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龙开篇就说:用户是什么?用户的本质就是人。
产品的需求从用户中产生,所以产品经理要多琢磨人的事情。
产品的基础是用户需求,用户需求的基础是人性。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最经典的人性理论。
这就是亚当·斯密的「人性观」,它包括这3个观点,每个观点朴实又深刻,值得反复琢磨。
1、人是自私的
人确实是自私的,我是自私的,你是自私的,大家都是自私的。
这里的自私不是贬义词,是在描述一种行为,一个现象。
但是我们要想,人什么会自私?
自私是指利己和排他,是为了获得更多、更好的生存资源。
自私,是为了个体更好的生存、繁衍。
远古时候,如果人不自私,不占有更多的资源,就难以活下来,就难以繁衍后代。
人类要生成、要繁衍,自私的基因就会遗传下来。
所以自私的目的是生存。
但同时,自私推动生产,推动社会发展。
因为你占有想要的资源的过程中,不是去偷、去抢,而是努力去创造、去交换。
亚当·斯密有一句名言:
每一个人,不需要自己关心社会福利,他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去推动社会的福利,他只需要关心自己,追求他自己的福利就可以了。
但是他在追求自己福利的过程中,会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让他的努力转化成对公共事业的推动。这只看不见的手,会让他自私自利推动社会福利的改进。
亚当·斯密还说:
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夫、酿酒师或面包师的二回,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
我经常和我媳妇说,我要“自私”一点,你也要“自私”一点,我活好了、你活好了,我们身边的人才好。
因为连自己都不爱的人,自己都生活得不好的人,你更没有能力让你关心的人生活得好。
我们做的产品,目的在于满足用户需求,多数用户需求来源于满足自己自私自利(中性词)的心。
证券APP是为了赚钱,交友APP是为了社会交往,电商APP是为了物质需要等。
2、人不仅是自私的,同时还具有同情心
同情心是指一种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的能力。
女朋友开心,自己也开心。
宝宝也会笑,妈妈也会笑。
儿女过得不好,父母也难过。
兄弟被人欺负了,我们为他愤愤不平。
这就是同情心,也叫爱心,是一种天生的能力。
那人为何会产生同情心呢?
同情心也是从自私演化来的。
一开始,当人自己的生命都岌岌可危的时候,是照顾不上他人的,自私自利是最好的选择。
当生命已经演化到比较稳定后,就有了一些资源的积累,这时候对生命的保护,就从自己扩充到与周边人。
同时,绝对的利己行为,不利于生命演化,这种对他者的同情和照顾,是一种对所有生命有利的情绪。同情心,就这样作为基因里的东西,遗传了下来。
同情心,是道德的基础和根本,同理心、善良、爱都是同情心的表现。
张一鸣说:同理心是地基,想象力是天空,中间是逻辑和工具。
贝佐斯说:善良比聪明更重要。
他们都在用同情心来指导自己做企业、做产品。
3、人的同情心有限,随着距离的拉远而减弱
相比你不认识的民工摔断了腿,你女朋友崴了脚更重要。
相比那个即将饿毙并被秃鹫虎视眈眈的苏丹女童,你的三岁儿子因病一整天没吃东西更重要。
相比发生在几千公里外的几死几伤的大车祸,你更关心今天早上要吃什么。
人的同情心有限,随着距离的拉远而减弱。
这背后的原因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限得只够照顾自己和身边有限的几个人。
那些远在身边的大事,不是自己不关心,是没有能力关心。
你可能要说了,我天天刷微博、刷抖音,老关心又有哪些明星出事了。
你这是关心吗?你这是吃瓜,是用娱乐事件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你关心的是自己的好奇心是否得到满足。
如果你的产品,是鼓励用户同情心、爱心,一定要让这件事和用户产生联系。
大病众筹,就是这个思路,通过熟人社交的方式做众筹,让人感觉生病的人就在你身边,是你朋友朋友、亲人的亲人。
我们来小结一下。
亚当·斯密的「人性观」包括3个观点:
1)人是自私的
2)人是有同情心的
3)人的同情心随着距离的拉远而减弱
我们进一步探究,就会发现:
1)人的自私,是为了个体更好的生存
2)人的同情心,是为了有利于整体生命的演化
3)人的同情心随着距离的拉远而减弱,是因为人的精力有限
产品的本质是解决用户问题,用户的本质就是人。
当你理解了亚当·斯密的「人性观」后,就能更好的理解人、理解用户了。
如果你觉得这对你有帮助,欢迎分享给你关心的人,让你关心的人也知道。
-END-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