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麦得邻创始人、物流信息系统专家徐永刚先生在鲍跃忠新零售论坛就“仓配如何提高工作效率”进行的主题分享,整理以飨读者。
大家好,很高兴通过鲍老师的平台认识大家,我是麦得邻的徐永刚。
麦得邻是对经销商的仓库和物流,以及B2B订单平台提供技术和运营的服务商。到目前为止,我们在全国运营了50多个仓。
今天利用几十多分钟的时间,与大家简短分享仓配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在交流仓库效率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小案例,一个红绿灯通行的案例:
通过这个案例给大家一些仓配效率提升的启发,我把发一张图给看大家。
红绿灯路口,当绿灯亮时,车是第一辆先启动行驶,过1-2秒后,紧跟后面第二辆再启动,依次类推,这个就是我们日常开车中经常经历的过程。
如果后面有10辆车,则第10辆需要等9秒后,才刚启动。
10辆车等待时间就花了十几秒。
如果这个红绿灯就只有10秒的通行时间,则一般只能通过5-6辆左右的车。
这是我们现实生活中一个最为常见的一个交通现象,
这种交通的通行,我们称之为“接力式通行”。
这个我相信大家都能理解,因为每个人都是这么通行的。
接下来我们换种通行的假设:
如果当绿灯亮后,10辆车同步一起启动,一起行驶,则10辆车在10秒内能全部通过,这种通行,我们称之为“协同式通行”,协同是指共同协助,同步进行!
协同式通行,在无人驾驶技术普及的那天,这个问题就能得到实现,以后,我们的城市交通拥挤就会为此大大改善。
同样的资源,方法的改变,获得的效率的明显提升!
这个案例,值得大家思考。
同样,这个思考方式能引用到我们仓库管理中。
例如:我们订单的拣货,如果采用“接力法”,就是拣完一个单品再拣另一个单品,依次拣到最后一个的时间,就是你整单完成的时间。
这就是“接力法”工作,这个在传统快消品仓库中比较常见。
接下来我们换种方法:
我们先把一张订单,进行科学的合理拆分,例如:整件和零货拆开,零货根据巷道再拆开,整件通过轻重物再拆开,拆完一个个小任务单元,拆完后采用“协同法”工作,则完成时间效率是原来的几倍。如果再结合散货通道的亮灯技术,或者传输带设备等硬件的配合使用,则效率还能继续提升。
有人认为,这个方**增加人力成本,因为拆单后同步工作,需要多人合作,认为人力成本会增加,但并非如此,因为对于一个快消品的仓库来说,仓库里的人他的工作忙闲是分时间段的,他不是一直忙的,有些人是上午闲,下午忙,有些岗位是下午闲上午忙,就是说每个工作岗位的工作节凑是不一样的,我们通过对整个仓库工作内容重新的合理规划,尽量做到,让更多的员工,协同完成同一个工作内容后再去做下一个工作,则同样的资源,效率会大大提升。
所以说,仓库工作效率提高方法之一就是采用 “拆分任务+协同作战”。
那任务如何拆?我们以拣货任务为例,仓库中最大的工作量就是拣货,拣货拆分任务不能完全根据订单来拆,也不能完全根据线路拆或者单品拆,而是要根据“线路+车辆+订单+商品+巷道”综合来拆,例如,一辆车上装有15家店的货,每家都有可口可乐各几箱,这时,如果你纯根据订单来拆,这种重物在仓库要来回移动多次,很耗体力和费时间,这类商品拆,要根据“车+可口可乐这个单品”来拆为一个单元,但这辆车上休闲食品有拆零,拆零又要根据“单店+巷道”拆为一个单元比较好。全部拆完后,多人协同完成。
把仓库中所有任务拆成小单元,这个如何拆,这个需要根据你仓库特点、订单特点、门店特点、商品特点来综合计算。
如何让员工工作协同执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每个人配一台pda,把每个pda当作一个人。
把pda当作一个人,那谁去指挥这个人,指挥它的总司令是谁,不是靠仓库管理员,而是一套仓库的指挥系统,系统的核心不是软件的操作功能(有盘点啊,有拣货啊,有复捡啊等,这些功能只要是正规一点的软件都有),核心是一套算法和科学的工作流程,你的仓库有多少要干的活(例如今天有要补货的,有要上货的,有要拣货的,有要退货的等等干的活),这些活的时间要求是什么,根据这些要干的活,结合仓库的工作逻辑,再根据每个节点的基本参数,什么是节点基本参数?例如上一件货需要几秒,拣一个商品需要几秒,补一个商品需要几秒等等,把工作的任务和仓库参数这些抛给后台进行算,算的根本就是对工作进行“拆分”,把大任务拆成最佳单元的小任务,再算出一个最佳的工作顺序,然后再推给每个pda的人去执行。
