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微信一股脑释放了小程序的11项新能力,还有即将上场的“小程序第三方平台”和“附件的小程序”。对于做公众号的这批人来说,最关注的可能是这两个点:

•公众号可将已关联的小程序页面放置到自定义菜单中,用户点击后可打开该小程序页面;

 

•公众号关联小程序时可给用户下发模板消息通知,用户点击模板消息可直接打开小程序;

小程序与公众号更加亲密的接触背后,爆发的数据也是惊人的。在此前的文章中我们举过一个例子,一个几十万粉丝的订阅号关联小程序后,通过推送模板消息和绑定自定义菜单,注册用户数和新增心情立刻上升到平时的4-5倍: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案例的数据。新入口开放后,不少大号也纷纷关联自己的小程序,比如「人民日报」「bookface」「玩车教授」等。作为连接工具,这些小程序又是如何与公众号擦出火花的呢?

小程序+公众号还有这些玩法

 

1、资讯类

举个栗子:人民日报lite、界面阅读

千万大号「人民日报」关联了小程序“人民日报lite”,与公众号偏资讯类内容不同的是,该小程序偏服务工具类。其主要功能是为用户提供民生政务等问题问答入口,主要用专题的形式展现,专题下包含多个相关话题。

小程序“界面阅读”,可以说是对公众号内容的补充,毕竟大多数情况下公众号一天只能群发一次,一次最多发8条,对于资讯类的公众号来说有点欲求不满。除了实时更新新闻快讯外,该小程序还有热点解读和热文推荐等栏目,砍掉了App上的电商和视听栏目,专注文字阅读体验。

资讯类的公众号,像「好奇心日报」、「TechWeb」「新华社」等都有自己的小程序,提高公众号或小程序的用户打开率。

  

2、电商类

举个栗子:当当购物、小小包麻麻好物、东方不软

不少开通了微信公众号的传统电商平台都上线了小程序,像近日当当网的小程序“当当购物”,页面交互比App简洁许多。此外,不少从做内容到做电商的公众号,也上线了小程序。

 

亲子育儿公众号「小小包麻麻」在已有微店的基础上开发了自己的小程序“小小包麻麻好物”,集资讯和电商于一身,内容与商业形成恰当的连接。

还有我们推荐过的小程序“东方不软”,号称是“第一个微信卖套小程序”。公众号内容主讲两性情感,小程序负责买各牌子的套套,两者调性相符。

 

很多做内容电商的大号(比如“一条”)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都会想去做App。App的开发和维护成本大,而很多时候用户的消费行为只是偶然性的,小程序“用完即走”的体验可能会比App要好一些。不过,开发小程序还是App这个问题就不在这里讨论了,感兴趣欢迎留言区交流。

3、思想文化类

举个栗子:口袋书架、一首一首诗、一起Up

 

仅用半年多时间变身百万大号的「bookface」,一口气关联了三个小程序。从工具到社区分享互动,提供给用户一个除公众号外的交流社区,增强公众号用户粘性。

口袋书架:

帮助用户管理自己的藏书,可在书架上添加自己阅读的书籍,写读书卡片和别人分享读后心得,还能检测你的阅读基因。

一首一首诗:

可以看诗或听别人录好的诗歌音频,也可以自己录好上传,接受别人的打赏或打赏别人。

一起Up:

可以制作小卡片,传给4个人,或者看别人的小卡片,上下滑动选择Up或者Down。小卡片分为自拍、热文、动漫、萌宠等专区,还可进行评论。

 

▲小程序“一起Up”

一个公众号最多可以关联5个小程序,像「bookface」这样全面发展的公众号暂时还不多见。

4、垂直类

举个栗子:玩车教授+、毒舌电影社区

 

汽车大号「玩车教授」的小程序不管是栏目设置还是功能上会比较丰富,包括车的资讯、试车心得、导购、询价等,与公众号各栏目内容的契合度高。

「毒舌电影」的“毒舌电影社区”小程序,用户可以在上面看到一些免费的片源,还可以对影片进行评论互动,收藏自己喜欢的电影等。

就像公众号一样,越是垂直的内容,用户也更精准,小程序也是一样的道理。精准的用户对小程序的使用频率也相对比较高,比如说你是个汽车迷,那公众号那点内容可能满足不了你,通过小程序与公众号间的互跳就能得到更好的体验。

 

小程序和公众号还有哪些可能

以上的案例,大部分是针对小程序新入口开启后的一些简单分析。能够看到的是,小程序从一开始的不为人知,过渡到越来越多公众号也开始使用的阶段。公众号专门做内容,小程序负责连接,连接人与服务,连接更多的商业模式。

那么,未来小程序和公众号还有哪些可能呢?

1、公众号内容的栏目可以分别细化成单独的小程序,也就是说把某个栏目专门做成一个小程序。比如说某个号的招聘栏目,做网站做App的成本太大,那我就去做一个求职招聘的小程序,把往期的招聘信息分门别类的放上去,再增加一些像投简历、与招聘单位交流、评论这家公司的功能。

这样的好处是,用户不用浪费太多时间去翻你公众号的历史消息,公众号和小程序的用户并不完全重叠,单一栏目有可能得到更多曝光。

2、“小程序+电商”一直被看好,加上此前更新的客服、卡券、获取用户访问场景等功能,公众号做内容电商有了更灵活的连接工具。

除了单一的陈列货物让用户挑选外,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场景设计不同的购买体验,像拼多多的多人拼团式电商,还有礼物说这样的,通过筛选年龄、性别等条件帮用户精准推荐商品的电商模式。

还有,别忘了,此前小程序曾短暂出现过长按二维码就可识别的功能,不管是在文章中放置小程序的二维码,还是贴在线下某个角落,电商线上和线下结合是必然的。

公众号进入今年,基本到达了一个稳定期,草根号忙着转型,不然会被淘汰掉;头部大号的变现模式有待创新,维护新老用户上也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小程序的出现,很多人会觉得没公众号什么事,然而作为微信生态里紧紧相连的两颗小星球,随着小程序的能力升级,未来和公众号会有更多的可能发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