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关于 BAT 的文章。BAT 不是蝙蝠,也不是蝙蝠侠,更不会大战超人。它们是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所谓掉队,指的是离百度与阿里、腾讯的距离越来越远。
两周前写了《我为什么坚定不移抵制百度》后,微信后台有人留言说,「理想主义和情怀都是拿来做表面工程的,商业里没有对错,只有利益」。对于这样的想法,我可以这样回答,「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肯定能赚到钱,比如你看很多用地沟油的餐厅是挣钱的。但有了理想和情怀,企业才能走得更远,成为一个受人敬仰的 IP。」
不过,就像两个审美不一致的人互相评价一个设计图一样,两个价值观不一致的人,是不能互相说服的。
那么,今天我就不谈道德,尝试用「入口」理论来横向对比分析,为什么百度,作为 BAT 成员中的一员,正在掉队并将可能在未来几年跌出国内互联网第一阵营。
1、概念:互联网入口
这几年,尤其是在 VC 圈,「入口」这个词出现的频度和「风口」一样多。那么,什么是入口?

  • 做一件事必须经过的不可替代或替代成本很高的环节,就是入口。

将这个概念推到互联网,那么,浏览器是一个入口,因为你打开任何一个网站都需要浏览器;微信也是一个入口,因为要和朋友聊天,你首选很有可能是微信,因为用其它工具,替代成本太高。
互联网入口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1. 使用频次极高
  2. 本身具备足够多的用户量
  3. 处于整个使用流程中的第一步或不可替代的一步
  4. 处于整个使用过程的「应用层」,可以让用户忽略其底层结构
  5. 用这4个特点去套,出来前面提到的浏览器和微信,手机、手机系统都可以被认为是互联网入口。


「占领入口」也是 VC 圈和媒体圈最喜欢用的短语,占领入口意味着占领了用户上网的第一步或不可或缺的一步,如果用户离不开你,他即便用尽力气喊破喉咙,没有人能来和你分享利益。

2、历史:入口的演进
就像九年义务教育(现在貌似改成12年了)里的教科书讲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那么,互联网的发展也决定了入口产品的变化。
从有了互联网,到现在,入口经历了这些演进。
2.1 软件经销商
互联网刚开始在中国普及时,网速还是非常慢,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电话线上网的年代。那时候,决定你用什么软件、什么产品的,不是任何一个网站,而是线下的软件经销商。因为网速慢到,你宁愿去线下门店买一张光盘,而不是等待几天几夜下载一个可能中途很有可能断线且无法断点续传的软件。
这时,入口是软件经销商,他们决定了你用什么软件。
2.2 下载站
后来,网速快了,人们可以在网上下载软件,这时一大波下载网站就兴起了。
这时,入口是下载站,他们决定了你能下载什么软件。
2.3 浏览器
曾经,浏览器是上网必须的工具,所以 Netscape 浏览器声名鹊起,后来,微软将 IE 捆绑到 Windows ,打败了 Netscape。再后来,后起之秀 Firefox 和 Chrome,又瓜分了 IE 的垄断市场。
浏览器一直是上网的关键入口,但它已经从原来唯一的入口,慢慢变成了入口之一,浏览器依然很重要,但它已经不是无可替代的了。
2.4 导航站


