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节档必将载入中国电影的史册,而周星驰的《美人鱼》更是刷新了商业电影的新高度。电影以超4成的排片率和一致的好口碑一路领跑春节档期,上映8天以来,票房已破20亿。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大圣归来》、《捉妖记》、《港囧》等内地电影接连刷新票房;A、B站陆续得到资本青睐;阿里音**资韩国SM……一连串的案例告诉我们,国内的文化娱乐产业一天比一天火爆。
“三声”,就是一个聚焦于娱乐创业故事的微信公众号。2014年,微信公众号起步,一年后,几位商业杂志媒体人利用业余时间更新起了自己的公号,如今,“三声”立足于从商业的角度讲述娱乐创业故事,在资本和娱乐创业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在如此喜庆的大背景下,新榜和“三声”联合创始人蒲草就文化娱乐产业进行了细致交流。
作为一群跑过地产、汽车、航空等各个行业的商业记者,“三声”的创始人们可以说对各个行业都有所涉猎,对于为什么会选择娱乐行业,蒲草坦言,因为娱乐行业每天都有新鲜的故事发生。尽管已经不在杂志社,但“三声”内部依然延续着传统媒体的工作方法,每天一早确定选题,联系采访,每周复盘并总结稿件。
新榜:“三声”的创始人是彭博商业周刊的媒体人吗?怎么会想到创立“三声”这个项目?
蒲草:是的。我们几个人各自负责不同领域的报道,地产、汽车、快消、TMT等等,共同点是都关注娱乐,也都时不时的报道一些娱乐领域的选题。那个时间里,娱乐行业备受资本的追捧,于是几个人在业余时间做了三声,断断续续的发一些对娱乐行业见解的内容。坦白说,也是受到身边一些朋友的影响,有一天忽然发现大家都在做公众号了,那么我们也不能落伍,你可以理解为凑热闹。当时并没有打算把三声做成什么,只是觉得可以通过它偶尔发发声。
由于工作很忙,一开始我们更新的频次很少,有时候一个月才更新两次。之后几个人又各自跳槽换了新的工作,时间也相对比之前充分一些,同时在做得过程中也慢慢发现了很多乐趣,于是在2015年6月份三声开始进入频繁更新的状态。
把微信公号叫做“三声”,是一个简单的缩写,代表它关注的领域属于“第三产业的声音”;『三声』还是一个概念性的状态。汉语中有四个声调,一声阴平为 “ ˉ ”,二声阳平为 “ ˊ”,四声去音为 “ ˋ ”,而第三声上音,则是 “ ˇ ”。在四个音调中,第三声最为关键,它是阳平的“上升期”与去音的“衰退期”之间的转捩点,是波峰与波谷之间的过渡。
新榜:“三声”是如何自我定位的?
蒲草:我们几个都是比较综合的记者,比如我跑过地产,汽车和航空等等领域。之前工作的媒体一直以来就比较关注钱的走向,我们觉得无论是从市场,消费者,还是投资人的角度,文化娱乐这块会是个热点,很多其他行业比如汽车,都会寻找娱乐化的方法来做它的营销之类的活动。我们在2014年初就很明确了这一点。
我们都是商业记者,比较擅长用商业的方式来解读这个行业,所以当时的定位就是用商业的角度来讲娱乐创业的故事,讲产业中发生的交易,资本的关注点,创业者的想法等。
新榜:为什么会把目标定在娱乐行业?
蒲草:因为看好这个行业,而且这个行业的故事更丰富,能保证稳定的,源源不断的故事,这个也是很重要的。随着经济往生活方式转移,这一块肯定会是一个热点。
新榜:目前团队有多少人?
蒲草:全职的有6个,加上实习生是10个人。
新榜:你们一般是如何确定选题和采访对象的?
蒲草:三种形式吧。一种是即时发生的,我们虽然也跑了很多年新闻,但是并不是所有事情都能提前拿到消息。第二种是深度策划的,如果是符合我们长期以来行业规律的,人物或大公司,我们会在资讯类的情况下进行深度的分析。这是我们比较拿手的,寻找合适的商业角度来做分析,做和别人不一样的内容。第三种是提前能拿到料的,会做一些预测类的,比如乐视入股北京国安球队,我们事先从很多方面打听到这事,包括竞争对手、谈判过程中的故事等。
新榜:那你们定期会开选题会吗?
蒲草:有的,我们每天早上8点半会有电话的选题会。我们还是延续了在杂志社的一些传统,比如会有评刊会,每周复盘一周的稿子,一个总结。还有记者的一些培训,因为除了我们最初的三个创始人,其他的记者并不都在这个行业内非常成熟,还有一些新人,我们会提供一些培训。
行业知名项目和人物都是“三声”聚焦的重点。两年以来,采访了不少优秀的娱乐创业项目,蒲草清晰地看出,文化产业虽然机会多,但是更多的是似乎是创业的潜在风险,国内的大环境、资本回收周期、知识产权保护等等,这些都成了娱乐产业创业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新榜:你觉得在娱乐行业创业难度大吗?
