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5日下午,由新榜主办的“新榜样”全国行上海站在东锦江希尔顿逸林酒店开幕。以“海派新媒体的光荣与梦想”为主题,在三个小时的互动中,“一条”CEO徐沪生、Dr. Wine CEO Darkley、“华尔街见闻”CEO吴晓鹏、短裤视频CEO马一木、安瑞索思副总经理方亚谨、观察者网CEO金仲伟、“周末做啥”创始人陈小怪、金数据创始人陈金洲先后与在场400余位参会者分享新媒体理念思路,而后,在证券时报投资总监范卫锋的主持下,清科创投投资总监陈嘉君、合鲸资本合伙人霍中彦与蓝鲸传媒联合创始人李武、AUTOLAB创始人赵奕进行了一场新媒体投资价值对话。新榜今日摘录现场速记稿,以下为开场环节:新榜CEO徐达内对话“一条”CEO徐沪生、Dr. Wine CEO Darkley。

徐达内:欢迎各位来到“新榜样”全国行上海站。这也是我们“新榜样”沙龙升级成为全国行后的第一站,感谢大家的热情,我相信,来到现场的要么已经是中国新媒体的新榜样,要么正在通往成为新榜样的路上。
在新榜内部,我有一句口号,不能帮助大家变现或者涨粉的活动都是耍流氓,也就是说,作为中国新媒体第一站,新榜办的活动就一定要想办法给大家带来价值。大家也看到了我们的议程,不仅有新榜样的分享,还有投资人与新媒体的对话,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来实现新媒体领域的资源对接。
可能有人知道,我是一个安徽人,但自从进入复旦大学新闻系就读之后,我在上海已经定居了超过20年,我这个白完也开始变得有点像上海人。我很喜欢上海这座城市,不仅是因为我的前女友全部是上海人,嗯,幸好今天我太太没有来现场,更因为上海是一个有规则、也有温度的城市,我们称之为海派情怀。
而在海派情怀里,我最欣赏的一点特质就是精致,这种精致渗透在上海人的点点滴滴中,从一只蟹粉小笼包,到一间马路边的精品店,当然,也渗透在上海的新媒体新榜样中。
从2014年夏天起,由澎湃、界面、上海观察、好奇心日报等项目开始,上海的新媒体发展在全国独领**,而在这其中,我们称之为现象级产品的,就有一个视频品牌。
去年这个时候,我曾经去这家公司当时的办公室拜访,当时,他们还只有两三个人,但就在那个时刻,我就能感觉到,这几个家伙是能干出一番事业的,因为,我能感受到他们的追求,他们不屑于去做那些LOW到尘埃的事情,要做就要做精品。
我记得当时,这几个家伙给我看他们从YOUTUBE上**下载下来的样片,里面都是些例如如何单手解开女朋友**之类的UGC,我当时有点担心,UGC好是好,但这个质量恐怕难以保障,于是,又过了一小段时间,他们告诉我,他们想通了,决定不做UGC,要做就做PGC,要做一条足够精致的视频。
对了,我想大家都知道我说的是哪家公司,就是一条。接下来,让我们欢迎一条创始人,上海大叔,徐沪生登台,与他的一位视频主角Darkley,也是位精致型男,一起来一场对话,为我们解读“一条的匠心与精致”。
徐达内:Darkley,听说“一条”以你为主角拍了这段视频后,有不少富商太太来找你学做饭?怎么样,对“一条”有没有什么要感谢的话?