全球最大的门户网站 Yahoo! 最早就是一个网址黄页,俗称导航站。
在 Google 出现前,上网先去雅虎通过分类的方式寻找要上的网站,是一种平均使用习惯。搜狐是国内当时模仿雅虎模仿得最好的网站。
2.5 门户网站
阅读也是一种入口级需求。
在 Web 1.0 时代,就像电视一样,能看的电视台就那么几个,能看新闻、看内容的网站也没多少个。
这时,阅读的入口就是门户网站,门户的编辑让我们读什么,我们就读什么。
2.6 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约等于 Google,在 Google(Backrub) 出现之前,搜索引擎做得非常烂,其实雅虎比 Google 还早做搜索引擎,但搜索质量极差。
Google 的出现,让人们脱离了被动的信息接受模式,入口很快地从门户网站和导航站转移到了搜索引擎,需要什么,就从搜索引擎寻找什么。
入口从被动变成主动,是一次巨大的历史性进步。
2.7 Twitter/Facebook
社交网络,是新一代的阅读入口。
Twitter、Facebook 等社交网络的星期,让人们的被动阅读从门户网站,转移到了熟人社区,你关注的人、你的朋友推荐的内容,你极有可能会去阅读。
2.8 手机
真正的智能手机是 2007 年面世的,它叫 iPhone。不管以前的入口是搜索引擎还是浏览器,都需要我们坐在电脑面前才能使用,而从2007年开始,你有了一个紧贴身边的入口。
这时,手机是你做任何联网事情的第一步。
2.9 App Store/Android Market
2008年,伴随着 iPhone 3G 的推出,苹果推出了 App Store。
这时,入口从 iPhone 变成了 App Store,因为这时的「应用层」已经变成了 App Store,而不是手机硬件。手机并不能解决人们的所有需求,而 App Store 里的各种 app 可以,人们想解决什么问题,都可以先在 App Store 搜搜能解决这个问题的 app。
同理,各种 Android Market 也是如此。
2.10 垂直 app
当 App Store 慢慢从「应用层」向「底层」演进过程中,入口中出现了各种「垂直 app」,也就是专门为了解决某种垂直需求而存在的 app,比如外卖、家政、洗车、出行、购物。对应的公司,比如美团外卖、58家政、已经倒闭的各种上门洗车 app、去哪儿、淘宝/京东/聚美优品等。
垂直 app 分流了用户的入口。
2.11 超级 app
中国的超级 app 我认为只有微信一个。为了写这篇文章,我特意观察了我和我身边的朋友最近一次 iPhone 的电池统计,微信都占了 50% 以上,可以间接地说,我和身边这些朋友,在用手机期间,超过一半的时间都在用微信。
实际上,从企鹅智酷2015年微信使用报告里也能得到数据:近半数受访者每天使用微信的时间超过1小时。


基本上,没有哪个 app 可以和微信媲美。
微信已经从一个社交 app,变成了互联网的新入口,它不是一个操作系统,但胜过操作系统。
以往,我听说一个新产品,会先去 App Store 搜索产品名称,现在,我会先看看它有没有公众号。原因很简单,关注一个公众号,不需要下载任何软件。
3、在入口演进过程中,百度错过了什么
花了那么大篇幅去讲入口,其实是为了写这部分,不过,用入口演进的历史去了解互联网,也是不错的 :)
现在,对照前面的演进历史,看看百度错过了什么。
3.1 软件经销商
这点和百度没什么关系。
3.2 下载站
2006年,百度花费3000万收购天空下载站(Skycn),可是,那时下载站已经不再是互联网入口。
3.3 浏览器
2011年,百度才开始做浏览器,直到现在,百度浏览器依然没有占据大比例的份额,甚至不能用「不温不火」来形容。
百度手机浏览器也如此。
拿豌豆荚的数据来比较,UC 浏览器在豌豆荚被下载了2亿次, QQ 浏览器有2.6亿次,而百度浏览器只有5000多万次,是 Chrome 浏览器的2倍。

如果豌豆荚的数据不能拿来说事,可以再看看「安智」网上的数据,UC 浏览器和 QQ 浏览器在安智网被下载超过1亿次,而百度浏览器只有3000万+。

3.4 导航站
2004年8月31日,百度出资5000万,外加股权收购 hao123 网址之家。那时,导航站是互联网的入口之一。
现在,导航站已经不是核心的互联网入口,hao123 被关注的程度也越来越低,可以从下面这个百度指数曲线图看出来:


你能看到,baidu.com 搜索框下方是一个导航区,搜索引擎和导航相结合,是两个入口的叠加。


另一方面,现在但凡是个浏览器,都自带导航目录,需要专门打开一个导航站的机会已经很少。
3.5 门户网站
百度做了百度新闻、百度百家等内容聚合产品,然而,这些产品依然是不温不火,毕竟不是一家做内容的公司。
对百度更不利的是,新闻的入口,除了微信和今日头条两个较大的入口外,流量都被分散在各个垂直领域的新闻客户端。
3.6 搜索引擎
百度成立时,做的是搜索引擎,正好,那个时候搜索引擎是互联网的入口。
按照前面的演进论,搜索引擎依然是一个强入口,但不再是唯一的强入口,社交网络、超级 app 都在分化搜索引擎的流量。
3.7 Twitter/Facebook
不可否认但很容易被忽略的事实:百度贴吧是个极其成功的社交产品。
除了贴吧,百度在博客、实名社交、实时聊天上也做过尝试,但都不太成功,对应的产品是百度空间、百度说吧、百度 Hi。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百度说吧」,这个产品存在的时间特别短,2010年上线,域名是 t.baidu.com ,很明显剑指微博(微博当时的域名是 t.sina.com.cn ),可是,这个产品很快就被下线了。
3.8 手机
百度没有做手机硬件。
3.9 App Store/Android Market
2013年7月,百度花费19亿收购了国内最大的 Andoird 分发平台之一:91助手。这笔交易值不值,当时众说纷纭,如果现在来看,肯定不值,原因有二:
91本来就已经是一个烂摊子收购得太晚,2013年,各种垂直 app 和超级 app 已经兴起,应用分发渠道已经不是强入口我说这句话肯定有人骂我:百度收购91是合情合理合调性的。
3.10 垂直 app
百度糯米、百度外卖,都是百度入口级的垂直 app,前者是团购,后者是外卖。
互联网圈有一句话,在一个垂直领域,只有前两名才有机会。团购市场的前两名分别是美团和大众点评,后来他们合并了;外卖市场的前两名分别是美团外卖和饿了么,百度外卖第三。
虽然百度拥有垂直 app 入口,但它们并不是处在优势位置。
3.11 超级 app
「手机百度」的安装量非常大,但它不能被称为超级 app,超级 app 的基本能力是你可以花超过一半的时间在 app 里无需跳出,显然手机百度的功能满足不了这个需求。
3.12 额外补充一个
去年下半年,微信宣布未来会推出「应用号」,所谓的应用号,其实就是用 HTML5 写的  webapp,也就是「轻应用」,只不过作为应用号的 webapp 会对接微信的 API。
百度是国内第一个提出「轻应用」概念的公司,比较可惜的是,百度的轻应用并没有像微信服务号那样做得风生水起。和 UC 一样,百度很早也注意到移动网页开发的趋势了,但并没有很好地将轻应用的技术语言翻译成企业和用户的需求,并推 webapp 为己用。
4 百度真的没有入口么?
不是,百度最大的入口有3个:搜索、贴吧、爱奇艺。
搜索作为强入口是一直成立的,只是,搜索引擎的重要性已经不像以往那么高。
爱奇艺从上线到现在一直尝试走差异化路线,也确实给了用户非常不一样的感觉。在线视频领域的市场足够大,「视频」并不是一个垂直领域,而是一个面,在这个面,即使第四、第五名,也可能是某个垂直纵线的第一名。


贴吧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产品。贴吧2003年11月开始运营,因门槛低、操作简单、参与人数众多,在中国影响力极大,用户月活跃量号称超过2亿,可以认为是最大的中文兴趣社区。目前你找不到有任何一个兴趣社区产品可以在流量上和百度贴吧抗衡。
4.1 弱入口产品
有人会说,百度地图和百度输入法的安装量也很大,他们的使用频次也足够高,难道他们不是入口级产品么?
他们是弱入口产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