替换期的结果。功能机到智能机,最烂的山寨机体验也高于昂贵的功能机。
而从智能机到智能机,用户的下一部手机自然会有更高的要求,品牌和厂商的规模被看重。即使不买苹果、三星,也会优先考虑华为、中兴、酷派,联想、金立、小米、OPPO、VIVO这些有千万级别产销的大厂,至少大厂的保修点遍及各个城市,售后服务方便一些,品控也有一定保证。
这是品牌集中度上升的原因,而这种趋势会来越来越明显,小品牌生存会越来越困难。
(三)国产品牌下降,国际厂商上升,说明人们对产品的消费层次需求提升,更加注重品牌。
这个实际上是品牌集中度升高的一个趋势,人们会趋向于一线品牌,国际品牌。
因为历史原因,中国人对外国品牌有一种盲目崇拜,即使自主品牌品质、做工、优化、性能达到或者超过国际品牌,人们也会为Logo掏钱。在智能机替换智能机的过程中,随着消费的提高,从山寨到国产品牌,从国产品牌到进口品牌是一种趋势。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