Darkley:我认识徐沪生老师有段时间了,刚刚创办一条的时候我就向徐沪生老师请教和学习。看到“一条”的成长,我既是羡慕又是嫉妒,但是没有恨,“一条”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徐沪生有一个“达人厨房”,正好我在做相关的社区,也喜欢做美食,他说我们能不能做美食或是美酒栏目,让更多人来尝试和体验“一条”给人带来精致的生活的表现,我当时还是挺害羞的。确实有很多朋友看到之后要我去给他们做饭吃。
在拍摄过程中,第一次看到一个团队这么认真,陆陆续续进门有十个小朋友,当时我怀疑至于需要这么多人吗?但是拍摄过程中我发现,“一条”已经在用最少的人力,最少的后勤保障、最少的资金,做出这么精致的内容,就算一个最简单的镜头,他们也分成三组拍摄。

徐沪生:作为传统媒体的人,创业的时候,我们总是要先要学习互联网思维嘛,看看哪些东西很成功,什么点击率最高,我们害怕自己不接地气,怕原先擅长的东西阻碍我们,大概所有的传统媒体人转型的时候都有这样的思维,你其实不太敢依靠自己原先擅长的、喜欢的东西。
最初拍了二十几集。我一直有一个固定的思维,创业也好,以前创刊也好:大的想法要自我推翻三次,我们的智商还行,第一次、第二次,可能不靠谱,到了第三次,基本上会相对靠谱,千万别着急,慢慢做。
直到有一天,我们拍了一个视频,是几个朋友的一个小店,东西很美,画面很精致,我就突然觉得,不要那么闹,把音乐改成安静的,后来就做出来那么一个视频,我们公司的人都喜欢。我给很多人看,90%的人觉得不看好,因为太高冷了,有人说这个东西我很喜欢,但是网上有多少人喜欢呢?你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喜欢,也没办法做调查。结果,出来以后还可以。
我当时只有一个最基本的市场判断:在移动互联网上,高端的广告总是有需求的,基于这样非常简单的立足点,大不了就开一个小公司嘛,这就是我当时的心态。其实也没把握的。
徐达内:你现在做这个“一条”,是基于传统媒体断崖式衰落以后,出现了可以操作的空间,你以前也是做时尚高端杂志的,对这个有感觉,这些时尚品牌的广告不投传统媒体了,那它去哪里?那么,你觉得以广告的模式去切的话,这个空间有多大?
徐沪生:我们上线之后还不错,今年年初就签了不少广告单子,但是后来又推掉了一半。这个阶段,大家对于移动互联网的认知是混乱的,大家觉得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就是低端的,要营销,要刷爆朋友圈,要段子。
我们可以发现前一阵子最火的段子营销,现在已经越来越少了。段子是可以很火,但是,那像一把稻草,很快就烧掉了。很多人现在高端品牌也知道没法再写段子了,不写段子怎么办?就要找好的媒体,做好的投放。也许跟传统媒体相比,合作的尺度可以宽一点,但是也并非毫无界限的。
我对明年的形势比较乐观,因为销售的压力、推广的压力在那里,高端品牌他们自己也会回到一个正常的品牌跟媒体的关系。以后的媒体都是移动互联网的,都是社交媒体,如果你是大众化的媒体,那就和大众化的品牌去合作,如果你是高端一点的媒体,那么高端的品牌自然也会来谈合作。
徐达内:我有一个问题,比如说“一条”以Darkley这样的人物为拍摄对象,你觉得会不会有一天拍摄对象会枯竭?毕竟,我们周围好像没那么多足够精致的东西。
徐沪生:我们就是一个媒体,我们做的是报道,世界上有很多厉害的人,太多新鲜的事件,一个艺术家每年也会做很多新鲜的作品。所以拍摄对象不会枯竭。比如说,我们这两天有两组人在日本,一组人在英国,还有一组人在芬兰,放眼整个世界,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
徐达内:我前段时间在思考一个问题,10万+之后怎么办。“一条”的微信,经常十几分钟就能达到10万+的阅读数,把传播做到了极致,接下来怎么办,卖广告?从资本的角度来说,投资人会要求你有新的尝试吗?
徐沪生:2014年以后,对媒体的投资开始升温,现在可以说很热,投资界对媒体的认知是:媒体以后是一个流量入口,可以抓住人群,然后可以做电商,可以做社交。但是新一代的媒体,刚刚开始出现,它们跟已经高度成熟的电商、社交,一旦结合起来,会有什么效应,我们今天也不知道。VC对于媒体和单一的广告营收模式,都不太感兴趣,但对于我们做媒体的而言,毕竟有好几百亿的广告需求会转向移动互联网,就在这一两年而已。
到目前为止,在移动互联网上做优质内容,像以前做杂志那样做的人还是非常少的,广告主的认识也还没有转过来。“一条”开始做视频的时候,最初十个月,我们跟广告主的沟通成本是非常高的,如果没有投资的支撑,坚持自己的模式是很难的。有了投资的支持,你才敢说“不”,这个钱我不赚了。因为劣质的广告会损害我的精致品质的要求,这样划不来。
徐达内:“一条”用了视频的模式,视频模式在承载广告方面确实有它独特的优势;以往杂志有非常好的展示空间不同,但现在的手机端、移动端屏幕非常小,没有地方可以让你放广告,视频可以插广告进去,这是一个模式。但这种模式,投资人还是可能会认为盘子有点小,天花板有限,可是我们大部分做媒体的,目前也就是这么一个可行的被验证的模式,我知道您前几次在公开场合提到,“一条”要做电商,听说您觉得这还是有点误解,不妨在这里说一下,10万+之后以后您究竟要做什么?
