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留学生日报”长期盘踞在新榜发布的教育榜留学类榜首,最高新榜指数接近900。
前不久,他们宣布获得由小站教育领投,北美省钱快报等跟投的Pre-A轮1000万元融资,成为内容创业大潮中又一个崭露头角的实力派。
日报自己做的创意T恤(左为林国宇)
2014年1月“北美留学生日报”公号上线,时至今日已经积攒起60多万以留学生为主的高品质用户。两次枪击事件催生,历经融资无门、合伙人退出,后来遇到贵人徐小平,才逐渐稳住阵脚发展壮大,创始人林国宇的创业故事跌宕起伏。
当留学进入寻常百姓家之后,关于留学和留学生已经不只是一个话题,而是一个产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起点,林国宇希望“北美留学生日报”成为海归创业者的36氪,出国留学生的NEW YORKS TIME和UsNews,留学生家长和出国前留学生的维基百科,中介行业的“中纪委”。
2008年,林国宇前往美国念本科,当时学校里总共才38个中国留学生。没有前人经验的引导,也没有获取信息的正规渠道,当时的校内(人人网)成为他们最主要的资讯来源。“但凡是有一个人把报税这件事情搞懂了,他的这篇日志都会被奉为经典。”
2012年的南加大枪击案,当洛杉矶的留学生聚集悼念时,国内舆论却将学生遇害时乘坐的宝马车作为焦点,谈论“留学生奢侈生活”等话题。这让他们突然间明白,留学生原来面临如此多的误解。
2014年1月的普渡枪击案发生后,几个身在案发现场的学生给林国宇发去了现场信息。很快,“北美留学生日报”就推送了预览。林国宇回忆,当天整个美国甚至加拿大地区,中国学生的朋友圈都在刷屏。
第二天,林国宇又更新了更为详细的推送。这次“breaking news”为“北美留学生日报”带来了5000个用户,实际上也影响了“北美留学生日报”未来的风格走向。
新榜:最初只有你一个人的时候,是怎么做起来的?
林国宇:一开始跟所有公众号起家的人都差不多,就是自己想尽办法,每天起早贪黑地写文章发文章。慢慢地有人加入,市场对我们越来越认可,有了投资和商业合作往来,渐渐地整个行业在教会我们怎么做合作。比如我们只是有流量,他们说那你们能不能帮我定制内容呢,可能这个业务就起来了。
新榜:最初那个阶段都碰过哪些壁?
林国宇 :我开始创业是2013年末,那时候不论创业媒体还是投资机构谈论的都是铺天盖地的在线教育和O2O,基本没有人认为内容创业能有什么成功的机会。但是我一直坚定认为,我在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在未来的某一天会成为投资热点,只是需要时间。
整个2014年都是我一个人跑下来的,那个阶段碰的壁基本就是无法与投资机构正常沟通,能理解我在做的事情的价值的人太少了。但是我能感到欣慰的是,如果对方是一个海归背景的投资经理,几乎100%都关注过日报,是我们的忠实读者。
与大多数公众号不同,“北美留学生日报”有自己的突发新闻报道团队,还致力于书籍出版和杂志发行,想要成为集出版、新媒体及研究排名等于一体的传媒机构。不久前发行的杂志首刊《星辰》,由时尚杂志总监张于惠子担任主编,刊名取意自《银河英雄传说》,剑指星辰大海。
杂志首刊《星辰》
目前,日报的成员有50多人是在北美的兼职记者和编辑,其中很多都是新闻专业的在校学生,另外有不到20人聚集在北京,负责出版、广告等更多业务。
北美留学生日报目前的办公室
2015年8月,曾在《人物》杂志任职记者的卓星加入日报成为联合创始人,为团队带来了更多新闻属性的内容,组建了真正的突发事件采访记者群,增加了事件性的报道。
传统媒体在国内被唱衰许久,但林国宇深信“万变不离其宗”,做新媒体起家,只是因为生在了这个风口,要用成本最低门槛最低的方式,来快速获得流量和行业认可。
他们也与不少专业机构合作,例如去年在US NEWS 公布排名前就拿到相关信息,同步发布了中文版的排名,并采访了U.S.News的总编辑Brian Kelly。与此同时,日报的出版业务也在进行中。2016年,日报将为国际教育机构定制化书籍,推出“留学宝典”,未来还计划与中信出版社合作,出版College Daily系列丛书。
即将出版的《美国留学宝典》
新榜:在你看来什么样的内容是优质内容?
