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有米叶文胜,从2010年在大学开始创业,跟我们几个同学一起创办了有米广告品牌,到现在已经第六年。今天在场有很多兄弟,在上海比较少举办这样的活动,今天在这里看到这么多的老面孔,也是比较开心。我记得在10年最早的时候做APP推广,当时我们按照CPM的模式去卖,卖了之后发现有一些广告主跟我们说你们的广告光展示不够的,因为用户没有去点击,我们想想也有道理。后面做了CPC结算,过了一段时间,O2O说按点击效果不那么好,用户点击不一定下载,又过了一段时间下载也不行了,下载不安装,安装率只有30%,我想那就安装吧,再过了一段时间安装以我们的数据为准,我说那就按激活。按激活结算规则一直到现在,在当时过了不到半年的时间,我们合同上又加了很多条款,简单粗暴,当时我们是非常郁闷。我们这几年也优化了很多东西,这个过程大家可能很多做市场营销的朋友也是有感触的。有米也一直在做一些改进,我们也是在去年15年的11月份在新三板上市,我们几个亿的现金,一开始也不知道这个钱怎么去花,在去年终的时候我们想把怎么把这个规模做的更大,帮助大家把产品服务监管好。

今天给大家带来主题是跨维,跨越维护。这里我写了几个一个是程序化,全球化。首先回顾一下整个移动端用户流量的特点,像个体化,大家如果平时有做这个渠道推广的朋友应该非常清楚,我是技术出身的,所以我也用技术的语言来讲述这些东西。IMR代表了一台设备的绰号,代表了每一个人的身份证号一样是唯一的。不像PC可能在一个网吧里面或者家庭里面是多个人使用的,手机是每个人自己使用的,顶多你的老婆用一下。然后碎片化,主要体现在时间上,早上起来我做过一些身边朋友的调研,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情,不是戴眼镜,不是上洗手间,是先打开手机刷朋友圈,过去的一小时有没有谁发了一些什么内容。然后到上班时间公交车,或者开车的时候在地铁上看,一天下来使用手机的时间是碎片化的。

 

然后是社交化,一会会把数据跟大家分享一下。社交这一块大家平时在工作上,整个营销的一些布局上有没有涉及到微信、微博,甚至于像陌陌这样的一些社交媒体,大家可能几乎每一个产品,每一个公司的服务都会有一个公众号,但是这个公众号并不代表着他就是社交营销的模式。在现状来看的话,国内的用户微信覆盖率达到76%,微博比以前少很多,现在它的覆盖率能够达到10%以上,这是活跃的数据。这些可能大家平时没有太多关注的,恰恰这块是我们很多用户最关注的地方。

    广告主,CP推广的一个现状。首先说一下诉求,诉求肯定是用户导流量,游戏的充值,电商的订单,以及整体的推广是比较可控。我觉得在整个互联网最辛苦的人群应该是属于做市场营销,做APP推广的人群,因为是最累的。刚刚那些数据,老板除了要看一个APP获取用户的单价,还要看他的留存,还要看他产生的收益是多少,还要算成本,钱还不能马上打过去,还要压款,还要被催帐,确实是非常辛苦的。进阶诉求我们现在也跟很多APP有交流,在座的也有很多合作伙伴,在品牌与口碑方面打造更深的技术,另外一个是用户和社群的自传播。大家不知道有没有关注过一个销售额,一直讲互联网思维,用户自增长的概念,理论上这个产品不好,这个就是社媒营销的力量,目前的状况是渠道的竞争是比较激烈的,大家的推广渠道主要是用商店,预装,在上面加了广告平台,或者起到各种各样综合性推广的模式,包括电视媒体,我看这几年非常多的在上面去覆盖。另外是做精准的投放,我今天不做过多的讲述了,前面几位嘉宾也做了过多的分享。还有品牌和效果的诉求上的统一,以及说这种用户唤醒。

现在整个国内的人口红利增长的优势越来越重了,老的用户怎么去唤醒他,这目前来看也是一个问题。刚刚一位嘉宾***个推的有跟他探讨过这个问题,个推也是不错的。另外一个是海外市场,不知道今天这里有没有涉及到一些海外市场的朋友,数据也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

    大家比较熟悉的是DSP,广告平台这样的一种模式,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把DSP广告平台和这种传统的社媒营销建立到一起的新的营销模式。,首先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DSPAN,现在国内的DSP平台至少50家,DSPANDSP结合,这样的平台比较少的,至少有有米一家。这是整个逻辑,有米扮演的是DSP,数据管理DMP的版块,现在大家越来越多再打这个基础,我们也看到很多CP和平台在打通数据库,能够使得用户的营销、数据更精准。这里是一些大数据,主要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在营销这一块,我们平时看的最多的广告模式就是这样子。这个是属于最早期的模式,在Banner之后出现了插屏,在去年开始,应该是2014年底开始,整个市场里面发展最快的新的模式叫信息流,大家在看,比如说谁是头条,网易新闻或者新浪微博浏览资讯当中看到有穿插的,这种模式它的点击率比一般的硬广多出35倍,相对比较高的,它软性的内容更受用户的欢迎。另外一个IN – APPS广告。

