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看到过的无数的关于:一个高级运营要具备什么能力,好推广是怎样的,产品经理的综合素质……再联想到脉脉里,动态中里乌泱泱的CEO大军,忽然脑中就蹦出了这句话:除了CEO,整个互联网行业啥O都缺。创业公司因为体量小,管理扁平化,所以每个人的所获得的期望值及关注度都相对较高,公司希望找到内驱力强,不需要太多外部刺激,自己就能想办法把事情做好的人才。
也出现了一些很可笑的诸如:“员工思考战略,老板埋头苦干的”本末倒置的问题。总在说许多年轻人好高骛远,却不去反思,是什么造成了这种问题。去观察这些源源不断输出的方法论式教条:好的产品经理应该具备:洞悉用户能力、协调资源能力、做产品原型能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最好还要有点技术背景——全能高级运营人员应该具备:全局规划能力、影响产品走向、调动资源能力、洞悉用户能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全能好的推广人员应该具备:理解产品能力、沟通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合作策划能力、调动资源能力——全能好的PR应该具备:洞悉市场能力、提炼产品能力、协调资源能力、沟通能力——全能
这样的内容源源不断的不生产出来,以一种看完我就能得道成仙的“捷径方法论”形态呈现在互联网中。什么样的人在生产这些内容?各领域做的优秀的佼佼者们,什么样的人在阅读和传播这些内容?各领域的初入门的小白们这样有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1、一小撮人吸取知识,然后阶梯式成长2、一大撮人看着一个过高的目标使劲儿跳,还误把这种蹦跳当做是努力。不否认,大多数职能岗位在企业中的路径,都是一路朝着带团队规划的。但填鸭式、全能型的培训方式,也在不停的摧毁着原本可能卓越的人才。我们的一个认知误区是:每天都在吸收这些厉害的经验,看到这些成功的案例,久而久之,就成了“这些事已经在脑中演练千万遍,给一个平台立刻就能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盲目自信。而实际情况是:每一个成功都充满了必然条件和偶发因素,必然条件是操盘手数年甚至十几年的经验、资源积累;偶发因素嘛,不言而喻。最近在看《从0到1》,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每名员工只专注一件事。这也是我们市场团队到位后,坚决给到每个人的定位。也许我们看到过很多基础领域跳出来的操盘者,但去回溯他们早期的经历,没有人一开始就是全才。创业大潮带动移动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而人才的成长需要经历过程,导致部分岗位溢价严重,整个领域人才水平参差鱼龙混杂。如果五个各自领域的精英组成创业团队,极大概率能做出一个优秀的公司;可惜的是在当下资本涌动的环境中,这五名精英的选择是各自创业,做了五个公司,各自再去挖空心思寻找合适的人才组建团队。CEO所需具备的能力被定义的很泛泛,微推客后,演变出一种人人都是CEO的潮流。我们看见大量优秀的运营、市场、产品、设计、技术人才自主创业变成了CEO,虽然他们每个人都具备成为CEO能力和魄力。但回过头想,如果他们聚集到一家公司,分别去做CMO/COO/CTO,这样的公司会多让人兴奋,会多优秀。所以整个互联网行业啊,除了CEO,啥O都缺~因为他们都去当CEO了……当然,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作者:grace – 来源:新浪科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