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时,你在干什么?或者你还没那么老,你希望那时自己在做什么?
1992年出生的创业者阿当,已经捣鼓了三家公司,经历了团购、移动互联网和内容创业三个风口。这次创立的“三感video”,上月底宣布完成2000万A轮融资,估值1.2亿。
“三感video”成立于2016年12月,旗下有“北斗影业”和“三感故事”两个项目。前者主要制作和发行网剧,后者则专注情感短视频。
数据显示,全网播放量8亿,全网粉丝数200w+,长期霸占新榜PGC视频情感类冠军。这是视频自媒体“三感故事”上线短短几个月交出的答卷。
在短视频创业的一片红海中,且短视频内容创业项目普遍面临变现难的困境下,“三感video”是如何冒出来的?
“可以借钱,但必须声明何时还”
有段时间,余佳文、马佳佳、王凯歆等90后创业者被扎堆报道。今年下半年,这类新闻已很少见。可最近,又有位00后创业者被小米创始人雷军点赞。17岁的李昕泽被称为“中国首位00后CEO”。
按年龄推算,“三感video”创始人阿当,也是在17岁就开始创业。阿当是福建厦门人,从小家人就告诉他:成年后父母就不会再管,要自己赚钱养自己,可以借钱,但必须声明何时还。
2009年在厦门上大学的阿当,并不喜欢待在学校读书。赶着当时的团购风口,阿当找了个会写代码的同学,一起办了个酒吧团购网站“夜色”。阿当说,这个项目的启动资金只有7000元,其中5000元是他和父亲“从7点吃饭讲到凌晨12点多”,并声明还款日期借来的。
因为没有关注度,他跑到厦门的本地论坛,一边骂各个版主,一边贴上“夜色”的推广链接。帖子被删后,接着发;IP被封后,换个IP接着骂……渐渐地,“夜色”团队从最初两个人,扩充到十几个人。大家各司其职,据阿当透露:最高时一个月收入“够买一辆跑车”。
2011年,“夜色”被当时集中收购地方团购网站的“窝窝团”收购。随后,阿当和初次创业时认识的刘进龙,开始运作第二个项目——比邻App。
这是个陌生人社交项目,还没做出来就拿到150万天使轮融资。2012年,阿当和刘进龙一起把团队搬到了北京。阿当想利用微电影,完成产品的冷启动。可影片拍好后,团队拿不出钱结账,大冬天夜里,所有人被剧组扣下。
阿当说,他只好再次向家人求助。他打电话找母亲借了5万块,承诺一个月内还清。当时他心里并没多少底气,但事实证明,这次又赌对了:微电影上线后,产品首日注册用户数突破10万,半个月突破100万, 3个月突破1000万。
“比邻”App还在运营
三年后,某上市公司出资收购了“比邻”。2016年7月,阿当投身内容创业,创办了“北斗影业”,做起网剧和网大的生意。他的身份从“联合创始人”,重新回归到“创始人”。
“没有人永远17岁,但永远有人17岁”
2016年正是网剧和网大井喷的一年,下半年“北斗影业”进入时,周围已竞争对手林立。阿当团队研究了网大市场,决定以一、二线城市95后女性为受众,用追热点的方式做网络大电影。
当时,一首神曲《江南皮革厂倒闭了》走红网络。人们对“黄鹤老板欠下3.5亿带着小姨子跑路”的故事津津乐道,却没人深挖其中的细节。“北斗影业”用时一个多月,将这个天然IP转化成《江南皮革厂》网络大电影,获得超过三倍的回报。
为了更好地“积累粉丝和沉淀内容”,公司业务重心逐渐转向网剧制作。今年5月,阿当带着新品牌“三感”,杀入短视频领域。
“三感”的意思为“感知”、“感悟”和“感动”,它旗下第一个短视频节目,叫《三感故事》。这可能是介于微电影和MV之间的一种节目形态,基本模式是用音乐讲述一个故事,传达一种情绪。《演员》、《小幸运》、《突然好想你》等流行歌曲,都曾作为主题音乐出现在节目中。
#关机一百天#这才是最狠的分手方式,告别前任到底有多爽?
