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晚上11点30分,周智琛在去机场接人的路上给我打来电话:“兄弟,不好意思,今天实在太忙了,现在可以聊聊。”
上午,深圳晚报对外宣布了“深圳版ZAKER要上线”的消息,这位35岁的深圳晚报常务副主编就一直没闲下来过。
无数的媒体采访,朋友祝福的电话,接待上级领导的视察,到了晚上,他还要为第二天的上线做最后的准备。
一个月前,这位深圳版ZAKER的总编辑、CEO在朋友圈说,“深圳版ZAKER将是深圳晚报交出半条命换来的‘变形金刚’。”
外界好奇的是,深圳晚报为什么不是像大多数传统媒体转型一样做一个App,而是跟一个客户端合作来玩新媒体?
“我们不是没想过做App,但是ZAKER玩的是吸星大法,现在如果再做一个App,等于是练少林拳,时间会很长,也不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在电话那头,周智琛对新榜说,“我们走的是第三条路。”
“跨界者的奇袭”
口述 | 周智琛 。。文 | 刘俊 贲钦勋
●●●
如果自己跟自己玩是不行的
传统媒体转型要么自己做App,比如澎湃新闻,要么依托别的分发平台,深圳晚报走的是第三条路。深圳版ZAKER,目前除了深圳财经、深圳热点这两个频道,深圳晚报还有话题、深圳约吧和全平台信息推送权限。
我们并不是搞一个单独的App,依然会在原有的ZAKER平台上。比如你现在从上海飞深圳,打开ZAKER,就会弹出深圳的几个频道,比如深圳热点、深圳财经。
这些内容都是深圳晚报来做,不光只是我们自己生产的内容,也包括微信微博上所有跟深圳有关的内容,如果只是我们的内容,肯定是死路一条。
深圳版ZAKER完全是深圳晚报的人来做,ZAKER主要提供技术支持,24小时为深圳版ZAKER服务。之前我们一直悄悄地做,8月20日,我们觉得各方面时机成熟了,才搬到台面上来。
最后选择跟ZAKER合作是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深圳晚报在向新媒体转型过程中做过很多调研,有想过要搞类似澎湃那样的东西,最后没搞,是因为觉得风口已经过去了。
新闻客户端这个市场竞争已经很激烈了。2011年到2012年,搜狐、网易这类门户做的客户端已经起来了。再说,现在如果搞一个App,吸粉成本也很高,要绑定下载一个客户端至少给要5块钱。
如果走澎湃的路子,也行不通。资金、人力各方面投入都很高,现在传统媒体的日子本身就很难过,再投入那么大,谁负担得起?而且这类客户端的盈利模式也很难看清,另外还涉及到牌照申请等一系列问题。
现在,全国一些大的传统媒体都在谋求转型,但是自己跟自己玩是不行的。
单靠新媒体或单靠报纸都是不行的,要把两个联合起来。如果只玩新媒体,你的盈利模式是没法实现的,新媒体还没做起来,就把旧的完全搞掉。新媒体没有传统媒体的背书,品牌影响力、资源的支撑也不行。
但是正如我前边所说的那样,我们不具备新媒体的基因,也错过了风口,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找现有的新媒体一起玩。
●●●
“也有别的客户端找过我们”
在所有资讯客户端中,ZAKER是最早起来的一波,后来给外界的观感之所以不冷不热,在周智琛看来,主要是因为ZAKER比较低调,而且定位比较高端。深圳晚报选择跟ZAKER合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客户端风口已过。上排:ZAKER、澎湃、凤凰、搜狐、界面,下排:腾讯、网易、一点资讯、今日头条、新浪。
不瞒你说,在ZAKER之前也有其它客户端找过我们,但性情都不是很相近,大部分都不愿意把后台全部开放给我们,但ZAKER愿意,数据、轮播图、社区、技术统统都可以,不光开放300万深圳用户,也包括1.4亿的全国用户。
ZAKER是国内最早做聚合类资讯客户端的,算是第一波,一开始就吸引了3000多万用户。这两年,不断有新的竞争对手出来,给外界的观感好像是ZAKER没有以前那么牛了,我其实一开始也和你有一样的观感。但是后来我考察了很久,发现不是这回事。
造成这个观感的原因可能有两个。第一,ZAKER的老板李森和是潮汕人,非常低调,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喜欢靠讲故事去获得认可。我跟李森和聊天,他有个观念就是,先把这个事情做好做透,不考虑其他太多的东西,很纯粹。
第二,这跟ZAKER的定位有很大关系。他们的用户都是60多个一线城市的白领、企业高管,用户量里头iOS用户占到了60%,但是其他的很多客户端大部分都是千元机。
ZAKER的成长性其实是很强的。它的广告营收应该是民营客户端里做得最好的。一年的广告有1亿多,但是公司只有100多个人。其中,60%以上是技术人员。
他们又是很有调性的一个公司,ZAKER的头条有个轮播图,我问他们卖多少钱,他们说两百万一天都有人要,但他们从来不卖,他们觉得如果卖了,掉粉会掉得很厉害。其实ZAKER现在蓬勃的状态和十几二十年前的纸媒是一样的。
另外,我们更看重的是ZAKER在深圳有300万的用户,这相当于三百万头羊,我现在把羊全部赶到圈里面了。之前我们一直是悄悄地做,很多用户还没有被激活。
ZAKER更厉害的是300万人中活跃用户有30万。举个例子,之前南山区委书记卸任的时候,有人做了一个H5的产品:《在南山这五年》,我们发到ZAKER上,五个小时,点击量30来万,太恐怖了。
●●●
ZAKER看重《深圳晚报》什么呢?
