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付费的风潮骤起,搅动了所有内容创业者的心。
一边是,大家热烈讨论内容付费是否是个伪命题伪需求;一边又是“得到”上的产品卖得风生水起。
而前新东方名师、知名天使投资人李笑来在“得到”上战绩斐然,高居榜首——他的专栏订阅人数高达13万。也就是说,仅仅9个月,李笑来的个人专栏就卖了2600万。
这无疑让所有的内容付费的摸索者们,眼红不止。
李笑来的内容秘籍是什么?他如何看待内容付费和内容创业的风潮?
爆款爆款的秘籍
要很认真地写,听起来都不像是什么秘诀。但我觉得,绝大多数人都不够认真,做的功课不够多,只是个搬运工。
我在琢磨内容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虽然我写的比较轻松,实际上在写的过程中有比较严格的要求:
第一,一定要有若干个点,是全新的,是你之前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看过的。如果其他地方也能看到,稀缺性就少了很多。一开始可能大家没什么感觉,时间一长差别就凸显出来了,读者都不是傻子。
第二,人家既然付费了,要的是真有用的东西。“真的有用”,也有一系列的判断标准,首先,已经有足够的人确实用这些方法成功了;第二,我有常年做老师的经验,知道这个东西有一些人会照着做,然后会产生变化,也亲眼见过很多人因此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挑选这样的东西也是一种本领。
第三,用一种独特的方法来表达也是一种本领。其实“升级操作系统”这个概念,我是第一个广泛用来做类比的,现在大家都这么说。比如说“时间是朋友”这个概念,我十几年前说的,罗振宇同学开年会的时候用这个,就让更多人知道了。最终大家会知道,是有一个人很早这么说的。所谓的原创性可能也体现在这个地方吧。
“时间是朋友”、“升级操作系统”、“概念与关联决定所谓的聪明”……这些其实都是想尽一切办法合理地原创的结果。
比如,人们都在说性格决定命运,选择决定命运,如果我也这么说,那我还卖什么?我有更深入的提炼,“价值观决定命运”。
就像买衣服的时候,你觉得舒适性更重要还是款式更重要?你的所有选择,都是由价值观决定,一点点累计起来,就改变了命运。
所以当我说“价值观决定命运”的时候,不仅提法新颖,同时也是更深入了一层。
最后一点是,逻辑严谨的体系很重要。我的专栏从一开始就设计很清楚的体系。很多人写着写着就东打一耙,西打一榔头,比较散落了。这可能也是一个比较大的差异。
我现在的更新节奏是:每周一篇主文,每天更新一篇小文章,包括读者的互动之类。但你要让我全职做这个,时间成本太高了。因为我长年写,很健谈,所以生产内容比别人更容易一些,我打字速度很快,真正花在敲键盘上的时间,30、40分钟已经很了不起了。
写作并不需要花太多时间,但我大量的时间是在构思,开车时、泡澡时都在思考。所有的写作都是有套路的,但关键不是套路,是你的脑子里一定要有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不会出现前后矛盾的东西。
你可以仔细观察,大多数人的内容 3个月之后相互矛盾了,他们会写着写着忘记了自己前面搬运过的观点。
基于以上原因,我在内容方面做的比较好。另外确实是罗振宇的功劳,得到是一个好渠道。
内容付费是否是刚需?
内容直接付费间接变现,是两个不太相容的东西,就有点像papi酱永远不可能制作收费内容。她也收不了,因为一旦做收费内容,观众就从千万级变成万级了。
能不能直接收费,核心要看是不是刚需。应试培训为什么很贵?兴趣培训为什么做不大?这就是需求的刚性决定的。
当然,有些在你看来非刚需的内容,照样可以卖出去, 就像不好看的电视剧还有人看一样,民众的审美水平是参差不齐。
就像之前有一个歌手是绵羊音,唱歌跑调,然后大家就批评。但是我觉得批评的人,忽视了世界上另外一个重要的东西:市场的声音。你觉得她唱得不好、跑调、不够专业,那是你的看法。但是市场给了一个响亮的回应:至少有一千万人觉得没事,甚至很好。
这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一个客观的评价:至少这个人满足了另外一千万人的需求,而那些所谓的专业者,并不是说他们不专业,只是他们可能并没有满足这一千万人的需求。
有些人,也在卖情怀。谁告诉你情怀不是刚需?对大多数人来说,情怀也是刚需的。
我再举个简单例子,关于鸡汤这件事。大家都骂鸡汤,其实我有一个简单的判断,凡是骂鸡汤的都是不值得交往的,这种人没有执行力,无论多有道理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只能是鸡汤。因为他们根本不行动,所以可能还不如鸡汤呢。
所以,只要对某些人有用,内容就可以卖出去。有用没用这件事情非常主观。
内容创业
关于内容创业,我可能跟你们观点不太一样。我不认为有这个赛道的存在。如果真有,也应该是在线教育的赛道。包括一些做短视频内容的,也不会很大,天花板非常明显。
我的专栏在得到上卖了2600万,然而一直以来小说作者拿到的版税更惊人,唐家三少几年前版税就已经超过1.2个亿了。他拿的是版税,销售额的百分之十几,所以说他的书都有十亿级的销售额了。
我认为,现在内容创业的局面,本质上是一个让更多人赚钱的机会。这种人数的增长,是去中心化的结果。
过去全中国的字帖都是庞中华,后来越来越多的人进入,现在他们的收入比以前能翻十倍,但是再也没有人能做到庞中华那么大。
彼得·蒂尔有个观点,他认为拍电影和开餐馆都是烂生意。虽然一部电影可能很挣钱,但整体来看赔钱的也很多,而且不会做的特别大,玻璃顶非常明显。所以他不认为电影是好的投资赛道。
我对内容创业抱有基本相同的看法,你一定能赚钱这没错,但是我投钱给你之后能涨10倍、100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这是其一。
还有更为难堪的地方,电影没钱就没法拍了,内容没钱你可以照写不误,如果能赚钱一上来你就赚钱了。内容创业者又为何拿投资人的一点钱,然后后面不停地给投资人分钱?
所以,内容创业者不缺钱,缺钱的不是好的内容创业者。这个行业不存在太多的投资机构,所以我甚至不认为存在这样的一个行业,但是很多人就向往这个,我持另外的看法。
我帮过一些朋友,但是理论上来讲真的不属于我的投资目标和方向领域里面的,没有增长率投什么。
你是个真正能卖内容的作者,假设我不管你是直接卖还是间接卖,你怎么会缺钱呢?
本文系i黑马原创,李笑来口述,史翔宇整理。
录音:潇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