徐沪生:很多人是把媒体当成一个工具在对待,做了一个媒体,就等于做了一个流量的入口,有了用户,媒体可以去做别的,电商或者社交,媒体在这个过程里面只是一个过渡性的工具。毕竟,移动端的媒体,跟传统媒体是不一样的,你有更多的机会。但是,我总觉得,媒体不应该只是做电商的工具,也不是为了做社交工具而去吸引眼球。我总觉得:不一定是这样的。
现在这个时代,电商已经很成熟,社交也很成熟,媒体的发展,应该可以有一种新的模式,这个新的模式是什么,大家都不知道,毕竟,新一代的媒体,才刚刚开始发展。“一条”也在摸索,我们也做媒体,也做电商,甚至,也做线下,但是背后是同一个审美趣味,同一个价值标准,是只有媒体才可能具有的那种东西。我只相信一点:持续地提供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包括有价值的购买信息,有价值的线下产品。
你只做广告,就算做到几个亿,10个亿也就到顶了,你又不是今日头条。但是,把媒体变成做电商的工具,好像也不对,也容易迷失自我。
我们希望能探索出一个新的模式来。坚持自己的审美趣味、核心价值观,同时规模又足够大。毕竟,中国的市场太大了。
徐达内:我有一次搜“一条”公众号,我发现下面有一个帐号叫“一条街”,再看注册的真是“一条”的公司,好像真的要去卖什么东西了?
徐沪生:卖东西,我觉得将来所有生活类媒体都要做,看你怎么卖。价值观和审美是“一条”的核心。这里面有一个矛盾:你原来是很有个性的,你希望估值越来越高,那么,就要往下走,希望占领更大的地盘。但是这样,你可能就会丢失个性,丢失个性之后,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危机,国外已经出现过不少这样的例子,因此关门也是有的。我觉得这个,要看具体的时间点、具体的形势。
徐达内:从做媒体角度来说,一旦对接到实业,比如说要做电商,跟以前的广告模式对比,是不一样的,无论PGC还是UGC,都要控制质量,你之前透露,要做一个App,这个提上日程了吗?
徐沪生:我们的App九、十月份就会上线,会包含购物功能。
徐达内:“一条”推送的东西是精致的,精致是限量的,会不会量做不上去?
徐沪生:会,我们就没打算一开始就铺开来做大规模的购买。那些东西数量不多,但是但你的社群黏性会很强。
徐达内:“一条”出来以后,各地都有模仿、山寨,说句不开玩笑的话,二条、三条,到十条,都满了。有些人想复制“一条”的成功,你觉得一条能在这个环境下继续保持的秘诀是什么?
徐沪生: 也不是说我们不能被复制,但是不能因为“一条”做视频,做生活类,有人也做了视频,做了生活视频,拍一个喝茶的视频,就说他们复制我。以前也是满大街的生活类报刊,好几百种,做得成功的不过寥寥几家而已。
徐达内:我们在座的有非常多传统媒体出来的,你自己也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媒体老兵,你觉得传统媒体人做新媒体,要在新媒体活下来,最不应该放弃的是什么。
徐沪生:这个很难说,我不能说,你们不要放弃自己的偏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因为也有可能,因为你自己太喜欢了,反而会做死掉。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学习吧。把自己归零,然后学习。
徐达内:但我听说你们起一百次标题,最后定标题的都是你?
徐沪生:哈哈,现在不是我定的比例会高一点了。
THE END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