《三感故事》目前一周三更,主题多为爱情,也有少部分反映友情和亲情。故事的主人公多为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情侣,初入社会的孤独感、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琐碎成为常见题材。
阿当不止一次向外界宣称:“这是短视频版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没有人永远17岁,但永远有人17岁。”
据阿当观察,反映这代人情绪的长视频很多,但短视频非常少。因为短视频消费很碎片化,市面上90%的短视频都是素材整合,目的是娱乐或科普。没人在短视频里讲故事和传达情绪,专注音乐情感故事的“三感”反而凭借这一点,杀了出来。
此外,由于很多网红有宣传需求,“三感”也会请这些网红当女主角。随着“三感”名气渐响,来寻求合作的网红也越来越多。在阿当眼中,“三感”可称之为“网红界的《时尚芭莎》”了。
“短视频是手段,未来一定还是网剧”
虽然现在阿当的大部分精力放在短视频上,但他明白短视频只是流量入口,终点还是网剧和网大。之所以没有刚进来时就做短视频,是因为没想好从何种品类切入。
谈起互联网创业,阿当颇有心得:团购拼的是线上线下的运营,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是需求和增长性,而内容创业讲究的是“利用社交媒体的杠杆,低成本获取流量和树立品牌”。以前做互联网产品,做垮了还有技术值钱,现在到了内容行业,做垮了就“什么都没了”。
正因如此,他进入内容行业时十分谨慎。虽然本专业是动画设计,但考虑到动画制作周期较长,他并不打算以此为生。之前用微电影宣传产品的成功经历,让他意识到短视频的引流作用,并逐渐想清“依托社交平台,积累粉丝和孵化IP”的打法。
“能做成IP的凤毛麟角,但也有套路可循。”他把中国的IP热分成三个阶段:1.0时代网文当道,2.0时代漫画吃香,3.0则是网大的天下。从另一个维度划分,IP的类型也分人、作品和品牌。阿当团队一直在打造的,就是“三感”这个品牌IP。
和许多传统媒体出身的内容创业者不同,阿当不认为短视频的门槛在内容和技术。在他看来,只有品牌才能称之为“门槛”,而这背后是规模化的运作和有节奏的推广。
《三感故事》推出了许多系列短视频,比如#关机一百天#、#七夕我想对你说#、#不匹配星座#等。自带话题标签的“同题作文”有利于微博传播,也有助于培养用户观看习惯,解决品牌IP不好形成“记忆点”的问题。
除了音乐故事,“三感video”还孵化了《三感初体验》、《拜见殿下》等不同类型的短视频节目。这些节目不一定是故事,有的是实验性的提问,有的是吐槽类脱口秀,但都跟少男少女的情感相关。
阿当经常提到“阶段化策略”一词,他把创业分三个阶段:首先是从0-1,想法落地;其次是1-10,差异化打出知名度,并让成功可复制;最后是10-100,开始形成壁垒,思考公司对市场的贡献有多大。A轮融资后的“三感video”,目前正处于1-10的阶段。
25岁的阿当,一身嘻哈打扮:一个棒球帽反扣在蓬乱的棕色头发上,一双人字拖在地板上沙沙作响。打扮如此随性,可他却说自己不爱玩:“我就是两点一线的生活,公司-家里,家里-公司,”阿当补充道:“今天是时间太赶,随手拿了一件就出门了。”
确实如此。采访时间比原定时间晚了一小时。因为不停有合作方来洽谈业务,阿当只能双手合十向我们一再道歉。旁边有同事解释说:“我们每晚12点前很少下班。”
“三感video”CEO阿当
8月30日,“三感video”完成2000万A轮融资,辰海资本及梅花天使领投。梅花天使的吴世春第一次和阿当见面时,聊了不久就确定了他的团队和方向,之所以投资,也是看中了情感短视频的“高传播性、高粉丝粘性、高付费变现能力”。
不过,业界普遍认为,短视频目前面临最大的困境就是变现,目前尚无短视频创业项目敢说自己完全、彻底解决了商业变现难题。
阿当是90后内容创业中的领头羊,还是许知远**“虚张声势的90后”?从情感故事切入短视频领域的“三感video”,能做成品牌IP吗?一切有待时间揭晓。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