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时刻都暴露在第三只眼的“监视”之下,不管我们是在用信用卡支付、打电话、还是使用身份证。在政府之外,亚马逊淘宝们监视着我们的购物习惯,谷歌百度监视着我们的网页浏览习惯,而微博似乎什么都知道,不仅***了我们心中的TA,还有我们的社交网络。
进行大数据分析的巨头们可以轻松地看到大数据的价值潜力,这也极大的刺激着他们进一步采集、储存、循环利用我们的个人数据的野心,与此同时,保护我们隐私的法律法规依然有效吗?
传统的三大隐私保护法都没有用1、隐私保护的相关法律——数据收集者必须告知个人,他们收集了哪些数据、作何用途,也必须在收集工作开始之前征得个人的同意

2、数据模糊化——有意识的避开某些关键数据

3、数据匿名化——让所有揭示个人情况的信息都不出现在数据集里,比如说名字、生日、住址、信用卡号等等


大数据时代我们将受到怎样的新威胁?1、用预测来判断我们——预测与惩罚,不是因为“所做”,而是因为“将做”

这看上去显得十分荒谬,依靠大数据, 我们竟然在人们真正犯罪之前就对其进行惩罚,毫无疑问这是对人类自由权利的否定和践踏。2、数据独裁——过于依赖且沉迷于数据


总结那些尝到大数据的甜头的人,可能会过分的膨胀对大数据分析结果的信赖,把所有的决策简化成一个逻辑问题,让数据成了一切决策的主宰,大数据成为了权力的武器。事实上,不是每一个复杂的人类情况都能简化成曲线上的线条、图标的百分比或者资产负债表上的数字。我们不应该盲目的信任数据的力量和潜能而忽略了它的局限性。
来源:借智图媒体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