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群发祝福的意义
群发祝福的意义,大概在于提醒别人:
1
你重视表现自我的抛头露面,超过别人的感受。
2
你为了自己一时的方便,可以不考虑祝福的效果。
3
你把祝福礼节当作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而不是由心而生。
4
你没有把被祝福者当作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个体,而只是当作一个必须完成的符号。
5
你不仅祝福不走心,而且连上述4点都想不到,是不是傻?本来你不群发,这些问题都没有,现在全暴露了。
另外,吃鸡的对手们,真心要感谢一下给我群发祝福的朋友们,关键时刻,瞄准了,一个推送过来,手一抖,顺带还把视线遮住了……
二、小品必然衰退

从娱乐效率的角度说,小品几乎完全无法和今天的脱口秀、短视频匹敌。
一方面,小品首先必须要讲一个故事,推出几个人物,让观众产生带入感,包袱才能逐步抖出来。而脱口秀与短视频完全没有这个门槛,直接就能high起来。
另一方面,小品由于编导队伍自身的审美局限,总是不由自主地偏向北方农村和伟光正,于是对今天的95后群体先天存在审美断层。
而脱口秀与短视频完全可以根据数据反馈做出一个“埋点”抖包袱的最佳节奏,这是生产制作周期长很多的小品无法比拟的。
有些东西就像几年前看电视台,谁会相信它会衰落以致没落呢?但是更先进的群体根本懒得去争辩,顶多只是嘴角不小心露出一点不屑,你们最终都是要被我们取代的。
三、为什么年味淡了
一直以来,人们总是很喜欢抱怨西方文化的入侵导致年味淡了,却从来不愿反思和承认,春节的淡去其实是因为家文化的瓦解,是我们的“大家”已经不是那个“大家”了。
为什么小时候七大姑八大姨们就能在一起其乐融融满怀仪式感呢?因为那时候家庭关系简单呀,大家都差不多呀,在一起自然就会有一种好不容易见一面一定要和和美美的感觉。

那时候哪有什么酒桌上的明枪暗箭明褒暗贬呢?问问题是真的关心你,不是处于刻板的礼节,不是尴尬的寒暄,也绝不是套话。
但是现在呢?各位亲戚们的“家”还一样吗?社会阶层早已深深撕裂,有的一线打拼精英,有的二线安逸土鳖,有的官二代富二代国二代,有的屌丝小镇青年农民……其次,涉及各种形形**的利益,本来就有差距的大家还能关系“纯粹简单”?有些人,别说好不容易见一次,恐怕你恨不得永远都不见一次吧。
所以春节和圣诞节情人节是不能比的,那些都是社交的娱乐的消费的,而春节对很多在大城市漂泊打拼的年轻人来说,简直是煎熬。
试想,如果圣诞节还是宗教意义的,有几个人会去过?
那难道没有孝道了没有亲情了?也不是,只是人的感情更多见于小家庭相处的细节,而一大群人聚在一起走过场,只怕并不能真正有利于感情。

春节浓烈的年代,盛行的思潮是什么,好人一生平安,老实本分就好,家和万事兴,成家才能立业……用这样的思想放到今天,只怕会使大多数处境本来就不怎么样的青年,在未来的阶层分裂中,越发滑入社会的底层。
在这个年轻人要想从二线到一线,要想完成阶层跃升必须付出高昂成本的现代社会,很多时候家文化不是你事业的后盾,反而会是羁绊,限制了你人生的视野胆色范围和想象力。
所以几千年农民社会的家文化应该结束了,人们就应该一步步进入有一点疏离和距离、更讲究个体和规则的市民社会。
不要和我扯什么民族文化,在20世纪轰轰烈烈的各种运动中,它早就消失殆尽,只留给了我们民族抹不掉的劣根性。
春节的未来,如果不能和个体崛起消费主义的现代社会相结合,甚至仪式感都不存在,那么就只能自取灭亡。
毕竟,大家走到了今天,别幻想再退回去了。
四、禁放**

跨年了,窗外静悄悄,没有硫磺味,气氛诡异……
五、关于集福卡
有些人费了半天劲、不惜每天群发福卡消息污染各个群来集福卡,最后终于分到几块钱。

有的人只是买了比特币,昨天涨了几千几万闭眼睛……
有的人紧盯着各个群,昨天也捞了几百元……
六、控制欲太强的父母
小时候严禁早恋,长大以后拼命催婚,这样的父母一定是控制欲太强,具体无非原因有三:
1
太从众,别人都这样,我们一定也得,千万不要和大家不一样,没面子!
2
目标感太强,年轻时让孩子拼命学,和现在让孩子拼命结婚,目标都是让自己这家能咸鱼翻身,是把自己的不如意转嫁给了孩子。
3
太焦虑,小时候焦虑孩子不会考不上大学天天要饭吧,长大了焦虑孩子会不会找不到对象断子绝孙啊……
拜托,孩子自有孩子的路,没你这些命令,他们过得也挺好。反倒是父母得证明下,凭什么按他们的命令,就能在这个他们完全没适应过的新时代过得更好,他们自己这辈子那么听话,结果足够好吗?
今日话题
群发祝福的伙伴们,你们觉得呢?
—END—



责编:victor
审核:平台家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