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回老家,家里读小学的朋友都嚷着要大人的手机看头条,我此刻才觉醒,今日头条在三四线城市的用户群体竟然如此之多。而与此同时我打开今日头条首页看到的却是系统升级,整改的通知。
一方面今日头条在多维度的布局内容端、短视频、社交等领域,并仍在不断扩展自己的边界线。另一方面则是问题不断,今日头条上标题党情形严重、传播**低俗信息、违规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存在严重(价值观)导向做法。而对于占据天然的流量优势,与美团、滴滴并称互联网“三小巨头”的今日头条,近日又传言进军新金融,且正在低调收购互联网支付牌照。
1
频繁违规,算法再智能终究败给人工
其实头条已经不是第一次内容违规了,早在2014 年,新京报网、搜狐网、等都曾与今日头条发生过版权纠纷。今年 5 月 《南方日报》称自去年起,今日头条疯狂盗取 2000 多条新闻; 6 月 29 日,北京海淀法院就腾讯网起诉今日头条内容版权侵权案做出判决侵权方今日头条需向腾讯赔偿 27 万元; 8 月,北京时间发布公告指责今日头条未经授权转载视频作品。同样在 8 月,新英体育发布声明称,今日头条的视频栏目**现大量英超赛事视频,构成侵权……而这些都不能让今日头条彻底悔改,直到最近这个元旦,网信办的约谈,今日头条才迫不得已停止更新,进入一天的维护状态。
让张一鸣一直引以为豪的恰恰是今日头条的智能算法,其宣称是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产品。而实际上,算法和推荐并不是那么神奇,机器和技术无法辨别使用者的场景,以及上下文的情感变化,更难以识别语义的复杂性和人的意识精神等方面的变化。总之机器算法是冰冷的,人是有温度的。所谓智能算法推荐,不过是根据用户习惯以及大数据的判断,把合适的内容推送给感兴趣的人群,这一过程无疑把很多人的低俗思想和欲望无限放大,这也促发了内容创作者制作更多的“垃圾内容”,平台不限制的去推送。最终导致平台此时沦为了流量分发的机器。以至于现在今日头条不得亡羊补牢,应急式的招聘2000名内容审核员。而这次整改的这些问题,还有一条是部分信息“未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的前提下产生的。
其实,今日头条作为新闻资讯类平台来说能够把眼光横着看一点,多看看快车专车、P2P、共享经济、物流等等领域,监管、政策在其中的作用和威力,从而能够更加主动积极的去拥抱监管、迎合政策,也不至于造成今天的后果。
2
用户激增,能否自我内外适变
今日头条虽然接受了大众和相关部门的整改,其一系列的问题表面可以归咎于算法,背后是其不可否认的客观因素:今日头条过快的步伐。
先看官方对外披露的数据,今日头条的用户规模达到了7亿,而截至2017年7月20日,今日头条总日活用户超1亿,单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超76分钟,而其中头条号平台,头条号总数超过120万,平均每天发布50万条内容,已成为第一智能内容平台;今日头条及旗下平台,短视频产品日均总播放量过100亿。另据QuestMobile公布的2017年Q2移动互联网报告解读数据显示,2017年6月,今日头条月度用户规模达到了1.78亿,日活用户规模7701万,月度用户使用总时长位列QuestMobile检测的所有应用第五名,仅次于微信、QQ和腾讯视频与爱奇艺。
众所周知,今日头条因算法推荐而异军突起,也因算法推荐而成为BAT在内容分发方面的主要竞争对手,尤其是腾讯,无论是推出天天快报、领投快手、还是让腾讯COO任宇昕接手OMG事业群,都被认为是为了狙击今日头条。5月底,百度百家和百家号进行合并;6月初,阿里文娱旗下的大鱼号完成第一阶段平台接入及产品融合;腾讯撤销了新闻资讯部与产经资讯部,成立内容出品部与资讯运营部,同时成立新闻产品技术部与对外合作部,各家内容分发平台动辄就是拿出数十亿进行补贴。自媒体发展火热的时期,各个平台都在利用各种补贴抢占大V等内容输出口,甚至不惜重金挖优质的内容创作者,此前就有今日头条就曾用2000万天价从快手处挖得主播MC天佑,以及挖了知乎300多个大v道悟空问答进行知识创作。
用户的激增,带来对优质内容的需求提升,平台单纯的依靠机器算法推荐已经无法满足更多用户的内容的消费升级。如果平台单纯依靠重金挖墙脚肯定不是长久之计,如何在内容端继续加强和巩固其一段时间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即如何才能源源不断产生大量新兴的可消费内容以及源源不断吸引新用户前来消费,如何用有效的机制刺激更多的优质内容创作者在自己平台来玩,对于今日头条来说才是真正的核心。
3
疯狂扩张边界,是焦虑还是野心
今日头条这2年用户数不断激增,日活和停留时长已经成为仅次于微信的产品,对于张一鸣已经不满足单纯的做一个图文的信息流平台,短视频、音频都是必须要去争夺的风口和布局的领地;对于流量增长瓶颈来看,国内流量红利已经耗尽,新的用户增长,必须在全球视野内挖掘。而张一鸣其实在2016年的乌镇互联网大会就宣布了2017年是今日头条国际化是核心战略之一。今年看来今日头条确实在全球范围开启了买买买的收购+投资海外头部竞争对手的扩张路线,来打一场不对称的战争。
对外,今日头条以投资、收购的方式猎取头部内容,投资快看漫画和内容服务平台新榜,收购猎豹移动旗下全球新闻聚合平台News Republic。对内,围绕核心产品孵化了自媒体平台“头条号”,以及即将上线的音频产品。短视频方面,对标快手,孵化了原创生活小视频社区火山小视频;2016年9月,音乐短视频社区抖音上线。今日头条也将目光投向海外寻求机遇。2017年2月,全资收购美国短视频应用Flipagram。2017年11月,以10亿美金估值收购音乐短视频平台Musical.ly。
今日头条低调前行的这一步,从路径上来看,我们可以将其视为是他已不在满足只做一款兴趣阅读产品,他还有更大的想法。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它不停扩张、四处出击,它的对手包括了中国最强大的互联网巨头、最明星的创业公司和一些老牌互联网上市公司。而今日头条这样做也暴露了其内心的焦虑,好不容易在移动端新闻类客户端三座大山的压迫下艰难生存并且取得今天的成功,一定想拼命护住自己的孩子,而留住自己用户的核心就是抢占更多的用户时间,用户需求的迭代迫使自己不得已不停的扩展自己的边疆,四处出击,甚至出海,如今对于今日头条实际上开启的是一场争夺用户时间的竞争。
对于今日头条来说,它的国际化视野肯定是值得肯定的,从今日头条,既要做移动资讯、泛视频、问答,也要做社交、国际化、投资并购,就可见一二。如果能力、资源和运气跟不上野心的话,那可能甚至会丢掉自己最早的基于兴趣的阅读用户。而刚刚站稳用户基数的今日头条能否用优质的内容创作留住原有的用户,并再接下来能否快速发力自己在2017年布下的这么多局,甚至还有要进军的新金融,2018今日头条会给我们什么样的答案,拭目可待…
*翟延新的个人专栏:专栏作家,天使投资人、知名互联网分析师、TMT领域资深评论师、CCTV央视财经特约互联网评论人,2016年度最具影响力de自媒体人,畅销书《移动互联网变革》作者。以独特视角、独立观点、独家故事,带你走进不一样的互联网科技。文章转载与商务合作加个人微信号:zhaiyanxin888。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