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邀请制

  很久很久以前(距今大概11年左右),有一个叫做Gmail的邮箱,这个邮箱是大名鼎鼎的Google提供的服务,然后这个邮箱服务并不开放注册。那怎么办呢?

  这时候就需要你有一些高大上的盆友来给你一个传说中的「邀请」,你才有机会使用这个邮箱服务。

  这个机制在8年前结束,所有用户都可以注册Gmail邮箱。

  互联网产品邀请制可能脱胎于传统高端奢侈品行业的惯例,每逢新品发布,就有一些顶级的客户会被邀请到场,进行内部的展示与购买。

  所以,如果要我说,「邀请制」其实就是通过不对大众开放,为品牌或产品营造出稀缺、高档的受众感觉,从而获取对品牌和产品有极高价值客户的一种机制。

哪些产品玩邀请制

  虽然「邀请制」听起来很高端大气上档次,但是大多数互联网产品都或多或少的用过邀请制。
  「邀请制」有多种方式,基本上可以分为:
  1、主动邀请
  主动邀请是品牌或者产品主导,邀请业内有影响力或对品牌、产品感兴趣的用户的邀请方式。这种邀请,多见于以下场景:
  2、互动邀请
  互动邀请是产品内已有的用户对还未进入产品的用户发起的邀请,以让有需要的用户进入并体验产品。这种邀请,多见于以下场景:
3

内容社区如何玩转邀请制

  知乎在创立初期,是采用邀请制的,一度邀请码在淘宝上被炒的很热。内容社区,确实比较容易采用邀请机制吸纳核心用户,而越是稀缺的内容,越容易让邀请变得有价值,譬如说,著名的1024社区,因其稀缺的资源、无需注册的良心设计,而另千万英雄竞折腰。
  扯远了。
  但言及此,我们至少知道,如果邀请机制要让用户感知到价值,那么:
  1、要选对用户群体。
  2、社区内的内容应当对这些群体有价值。
  3、社区中的成员应当对这些群体有价值。
  4、社区内的氛围应当开放、热烈。
  5、造就稀缺或高端的感受。
  为何知乎的邀请码早年会被追捧?
  1、早期知乎用户以互联网从业人员为主。
  2、李开复等业界大佬站台,李开复还持续的回答了很多问题。
  3、早期的用户中,有李开复、马化腾、周鸿祎、和菜头等等(哪怕这些人可能在社区里一句话也没说),但对互联网从业人员的吸引力是巨大的。
  4、早期社区氛围非常热烈且友善(其实是废话,人多了哪里都不会友善)。
  5、你看,提问的是CEO,回答的是PM,点赞的是COO,高端不高端?大气不大气?可是,你就是进不去,心痒吗?
  如果我没有记错,早期进入知乎的用户,每个人都会获得10个初始邀请码,可以通过邮箱、微博进行邀请。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人贡献的体现,有的人发完10个再拿10个,有的人发完就发完了,这辈子都不再有更多的邀请码。
4

邀请制是双刃剑

  为何这么说?
  邀请制在初期可以帮助社区获取能够提供高质量内容的用户。
  对于内容社区来说,高质量内容是最重要的,而对高质量内容的提供者来说,这些内容被大众看到,并受到追捧,获得反馈,是最重要的。
  所以,一个内容社区,如果用户大量的都是内容提供者,那它的价值很大,但它的圈子会变窄,最后,会死翘翘。
  反过来,一个内容社区,如果观众太多,而内容太稀缺,那也做不大,因为观众好奇、贪心,想要更多,而你提供不了,你一定会死。(关于这一点,推荐一部纪录片:斯蒂芬·霍金《生命的意义》。)
  因此,邀请制不能持续很长时间,要能够判断开放社区的时间点。这一点其实还蛮关键的。
  拿游戏来说,封测、内测是邀请,是抢码,可正式上线运营,就一定是开放给所有人了。否则游戏赚不到钱的。
5

遵循神马原则

  首先,你要有码。
  然后,你要先有一批用户,不管这些用户是内部运营人员伪装的,还是真的有高级用户。
  其次,你要把码发下去,并且让邀请码的传播和使用都很简单。
  再次,你要能够判断哪些用户的邀请质量高,给他们更多的码。
  最后,你要知道什么时候停止使用这个机制。
  总结一下:

扯淡完毕,收工!

如果觉得好,别吝啬给我一个大拇指嘛!也可以分享给有需要的人哟!

铺子主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