林国宇 : 在我看来优质内容要符合这样几个特点:
1. 真实。需要真实的故事或人物,不然就完全没有意义。
2. 时效性。不论是突发新闻,还是新闻解读,甚至是资讯整合,都需要具备一些时效性。
3. 贴近读者。离读者兴趣点和生活远的内容,就不是好内容。这要十分了解自己读者粉丝的构成才行。
4. 有干货。读者读完之后能或得到一些知识和观点,对他的行为能产生一些影响。
新榜:你说2014年拿到投资,2015年合伙人加入,是比较重要的两件事,当时都是怎么促成的?
林国宇 :2014年末我遭遇了最初两个合伙人的背叛,他们的离开使得日报险些死掉。后来徐小平老师帮了很大的忙,也是在他的帮助下日报顺利拿到一笔天使投资,2015年1月正式有了自己的办公室和员工,开始正规运营。
创业初期最早的办公室
2015年合伙人的加入就谨慎很多。每一位合伙人都在自己的领域有独当一面的能力。而且要完全了解日报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空间,和我有一致的愿景和预期。甚至一些事的喜好上也要一致,价值观和世界观比较统一。不过我们彼此之间性格差却很大,我比较外向易冲动,做事情决策比较快,容易忽略细节。其他合伙人比较细心沉稳,可以互补。
新榜:日报做出版发行出于什么考虑?
林国宇 :当我们一个以新媒体起家的创业公司开始做杂志的时候,很多投资人都觉得我们疯了。我们杂志的发行地是北美,在美国面向青年华人留学生群体的中文杂志是一个完全的空白,纸媒并没有死,而是纸媒思维在死。
杂志并不是我们的唯一内容平台,但是对于我们的读者以及客户来说,有纸媒说明我们是一个完整的全平台的媒体机构。这是能极大提升品牌价值的事情。同时我们的杂志团队也是我们的出版业务部,在教育领域依然很有发展空间。
我们想打造的不是下一个“一条”或者下一个“英国那些事儿”,而是中国的Princeton Review和UsNews。(Princeton Review对全美376所知名高校的信息进行整理,为留学生提供择校指南;US News即《美国新闻和世界报导》,其发布的美国大学排名影响广泛。)
听上去任重道远,在林国宇的预想中,北美留学生日报想要成为海归创业者的36氪;出国留学生的NEW YORKS TIME和UsNews;留学生家长和出国前留学生的维基百科;中介行业的“中纪委”。
目前日报主要针对北美的留学生市场,除了线上资讯,也在线下举办社群活动,比如青年海归创业论坛、留学生家长互助沙龙等。更有趣的是,日报还开展了一个“留学脱口秀”,由林国宇和卓星共同参与,每期邀请一位留学方面的专家,针对热门话题探讨留学相关的事情,采用周播的模式,在腾讯、优酷等视频网站播出。
2015年7月12日,北美留学生日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北美名校展,2800人到场,这也是他们第一次大型线下活动
“留学生的需求有消费、教育、社交等等,我们的商业模式也是定义为社群经济,绝非单纯地做留学市场。”林国宇告诉新榜,留学生市场的需求很复杂,日报在探讨的并非单独这个行业的需求,而是一群人的需求。
新榜:留学生市场的内容创业,你觉得有哪些机会?
林国宇 :应该说我们的出现带动了一批留学生自己写文章,建立自己的自媒体平台。接下来我们会更多地去影响留学界内容的产出,分水岭可能会在App上线后,之后我们允许所有人进来入驻,相当于大家都可以在我们的App上开设专栏,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
新榜:那困境呢?
林国宇 :人群是有限的。原来的思维是只做跟留学相关的内容,但这样会越做越窄,后来我们就开辟一个思路叫跟留学生相关的。
跟留学相关的只是一个行业,行业有行业的局限性,但留学生是人,人是没有局限性的,比如我们做纽约时装周和奥斯卡颁奖典礼的相关内容,这就和他们的兴趣喜好相关。我们是服务留学的人,而不是这个留学这个行业。
留学生家长互助沙龙。他们还为家长们开了个小号“留学家长报”
新榜:你平时还关注哪些留学类内容创业?
林国宇:留学领域做原创内容的其实很少。这个市场的空白地带太多了。现在留学领域的需求变得更专业,更小众,更分化,但是相关内容都跟不上。也能看到一批新的留学生会利用自媒体的形式来产出内容。比如有关文理学院相关的资讯,在五年前是完全没有的,而这两年来就非常多。
– The End –
●
●
●
| 政治第一 | 十万点赞 | 头条红利 |
| 本地号运营 | 爆文分析 | 投资观点 |
| 经典案例 | 奇女咪蒙 | 迟宇宙 |
| 大数据 | 侵权投诉 | 鲁豫有约 |
| 二次元IP | 公号买卖 | 知乎 |
| 展望2016 | papi酱 | “局座”张召忠 |
| 白皮书 | QQ公号 | 同名认证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