实现员工协同法,对于传统仓库管理来讲,需要有二个改变,一个是员工工作的方法从原来的“搜”改变为“推”,原来是靠每个员工去pda或者电脑上去找你想要做的单据,然后去操作,这叫“搜”,推是指系统的总司令统一把算好的工作任务推给对应员工的pda,pda会通过语音告诉员工当下要做什么。
这就像我们在手机上看新闻,原来是靠手机上展现的所有信息去找你想要的新闻内容去看,这叫搜,现在看新闻会直接根据你的特点,直接推给你属于你的信息,把你当作一个用户来看待。
仓库中的动作也是,pda让你去干什么,不是人去决定,而且pda的总司令推给他的。
有人会问,那有员工不执行或者执行慢咋办?当出现协同工作过程中,有一个环节出现拖慢了,后台系统随时都在算每个人的工作效率,当算出来某个人的效率低后,后台司令部马上推送指令给管理层的pda,让他去干预这个岗位的人员。例如,在拣货时,发现有一个库位的数量不够了,需要另一个人去补货,司令部发了指令给补货人的pda,如果这个人干的时间没有达到预先采集的时间范围,补货速度太慢了,则这时,系统中心通过计算就能知道他的当前工作效率太慢了,系统司令部马上会推送一个指令给管理者的pda,需要管理者马上去干预,管理者干预这个事情的完成时间,也会记录它的效率。
就像神州专车一样,前端接到客户要车的要求,后台根据当前所有车辆情况,采用一套算法,把任务推给到合适的司机,司机的后续行为就会全程被记录,包括他的效率和时间等等。
也就是说,系统会把每个人做的每个人动作,都会记下来,并且每个动作完成的时间(一般到秒)都是会记下来,然后根据这些动作和时间,进行后台数据的分析,算出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
这个算法是一个很深的学问,我们第一代的算法,是把我们全国50多个仓的经验告诉了系统,运营的库也一个比一个快。
第二代,我们准备让后台系统能简单自学,就是拿到任务后,能进行自学出最佳方法,然后推给人员去完成。
因为每个人都在使用pda,每个pda采集了这个人所有的工作数据,所以可以把这些工作数据进行转化,转化为他的薪筹,算到每天他赚了多少钱,他的表现如何,工作效率高不高等。
由此又顺势实现了仓配人员的内部市场化运作,他的每一个操作都是为自己的创收而干。,例如,拣一个商品5分,入一板货2毛,盘点一个库位3毛等,由此,员工看到的不是工作多,而是赚钱多,这也是用户思维
刚才说了,新零售门店的订单特点会出现单品多、数量少的特点,商品的拆零会越来越多,一包、一袋、一盒的送,这个正好是与传统经销商的销售是返的,传统经销商是希望门店压货,量越多越好,新零售实体店是希望零库存、追求新鲜,库存越少越好,卖完最好仓库马上补货,这个对仓库运营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所以麦得邻现在去帮助经销商运营仓,更多的是为了满足未来新零售越来越普及的市场需要。
上面总的归纳,我们是通过“拆分任务,协同作战,系统算法,任务推送,用户思维,语音交互”来提高仓内运营的工作效率。
另外,我们还研发机器
我们传统的思维是在仓库里工作时,是“人找货”,我们研发了一款机器,让工作反着来,让“货来找人”,大家可以看一下,这是一款针对散货拣货的 货找人机器。
一个人可以站在同一个地方,你要的货会自动转过来后停下,一个人同时可以看管6条这样的设备,能在同一个地方拣1000个sku。
2018年,这个设备会陆续投入到更多的麦得邻库中。
仓配的改革升级,和当下“传统零售” 改革为“新零售”一样,需要从思维上先改变。
未来,大量的人工智能技术会在仓库和物流的应用场景**现,并且会把原来仓库中众多硬件物联网化,包括货架、仓板、视频、推车、叉车都会实现联网,目前我们实现了视频、仓板、推车和叉车!
接下来,会有很多传统的wms会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因为他做不到让仓库的运营更快,快到跟上新零售!
今天与大家的分享就到这里,最后呢,我发张本堂微课我这里的场景图片,先在线上与大家认识一下。
今年是狗年,麦得邻的吉祥物也是一只可爱的小麦狗,祝大家狗年吉祥,产品越卖越好!生意旺旺旺!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