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国的第18个记者节,不少人在朋友圈发来贺电并感慨记者的重要性,也有传媒类公众号将头条献给了自己。

就像人民日报在《记者节,在创新中回望初心》一文中提及的,庆祝是为了传承。记者节的存在,也提醒新闻工作者回望初心,坚守使命。
随着公众号的兴起,不少人开始唱衰记者这个行业,“记者已死”的言论层出不穷。但也不少人感慨,新媒体也需要“老记者”,都应该秉持记者特有的严谨与客观性,向读者负责。

这些公众号小编,其实跟记者很像?
在跟公众号运营者接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他们有时也和传统记者一样,为了还原事件本身,寻根溯源,做深入的采访或者考察。
“接到爆料说发生火灾,我比火警都先到现场”
有一次收到粉丝爆料,说某地山林火灾了,其实当时已经快到下班时间,但我还是马不停蹄的赶过去了。刚好过去是第一现场,连消防火警都比我晚到20分钟,火势挺大的,火警来了4辆车。
记得当时拿到第一手资料的我特别激动,就想着要马上弄好素材发回去,期间为了拍摄,还差点就被火烧到了,而且还不小心损失了一部手机,心痛。
我感觉的是做公众号是没有时间休息的,有突发信息不管在干嘛都要赶回来编辑。
我把“骏小宝”定位在“让天下没有追不上的热点!”,追热点是累活,经常看见热点出来后,就会试图去联系当事人,加了无数个群,有时候会托好几个朋友去帮忙找人。
半夜出热点也是常有的事,为了追求速度,经常半夜骚扰人家,有一次是采访网易的一个H5半夜突然火了,托人联系到制作者,连他都劝我说明天再采访吧,但我还是坚持骚扰采访他到半夜一点,感觉对不起人家。
“在尬聊中摸索采访的套路。”
为了体现科技的人文情怀,我们时常会出去采访手机店主的故事。我在一个手机交流群里面加了不少开手机店的老板,会逐个跟他们打招呼然后上门拜访。刚开始出去采访,他们有很多问题不愿意回答,也时常遇到尬聊的情况。

还记得有一次,去一家店跟店主聊了一下午,但可用的素材不多。不过,也是在这样不断碰壁的过程中,我渐渐摸索出采访的套路。
“蹲在酒店、飞机上写稿是常事”
我时常会去北京、上海等地参加手机的发布会,大多数时间都会蹲在酒店写稿,飞机上也可以打开电脑写稿,北京-广州航班约3.5小时,扣除起飞、降落30min,3个小时刚好能把稿写完,不过因为没有网络,所以要提前把内容都准备好。
“为了拍摄,我们连夜闯入深山”
有一次为了实探萤火虫的观赏地,我们晚上9点多赶到现场拍摄、编写,第二天发布。那个地方在深山里面,晚上黑咕隆咚的,但是我们为了给网友拍摄这短暂的场景,依然连夜闯入山里。

