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几乎每个中国人的微信朋友圈都在被同一件事情刷屏:天津爆炸。

铺天盖地的讯息中,被转发最多的还是传统媒体的报道。无论从反应速度,报道形态,还是切入角度,传统媒体在移动端上的表现都让人印象深刻,甚至把一些门户抛在身后。

据新榜不完全统计,8月13日在媒体机构的微信公众公号里,跟这次爆炸相关的报道有1674篇,阅读量10万+的文章有55篇,其中有许多是百万以上的阅读。

“其实我们从事发时半夜就开始直播了,记者也在第一时间进入核心区。报道尝试了更多适合互联网传播的全媒体呈现方式。”澎湃新闻一位编辑对新榜说。



天津爆炸,传统媒体在手机上发力

文 | 张洁 李方军 刘俊

直播速度不输门户

第一时间赶到爆炸现场的除了消防员,就是这些传统媒体的记者,他们没有任何防护,没有防毒面具,只身一人,单枪匹马,拍下了让世界震惊的画面,北京青年报摄影记者郁骁拍的这张现场图在社交媒体上流传甚广。


跟以往的报道流程相比,此次国内主流新闻媒体在新媒体平台的辅助下,反应相当迅速。

据新榜观测,澎湃、界面、新京报、南都等媒体都启用了直播,大部分采用网站和微信同步进行的方式,有的直接是在微信后台用预览直播。在所有媒体直播中,澎湃大概是最早的一个。根据直播页面显示,澎湃的直播是在8月13日凌晨1点21分启动的,只比网易晚了4分钟。

在澎湃的直播中,每隔几分钟就更新一次,其中,有网友的现场图文、视频,有类似国家地震台网官微的权威发布,有澎湃记者从前方发来的消息,也有转载自其它媒体的官方微博、网站的新闻报道。

新闻内容也抛弃了以往中规中矩的报道模式,直接以口语表达的方式把最有用的信息传递出去,比如“现场发生了什么,消防员说了什么,受伤家属需要什么”。再例如发布“澎湃新闻目前所确认的和不能确认的信息”,尽量做到最新事实的最快发布。

南方都市报的直播在8月13日凌晨2点53分启动,据了解,有近20个记者编辑参与。无界新闻在直播之余,还另辟蹊径,派记者前往曾经发生过爆炸的事发地山东黄岛,在第一时间发回图文报道:《重返黄岛,你爆燃后的伤口愈合了吗?》

澎湃的互动栏目“问吧”在8月13日白天启动,既可以问爆炸前方报道小组,也可以问天津爆炸事故亲历者。截止新榜截稿时,前者有759个提问,51个回复,后者有166个提问,14个回复。


澎湃的“问吧”栏目不仅让前方记者接收用户询问,也让亲历者直接参与回答,打破了原先由记者来传播新闻的传统模式。

澎湃“问吧”的出现,让急于知道真相的读者不再只是看客,他们不断地参与到了解信息、探索真相的过程中,同时他们也成为其他记者最强大的信息源,这样的互动式新闻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有可能构筑成一个强大的场景。

虽然在短小信息的流动上拼不过所有自媒体,但传统媒体在深度报道的呈现内容和速度上依然占据上风。拿新京报来说,截至8月13日上午9点,新京报已经在官网发布与天津爆炸相关的自采新闻20多条。

3D、航拍、H5

无人机航拍正在越来越多地被传统媒体使用,既可以避免记者不能进入现场拍摄的情况,也给用户提供了另外一个看世界的视角。

天津爆炸事件考验着传统新闻媒体的反应速度,同时还考验着新媒体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这一次,很多新闻报道的新技术都是在以前的报道中很少用到的。

比如澎湃用H5互动地图模拟现场,新京报用动画视频揭开爆炸冲击力多大,财新用无人机航拍灾后图景。

在天津爆炸事件中,航拍越来越成为一种全方位呈现事件全貌的方式被新闻媒体所采用。

财新网的航拍是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的。8月13日,这篇《财新直击 | 航拍爆炸现场 方圆数里一片废墟》的图文在官号推出后,阅读数达到8508。

然而航拍视频显然更具有视觉冲击力。澎湃发布了航拍视频展示现场全貌,无人机掠过事故发生地的上方,爆炸现场一片焦土,烟尘滚滚而上,令人触目惊心。视频昨晚在澎湃官方微信推出之后,迅速达到10万+,获得522个赞。

在天津爆炸的报道中,无界新闻也是首次启用无人机航拍。在事发的第二天晚上,无界新闻在官方微信推出视频作品《津夜未央|很遗憾,一次航拍不能呈现全部的悲伤》,阅读量达到18013,获得47个赞。

值得一提的,还有全媒体报道形态的运用。在新京报的全媒体矩阵中,除了报纸和网站的全面覆盖之外,新京报官方微博也不断滚动直播,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形式报道,凸显了其在新闻报道方面的及时性、灵活性。

新京报第一条微博发布于8月13日0:54分,截止新榜今天发稿前共跟进微博61条,其中发布新京报独家消息32条,转发其他相关微博29条,发布现场视频6条。

在新闻媒体的全媒体传播矩阵中,微信这一社交媒体在重大事件信息传播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新京报旗下矩阵群有23个微信公众号,涉及不同的垂直领域,有针对性地推送服务信息30余条。