内容是周智琛最擅长的,他26岁就坐上《东莞日报》执行总编辑的位子,是当时中国最年轻的主编之一。他也很精于包装。“报纸杂志化”是他2008年创办《东莞时报》倾力倡导的风格,后来在他执掌的《都市时报》《深圳晚报》这两份报纸上,都刻有鲜明的周智琛烙印。《奔流杂志》是《都市时报》的其中一叠。
一开始ZAKER也没有说要给我们开放平台,但接触之后,李森和觉得我们是最懂互联网的报纸。加上基于未来的一些合作,比如他们会把总部从广州搬到深圳,所以平台就全部开放给我们了。
我们能够提供给他们的是,内容、运营的地推,我们总共有280个员工参与其中。对于我们来说,投入并不很大,就是多增加了20来个人手。
内容还是我们现在的核心。深圳晚报现在全天候为ZAKER生产新闻,早上6、7点开始,到晚上11点结束。比如今天开个会,我们十几分钟新闻就上来了。在内容上,我们也会利用ZAKER的特色做一些大数据产品。
现在纸媒遭遇到的问题就是渠道严重失灵,其实纸媒还是很厉害的,只要解决渠道严重失灵这个问题,那我觉得他是有春天的,也有未来。
比如说你今天写我的稿子,结果你登在报纸上没人看,有什么用?门户喜欢你的稿子就给你放头条,不喜欢就不给你放。但是现在你有一个能够被你控制、有海量用户的平台,你把它置顶播报出去,对于我,对于你,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对不对。
我很反感那种唱衰纸媒的,纸媒只要做新媒体做得好,释放出来的能量是惊人的。
●●●
内容只是一个切口
ZAKER最终愿意开放所有后台数据给深圳晚报,或许某种程度也是出于对周智琛这个人的认可。在《深圳晚报》有一个版面叫总编会客厅,周智琛(右)常常亲自上阵采访。这是2014年4月,周智琛采访胡润。摄影 | 冯明
不过,深圳版ZAKER未来的核心还不只是资讯,而是以这个为切口,提供本地生活服务,这个一旦做起来,以后可以复制到全国一些大的城市。这也是我们跟ZAKER都很看重的。
深圳晚报除了内容,最大的优势还是本地资源的聚合。我们可以聚合深圳各个行业、各个政府单位,我们未来不会按传统晚报的路径去采访,只是在这个条件上去做资源。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是丢了半条命的“变形金刚”。我把半条命交给他们,他们把半条命交给我。
资讯客户端如果单靠广告是不行的,一定要有自己挣钱的模式,就像腾讯最挣钱的肯定不是资讯一样。本地生活服务的区域属性很强,这是基于100公里之内的O2O模式。
现在深圳ZAKER已经开通了几个,比如电影。你可能会觉得这个市场已经很成熟了,卖电影票已经有格瓦拉、淘宝了,但是我们跟他们不同的地方在于,我们不需要别人去搜索,而是根据用户的喜好在100公里之内给他推荐。
现在还没考虑商业变现,现在要解决的是信息的出口和入口问题,这是最核心的,先把品牌做出来,把模式走通。
体制内搞这个,没有上级支持是不行的,无论深圳报业集团还是市里都很支持。你要知道,体制内创业是很不容易的,很多人会认为是国有资产流失,争论来争论去,最后黄花菜都凉了。
欢迎访问中国新媒体第一站www.newrank.cn,“新榜优选”广告匹配交易平台已经上线,大数据、小预算、快响应,零佣金、100%付款保障。PC端访问效果更佳!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