这里分享一个案例,也就是在前几天,我们给昆仑推广的一款游戏,也是第一名。我印象中去年一整年很少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很长时间里面游戏已经很难到达第一名了,我们把它做到了第一名,这里面也是用了非常多的不同广告形式做上去。在常规的DSPAN推广之后,我们现在也在摸索,摸索出一些比较成功的案例出来。这个模式它在APP推广的领域上面能够做到哪些事情?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米汇,这是我们有米旗下的一个新的产品,这上面我们有超过50万的公众号资源,以及其他社媒方面的媒体资源,包括公众大号,明星大号的渠道。这里面像DSPAN一样,也可以根据人群兴趣爱好做筛选。这种文章应该大家看的比较多,我之前看过一个数据报告,应该是绝大部分的用户会去浏览公众号上的,每天用户的聚焦在手机上的聚焦时间,在微信上停留比较长的。这种模式可能是大家看的比较多的,这个是我们之前帮美丽说做过的一个活动。这里跟大家平时看到的推广模式不一样的,它不再是一句硬梆梆的广告,下载APP 5块钱红包,简单粗暴,它可能更多是以这种比较有趣味性,比较有传播性的概念,把内容比较软性的推送给用户,用户看到之后觉得这个文章挺有意思,还会去转发。我看网易新闻基本上不看新闻,直奔评论去的,比如说营养快线有没有人懂是什么意思?营养快线的意思就是我看图片看多了,我要补营养快线,就这个意思。小圈子里面大家的传播性非常强,这也是一种文化。

    有一些关键点,比如说素材、内容。以及包括配图,植入的方式,包括有没有借热点。做这种内容方面的时候一些有趣的点怎么样去吸引用户是非常关键的。这个是我们之前本唯品会推广的一个模式,唯品会我们帮它在头条里面,网易新闻,很多信息流帮他做推广。到最后信息流这一块资源上面他们增加了一个微信公众号的资源,大家能够想象一个场景,我是一个用户,我打开微信看到公众号,看到朋友圈发到文章的时候,我看到了唯品会,我打开网易新闻看到了唯品会,打开头条还是看到了唯品会,通过跨维的方式,多渠道覆盖的方式让我印象更深刻。就像美丽说在《跑男》上面一直做这个广告,电视上如果我做了硬广,做软植入。在其他的APP上我也看到了一些相对应的广告位和广告的展示,可能这个时候我就会去下载,因为我的印象已经被增加的非常深了,这个就是跨维覆盖。这里面能看到唯品会这里面覆盖了几个不同的渠道,包括其他常用的APP,以及这里面是有,它的右上角图是属于里面的植入方式。

    大概是这样的模式,因为时间关系也没有办法讲太多,这是我们旗下一个新的平台,上面大家能够找到很多公众号,和你们的需求是相匹配的。

    最后简单讲一下关于出海,这个已经不仅仅在营销的层面上,已经到公司战略层面上。整个公司的营销是越来越薄弱了,整个增长速度已经远远比不上前面几年。包括整个资本市场热度也没有以前那么强了,这个我相信跟国内红利是有很大关系的,今天在场很多朋友应该也做出海的这块业务,大家可以去关注一下。

    就拿这个游戏来作为一个举例。东南亚很多国家,印尼有近3亿的人口,越南有近1个亿的人口,他们整个的发展模式非常快的。说到海外的跨维就是指在区域上的跨维,在很多产品,特别是工具类的,在国内我们用户增长到一定瓶颈的时候,出海是可以考虑的方向。特别是像东南亚、印度、南美他们的行为习惯跟中国是比较接近的,这样的一些资讯很值得我们去挖掘。

    目前我们有覆盖了全球200多国家,单个APP能做到有10万以上的量。这里面大家可以简单看一下,时间关系也不做太多的阐述,有兴趣的都可以交流一下。这个是我们分享的,一个是游戏,一个是携程永安,游戏和旅游类,包括其他的一些都纷纷在出海。

    跨维讲到几个,一个是跨维体,跨维线,跨传统的APP,跨社媒,还有跨区,刚才讲到的海外。我们现在也在寻找一个跨场景的,从线上到线下,我们现在也在把大学生这儿一个群体,通过比较程序化的方式,也能够把更多的一些内容展示给他们,也帮无论是移动互联网,还是传统型的广告主能够在大学生群体上做更好的覆盖,大体是这样子。今天讲的内容可能相对比较泛一点,更多是想跟大家分享一种思维,就是可能在目前的营销模式上如果是遇到一些瓶颈的时候可以把这个思路再开拓一下,从不同的纬度想更多的营销方式,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大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