蒲草:文化产业在中国的商业模式并不是非常成熟。在电影方面,中国和好莱坞的差距是非常巨大的。但是诡异的是,文化产业又是一个非常重风险的产业,比如一部电影投资上千万过亿,但是它的票房可能根本回收不过来,而且它的商业回收周期是极短的。这是一个大环境和历史问题,因为中国一直没有文化娱乐产业,同时,这又给了他们很多的机会,因为这个产业链正在搭建中,每一个环节都会有商机。
另一个对创业者来说风险比较大的是,文化产业是一个重创意的产业。但是中国的创意产业是相对薄弱的,它的分工、土壤都是不够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公司的规模化、工业化是非常差的。文化产业很多公司当然可以靠很多平庸的项目来保证营收,但是很难源源不断地生产出伟大的作品。做出一个划时代的作品,这是这个产业非常难的一点。
第三,这个行业很难和成熟、稳定的资本建立长期的联系,比如好莱坞的电影公司有财团或银行的背景,但在中国就很少,所以这样就很难保证中国的电影公司有大规模的、源源不断的好作品生产。
新榜:采访了这么多优秀的创业者和项目,你觉得哪个印象比较深刻?
蒲草:印象深刻的一个是万合天宜,我们做的时候它们的电影还没有上映,坦率地说,当时我们有一种预感,电影的票房并不会太好,因为还是这个问题,电影制作规律化、规模化上,我们没有看到他们特别清晰有力的答案,但是我们特别赞赏他们的模式,他们去找行业中的创意,短期的产品可能会有问题,但是对于长期的发展我们很看好。
还有一个是刚刚采访完的卢中强,他是做音乐的,音乐这个行业会有打开资本市场大门的一天,他做了好几年,之前一直在做孵化、储备等,熬了很多年。这种人我们是非常欣赏的,大家都想寻找风口、投机,但是真正能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耕,并且能看到未来的是比较厉害的。
对于行业未来的研判,蒲草认为,2016年会是二次元市场爆发的起点,IP概念在2016年还会延续之前一年的火热,并且会越来越好,除了这两个关注重点之外,资本市场对于VR行业已经开始布局。
未来,这个领域也势必会产出众多抓人眼球的创业项目。在商业模式上,“三声”的立场很明确,要有异于传统媒体,目前的广告模式必然会被新的盈利模式所取代。
新榜:这两年A、B站频频受到资本亲睐,二次元市场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爆发点?
蒲草:二次元其实是一个亚文化的词汇,随着A、B站和斗鱼这些具有社交直播功能的平台的发展,二次元会是一个充满商机的市场。
目前二次元最大的问题是如何与主流文化结合,纯粹的二次元产品的受众是有限的。从资本的角度来说,它的衍生品市场会更有前途,但是中国的衍生品市场2016年很难取得特别大的突破,因为二次元在衍生品上的爆发还是要等待的,但是从低一级意义上的爆发是可以开始的。
我的理解是,二次元的爆发是基于它过去的市场过于单薄,基数比较低,所以看起来爆发非常快,但要从生态的层面说,2016年可能只是一个开始。
新榜:2015年“IP”这个概念大热,你觉得2016年IP还会继续火爆吗?为什么?
蒲草:IP这个词其实已经说了一整年了,我认为这一年的爆发是具有资本成熟意义的爆发,其实这个概念一直就有,只是没有被很好的提炼出来。资本的进入一定需要一个故事,而IP就是一个很好的故事,无论是资本方还是版权方都可以是非常诱人的事。
另外就是市场渴求度非常高,无论是出于投资安全还是生产的需求,就一定要做最拿手的事,IP自然就成了需要关注的事情,这也是符合全世界成熟市场文化产业发展的逻辑必然,2016年肯定不会差,会越好越精致、成熟。
新榜:除了二次元和IP之外,未来还有哪些方向是你们会比较关注的?
蒲草:VR会是我们接下来比较关注的一个方向,从技术上来讲,VR是下一代计算机平台,巨头们一定会寻找新的爆发点。VR技术在美国已经开始一定商业化了,中国在技术和商业化可能还有在做预热,但是资本的意识非常好,他们会催热这个市场。
但是专属于VR的内容可能会晚一点,这个产业刚刚开始布局,这个产业中的创业肯定会非常热,我们也注意到和VR硬件相关的项目基本都获得了投资,6个月到一年中,VR行业应该会出现一批优胜劣汰。
新榜:“三声”自己有没有变现方面的规划和考虑?
蒲草:我们对于内容和行业未来的发展都是有目标的.我们关注的是资本和创业,我们要在中间发挥作用,这个作用带来的商业模式是我们未来主要要做的,新媒体一定要有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变现途径,不会单纯依靠广告。
新榜:“三声”目前有拿到投资吗?
蒲草:我们在去年年底拿到了天使投资,一家专注新媒体投资的基金公司投的。
– The End –
●
●
●
欢迎访问中国新媒体第一站www.newrank.cn,“新榜优选”广告匹配交易平台已经上线,大数据、零风险、无差价,免佣金、100%付款保障。PC端访问效果更佳!
| 本地号运营 | 爆文分析 | 投资观点 |
| 经典案例 | 奇女咪蒙 | 迟宇宙 |
| 大数据 | 侵权投诉 | 鲁豫有约 |
| 二次元IP | 公号买卖 | 知乎 |
| 展望2016 | papi酱 | “局座”张召忠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