动新闻也越来越成为全媒体传播中重要的部分。新京报动新闻通过报网、微信已发布视频17条。内容涵盖事故目击、现场航拍、3D现场还原、手绘动画等多种角度报道时事新闻、还原事故现场。

动画视频《动画呈现天津爆炸现场冲击波有多大》,用动画的方式模拟了爆炸对当地居民和环境的巨大冲击,呈现方式直观,并辅以自救教程,提升了新闻的实用价值。

新京报这次做了很多视频产品,这是其中之一:《3D解构爆炸企业内部构造》。(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

在事故发生14个小时左右,新京报用3D技术立体呈现了“相当于21吨**同时引爆”的爆炸威力。

8月13号19:55,新京报内容团队还将数据、现场图片、卫星定位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制作了《天津滨海新区危险品爆炸全景图》,在官方微信推出。

澎湃的采编团队是在第一时间奔赴现场,考虑到现场情况,澎湃新闻将不少一手资料以语音+图片的形式制成了短视频。他们还做出H5页面《互动地图 | 直击天津滨海新区爆炸案现场》,在移动端上传播。

在澎湃新闻的这个互动地图里,分设周边小区、爆炸地点、港口医院等几个场景,点开之后有的是视频,有的是图片。

“南都有数在微信平台发布《天津爆炸20小时简明图解》,从时间地点、周边环境、卫星记录、伤亡情况、爆炸威力、危化物质、救援行动等方面对当前的新闻信息进行了可视化整合。

深度报道优势凸显

虽然现场很危险,但很多记者为了捕捉更多画面,在里头几乎呆了一天才出来,而且连口水都没得喝,这是北京一个记者在现场拍下的照片:一只被爆炸震出楼外的玩具熊。

在这轮天津爆炸的新媒体报道中,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优势再次得以凸显。

以深度报道见长的《南方周末》没有把精力放在现场报道上,而是从原因上做文章。昨天中午先是通过搜索历史资料证实:《天津爆炸企业自查曾发现火灾隐患》,稍晚,又通过消防员的采访披露了一个独家信息:《消防员未被告之不能用水灭火》。

两篇报道都不长,而且都是发在官网,但却都在朋友圈刷屏。从原因的角度切入,的确是调查媒体的优势所在。毗邻天津的北京媒体《新京报》在这块亦可圈可点。

先是昨天在新京报子公号“沸腾”上抛出一篇评论形式的《五问天津爆炸》,今天又在官方公号上通过实地调查图文并茂回答公众疑惑:《爆炸24小时后8个仍无人解答的问题,我们来答》。其中,后一篇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达到10万+,点赞数达到680。

正如澎湃新闻一位编辑对新榜所言,“这一事件的报道最终还是会回归到调查新闻的本源,特稿的写作、调查记者的突破。”

特稿多集中在消防员。澎湃、新京报和财新在这块均有报道,内容包括回忆救援过程、死亡者档案、有哪些失联。无界新闻独辟蹊径,用制图方式回顾了中国消防员生存现状,名为《灾难中的超人》。

数据图表在这次爆炸报道中应用甚广,这是无界新闻做的那篇《灾难中的超人》图表截屏。

据新榜统计,8月13日当天,媒体发出含关键词“消防”的新闻558篇。切入的角度也随着事件的发展深入分为三类。

首先是事件刚刚爆发,消防员参与现场救援的报道,随后,救援工作变得越来越困难,消防员的工作量随之增大,危险程度也有所加深,此时关于致敬幕后消防员的新闻逐渐涌现,最典型的是朋友圈最广为流传的那张“世界上最帅的逆行”图。

部分消防员因公殉职后,一些感人的新闻故事在网上流传,例如《消防员嘱咐队友:我不回来,我爸就是你爸》、《牺牲消防员新婚12天,妻子已怀孕》等等。

无界新闻在图片和制图运用上相当娴熟。除了消防员,他们还做了一张很适合新媒体传播的《近年来全国化工爆炸事故地图》,以及用图文方式讲述当年山东黄岛爆炸的《重返黄岛,你爆燃后的伤口愈合了吗?》

调查除了追踪事故原因,更多的指向幕后公司瑞海国际。调查公司是财经媒体擅长的内容,财新、每日经济新闻、界面均有涉及,其中,界面新闻的点出幕后关键:瑞海国际与中石化交集多。

据新榜统计,8月13日当天,媒体发出含关键词“瑞海”的新闻有9篇。标题中大都对“瑞海国际到底是个什么企业”进行了直接发问,落脚点多放在瑞海国际的危险品经营资质等方面。

天津本地媒体也有通过新媒体发声的,比如《天津日报》旗下公号“每日新说”今天就发了这么一条:《为您早早奉上新报10个大版,看看天津有没有新闻》,内容来自今天出版的《每日新报》,主题包括《致敬,我的兄弟》、《缝合了多少已记不清》等。

欢迎访问中国新媒体第一站www.newrank.cn,“新榜优选”广告匹配交易平台已经上线,大数据、小预算、快响应,零佣金、100%付款保障。PC端访问效果更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