还有去年9月,住院出院后在家休息,第二天本地附近有个大医院有开工仪式,我那个时候走路还头晕的快跌倒了,我还是骑电动车到现场,到了现场后,无法站立,我扶着附近的墙面到了开工仪式的场地,坚持了20分钟拍完了所有照片,并且回家快速发出。
“想做中国最好的自媒体小编”
我做过半年传统媒体的记者,后来毕业了就来北京做新媒体了。做新媒体感受最深的是,我在电影院、火车站都排版过公众号的文章,平时基本每2分钟刷新一次朋友圈,生怕错过什么重要的信息。
其实最大的感受就是长胖了,我发现周围做新媒体的都长胖了,因为长期久坐不动,又对着电脑,还有天天要轻微兴奋,打点鸡血、对内容有兴奋度。有时候还得模糊性别,女生做新媒体做久了很可能成为汉子,男生做久了很可能变成gay。
当好一个公众号小编其实没那么简单,新媒体对内容、传播、时效都有要求,传统媒体记者只需要写好内容。很多人说新媒体不注重深度,那是胡说,现在新媒体的文章甚至向传统媒体导流,新媒体几乎将传统媒体的内容以互联网的速度推进,填补了用户需求的刚需。
就我而言,新媒体传播比内容本身更重要,用户思维比媒体思维更重要,因为流量为王的时代,如果传播不出去,就代表影响力不行。但是新媒体存在最大的软肋就是采访不够,大多的信息整合为主,这就好像,内容不断重新被排列组合,造成同质化的严重泛滥。
最后,向一线记者致敬,我只是个小编。
注:老乐是某原创视频公众号的编辑,平时经常外出采访
“比起鸡汤文,我还是想写深度报道”
做新媒体以来,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采访吧。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家伙,去采访一个当了十几年记者的大咖。当时紧张的话都说不清,最后他拍着我的肩膀说:“不要紧张,这篇稿子这样这样写,标题取这个……”当时膝盖一软,差点跪地上。
个人感觉,做新媒体记者,比传统媒体的记者待遇是好多了,但是没有了以前想象中嬉笑怒骂,揭露社会黑暗的机会。更多时候,感觉自己在哗众取宠,迎合一部分人的需求。
今天记者节,告诫自己不要忘了当初的新闻理想吧。
去年为了做西樵马拉松的直播,连续两个周末加班,凌晨四点哭着起床,五点半上大巴,全程跟进。六七月最晒的时候在外面暴晒了两个周末,回去后黑得同事都不认识我们。

还记得第一次出去做视频采访,跟采访对象(一对夫妻)一起玩了3天,但在采访之前完全零互动。采访的时候比较紧张,没有兼顾话少的那一个,不过被夸问题提得好,当时感觉挺有成就感的。

新媒体人和记者都是高危职业?
除了会跟一篇稿件死磕到底外,公众号小编与记者相似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无时无刻不在想选题,半夜一个电话就爬起来追热点、工作超过8小时是家常便饭、一篇稿子改N遍……
不管是记者还是公众号小编,他们常用“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来调侃自己。但也因为如此,他们面临着巨大压力,以及身体健康问题。
今年国庆期间,“趣塘沽”公众号创始人就因突发心梗,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此外,在此前的第三方调查数据中显示,超六成受访媒体人每晚零点以后才睡觉,而且过半数人都是因为要找选题、写稿导致熬夜,其次是因为情绪烦躁、失眠。
所以,借着记者节这个机会,果酱妹除了祝大家节日快乐之后,也希望大家在在工作之余,多关爱自己的身体。不管是记者还是小编,都请记得心疼自己。
最后,一张图送给大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
免费下载或者VIP会员资源能否直接商用?
本站所有资源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这里所提供资源均只能用于参考学习用,请勿直接商用。若由于商用引起版权纠纷,一切责任均由使用者承担。更多说明请参考 VIP介绍。
-
提示下载完但解压或打开不了?
最常见的情况是下载不完整: 可对比下载完压缩包的与网盘上的容量,若小于网盘提示的容量则是这个原因。这是浏览器下载的bug,建议用百度网盘软件或迅雷下载。 若排除这种情况,可在对应资源底部留言,或联络我们。
-
找不到素材资源介绍文章里的示例图片?
对于会员专享、整站源码、程序插件、网站模板、网页模版等类型的素材,文章内用于介绍的图片通常并不包含在对应可供下载素材包内。这些相关商业图片需另外购买,且本站不负责(也没有办法)找到出处。 同样地一些字体文件也是这种情况,但部分素材会在素材包内有一份字体下载链接清单。
-
付款后无法显示下载地址或者无法查看内容?
如果您已经成功付款但是网站没有弹出成功提示,请联系站长提供付款信息为您处理
-
购买该资源后,可以退款吗?
源码素材属于虚拟商品,具有可复制性,可传播性,一旦授予,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退款、换货要求。请您在购买获取之前确认好 是您所需要的资源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