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者:匿名

问题:榜妹你好,我和我的合伙人在股权分配上有着深刻的危机。2014年,我邀请我的好朋友和我一起做自媒体,起初也没有什么启动资金,他负责业务,我负责写稿,二十多年的朋友情谊让我们做的还算有起色,赚的广告费一直是对半分。

然而对半分的广告费,不均等的工作量,逐渐加深了我们之间的矛盾。即将面临公司化运作,我们不可避免的就股权问题展开了争执,请问我该怎么办?很想知道很多新媒体大咖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

答主:姚俊峰、张晓东、蒋旺根、范卫锋、王欣、90后大妈、崔磊等(本排名不分先后)

● ● ●

姚俊峰

玩车教授 ”创始人



关于创业公司股份的问题建议一定要提前理清思路,这位朋友已经面临股权风险,更应该摆上台面处理好,否则将会是下一个矛盾的开始。

 

首先,一个公司一定要有绝对控制人,创业公司早期需要的是领军人物和决策人,而不是股份平等的众多股东争持不下,关键时刻还需要拥有拍板权的大股东;从业务和内容来看,很难简单评估出谁更重要,但是建议双方能够心平气的,根据未来发展需求推选出一个股份略多的决策人,这样更有利于未来的发展。

● ● ●

张晓东

“财经早餐”联合创始人



中国人合伙开公司,不能生搬硬套国外的股权制度。因为大家的合伙人关系中,通常情谊占了很大的成分。两个合伙人的分红有一点出入,应该拿出合伙人的胸怀来面对,所以也就不存在什么公平和不公平,在分红的时候,你要想想,如果没有对方,你是否能做到现在的成绩?

 

所以建议尽量看开,看的更长远一点,保持这种纯真的友谊,大家可以沟通,商量出来一个很好的策略出来。彼此体谅,把项目做得更大,才是更重要的。马云在阿里占比只有百分之八,但这并不阻碍他成为大富豪。

 

另外退一步讲,在中国做商业,尽量是先小人后君子,大家在一开始就把规定写明确,这样就不会导致后来的反悔。如果真有什么争议,按照出资比例来沟通,“契约精神”还是难能可贵的!

● ● ●

 范卫锋

高樟资本创始人、CEO

《孙子兵法》里面说,“上下同欲者胜”,你们项目合伙人之间如果有矛盾,长久来讲,这是必败之局。

建议你们分三步走:

1. 开诚布公地深谈一次(或者打一架),弄清楚到底谁是老板;

2. 分清股权比例,老大占大头,老二占小头,最好拉开点差距,比例别太接近;

3. 从此以后,各守本份,共谋大事。

如果第1步实在进行不下去,建议趁早散伙。

● ● ●

王欣

零一创投副总裁

在大多数创业企业里,CEO都是占据大部分股份。这主要是因为CEO拥有其他人不具备的能力和资源,他需要组建创始团队、构思战略方向、找融资、指挥其他管理者执行贯彻整个公司的战略。

这里的逻辑是:公司的生存发展更离不开谁,谁就应该占公司更多的股份。一般来说,一个初创公司里,最不可或缺的人物就是CEO。在有些特殊的公司,可能是CTO占据更多股份,这类公司往往是技术导向,缺少了CTO,其他人都玩儿不转,CEO虽然管理公司的方向和日常,但他的重要性可能不及CTO。有些时候,可能拥有技术的人自己想要做CEO,找其他人来做CTO,当他胜任的时候,自然并无不可,但如果他缺少管理的能力和战略的眼光,倒还不如让贤。

回到新媒体创业案例,我的看法是,内容创作能力才是不可取代的,所以应该占据多一点的股份;业务能力其次。不过业务能力毕竟能够辅助创作推广更上一个台阶,也是最初创始人,所以也有理由得到第二多的股份。

我建议两位坐下来好好谈一谈,不要用五五分,划分时候给负责内容的人多一些。也努力使做业务的朋友理解,分得多并不是因为创作的工作量更大,而是因为它更加稀缺和独特。

● ● ●

蒋旺根

蓝海理财”创始人 

如果真的要企业化运作,建议还是要坐下来谈一谈,毕竟付出要和股份成正比。今年也有朋友和我谈一个公众号的项目,地方性的,股份的问题谈好很久才谈下来,谈下来了也随着分工和责任不明确,后面无疾而终。

 

或者就要舍小家精神来做,毕竟这些事情很难做到公平。其实股权就是两个事情:一个是话语权,一个是最终的收益!

● ● ●

90后大妈

广州万易云联合创始人



建议把创始人的贡献估值、工作的时间、现金、实物资产、办公场所和设备、技术、知识产权、人脉资源和业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按比例进行股份换算,然后再按创始人的工作岗位付工资(按市场上同类人才的薪资标准),并做一个定期的评估。

 

先商量好以上的分配,再开展创业项目。因为在不同的环境下,人是会变的,所以尽量在初创的时候将股权明细。

● ● ●


霍中彦

合鲸投资执行董事



建议分家。创业圈里有句俗话:没撕过逼的合伙人,不是真正的合伙人。当然,这指的是,合伙人经受过利益、观点等方面的重大考验,最终仍能达成妥协和一致,合伙人之间因此找到各自舒适的角色和位置,因此合作关系更为牢固和长久。

从您讲的情况来看,双方对工作量和收益分配这样比较基础的分歧都不能达成共识,恐怕难以持久合作。

另外,除非极个别的情况,创业团队必须有主次,分出老大、老二,体现在股份上,必须有大股东,体现在业务上,必须有人说了算。平均股权分配是创业公司大忌,会给公司治理和长期发展带来隐患。

● ● ●

匿名

来自新榜“中国微信500强”

股权方面真是没太多经验,但这个朋友问到的,一开始就对半分这个确实不太合理的。另外就是我们项目开始之前都是提前定好合伙比例,按负责的业务重要性、出资比例来确定一个双方认可的股份比例,然后合伙人付出工作都是拿工资跟奖金的。不能按一时的工作量情况来短暂确定股份。

● ● ●

崔磊

乐客独角兽学院创始人

《梦想加速度》创业导师



首先业务和写稿之间的关系是同样重要的,试想没有输血的自媒体很难获取继续的动力。思想上不要有太多的所谓我做的多,所以我该分的多,一旦这样想了,再合理的股权分配方案也不能解决心底的矛盾。

但是一家成熟的公司是非常忌讳1:1的股份比例,所以有三个方式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1. 确定一位今后主导公司运营的人,也许是内容创作者,也许是业务经营者。这个人必须是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有总体思路的人,而不是仅仅在某个技能有优势,确定该人之后定好公司的目标。次要合伙人专心干好自己手头的事儿,主要合伙人负责全盘的操作。股份按照原始出资回购,建议7:3;

2. 先将股份代持给今后的主要合伙人,双方约定好回购的价格,主要合伙人可以阶段性的收购,从代持变成实际持有,每次按照约定目标赎回。比如公司估值提升到多少主要合伙人有资格以什么价格从代持股份中收购多少比例。前期同样建议工商注册显示信息7:3;

3. 主要合伙人持有7成股份,但其中2-3成约定为今后员工期权池,今后的员工期权池不从其他合伙人的股份中稀释产生。

祝好好创业,摆正心态,别zuo,大部分公司都是zuo死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