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小柒供稿,小柒是一家发行公司的市场人员,对手游上架之前要做哪些工作有一套自己的看法。经作者本人同意,在此发布供大家参考。以下为原文:
市场方面
本人只玩过一款手游,对与我玩游戏影响很大的是我经常去游戏官网关注实时资讯,但是入职一个月来我发现很多手游公司都没有把官网重视,甚至搭建起来,这里让我很是费解。个人认为从市场曝光角度,公司对游戏的重视态度等综合来考虑官网对游戏本身来说很重要。
小柒斗胆给游戏官网定位了三个主要功能:
·游戏内容:提供填充最新且正确的游戏资料,及时更新关于游戏内容的文字型介绍,很多游戏官网的资料都比现有版本落后N个版本,几乎都是错的,这样让新玩家无从下手去试玩,让老玩家狂吐槽,导致的结果是恶性的,流失率会很高,这样子对公司有利吗?
·外部资料整合:当然再大的公司时间和精力也是有限的,如果通过一些小福利的发放,利用资深玩家对游戏本身所提供的文字内容填充板块,那么官网就会更丰富。
·百度贴吧:我闲来无趣之时调查过一些知名的手游,去看看玩家都喜欢去哪里发关于游戏的帖子,讨论的问题,最后发现贴吧的活跃度完全秒杀其他的论坛。其实静下心来思考,这里你会发现用户行为,不知道了就百度一下,排在前面的就是贴吧,这里人最多,所以贴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平台,所以我们需要想方设法搞到贴吧的吧主,获得控制权。贴吧的功能:首先第一时间真实的了解玩家动态,很多游戏内的问题玩家都会先发到贴吧,忍无可忍或者严重影响到玩家利益了才有可能跟客服沟通甚至对骂,所以一定要出来看看玩家在说什么,在骂什么,其次是话题讨论,可以不定时的搞出来一些市场热点话题,把话题炒热,就能获得更多用户的关注,还可以做一些用户的答疑和引导。
·微博营销:我觉得这个环节现在越来越少人讨论了,因为这个东西玩好了可能难度太大,而且回报周期拉的很长且不容易看到,所以我认为对微博的感觉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不过这个东西一定还是要去做,但不要太花心思。
·微信神器:突然有一天感觉并不是所有产品都适合微信公众号这个神器,如果游戏简单,没有很多需要研究的内容,那么就没有多少必要随大潮去搞,反之亦然。微信神奇价值定位:内容查询,将微信作为手机的导量入口,可以利用它查到官网上的各种资料,输入一些关键字,还有一些个性化内容推送,个性化提醒,例如:当玩家可以免费召唤英雄卡牌的时候,微信来一条消息,这种针对游戏内容,针对玩家有利的消息,或多或少会受到玩家欢迎。
商务方面
第一个问题: 联运,独代,还是自己推?
特别说明一下:现在主要3块市场:iOS正版,iOS越狱以及Android。(WP不了解)
关于独代:有能力独代的产品巨多,盘子也大的离奇,CP手中产品只是其中一个,所以要想清楚,独代后就完全受制于发行,产品生死都只能干瞪眼,除了产品本身的修复优化你所能做的太少,独代一定要慎重。关于联运:给自己产品从类型,包大小,题材等等全方位开始定位,分析渠道属性,从而选择适合自己产品的渠道开始联运,联运前期要做大量的数据分析,是一项很繁琐的工作,要有足够的耐心与毅力,关于自己推:自古都知道一个铁律,人多力量大,自己推?我只想说声:呵呵,除非公司非常有实力,从研发,发行,渠道,平台都是业内很牛的,比方说:TX,要么就不要尝试,浪费时间,人力,物力。
第二个问题:先上什么渠道?后上什么渠道?
目前市场较大较正规的渠道(iOS APP STORE),一般流程都比较复杂,而且现在业内都很明显感觉到产品井喷,从评测到上架流程越走越慢。除非刷脸,个人建议新产品第一次上架不推荐大渠道,先选择一些小渠道做测试,根据中小渠道数据反馈,快速迭代优化产品,数据有表现力之时,才有资本接入大渠道。当然了一开始挑选的中小渠道也不能太小,注册用户太少,成功产品太少,自己对数据的参考价值也不大。
第三个问题:什么时候开始接大渠道?
大渠道自己都有一套产品评级机制,就好像皇帝选嫔妃,竞争者太多,长得好看比人品高贵更重要,给你的时间只有为数不多的时间来表现,表现不好,就可能被淘汰,前途渺茫。标准其实很简单:1.用户是否好导入?2.数据表现是否够好?(次日留存,7日留存,付费率,arpu)第一点是成本投入,第二点是产品收益,加起来才是投资回报率。当一款产品在大渠道数据表现精彩之时,其他中小渠道会主动来找你,所以在数据表现不够好之前,不建议快速铺开渠道,在单个大渠道上把数据做好,其他渠道也就是很简单的事了。
第四个问题:Android渠道那么多,要不要接?
商务对接渠道是一个苦差事,研发更需要接入不同的SDK,运营配合商务不断的跟渠道沟通对接,需要不断编译,测试,修改,适配等等操劳工作,这些都是研发不愿意做的事情,如果你让他每天都干这些,团队士气上就会有问题,所以这时候商务职责就要在这里要不断的进行协调(甚至自己要学会打包)另外这些繁复的机械工作都会拖慢产品迭代开发的进度,如果公司不是财大气粗,人多钱多,还是慎重考虑为好。
第五个问题:如何挑选良好的渠道合作伙伴?
刚入这行个人以为,越大的渠道,能给公司带来的收益也越多,但是现实并非如此,大渠道的盘子是很大,但关键在于有多少资源分发能给自己,如果产品不够给力,几乎什么都分不到!这里我要着重说一下,有些大家可能压根没有听说过的中小渠道却十分给力,原因可能是:因为该渠道的收录产品少,每一款都非常重视,有时候产品出现了问题,他们比我们还着急。这种合作伙伴是很珍贵的,千万别嫌小,俗话说蚂蚁多了都能吃大象。
我依然很清晰的记着一件事:老大当时剖析给我一个问题,问:如果你是西山居的商务总监,产品要上架之前,让你来选10家渠道,你会选哪十家?当时我没有犹豫的说出了10家S级渠道,但是我是错误的,因为发行公司与渠道之间,渠道与渠道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很复杂的,选择合作伙伴之前先搞清楚各大门派之间的关系,一步走错就会似无葬身之地,别指望什么都靠度娘去解决问题,很多是搜不到你想要的答案,解决办法就是,不断的靠关系打听你想要的答案,不断的关注业内新闻,不断不断…….
当然最为关键的,还是产品本身,前面说的都是产品足够好之后考虑的事情,如果产品还不够好,就不要花太多心思在渠道上了,如果产品本身硬了,渠道就软了,你产品软了,渠道根本不跟你玩。这里就需要你对产品的嗅觉足够敏锐,有足够的纠错能力,从而来扭转现状。
渠道方面
我依然记得1年前,很多业内文章都在讨论产品选ios还是选android的问题,现在肯定不用去多想,android是必须要做的,但是android的渠道鱼龙混杂,很多人都很关心什么渠道好,什么渠道不好,作为CP应该如何选择的问题?
我想说的是渠道好并不代表能给公司带来更多的收入,TX可以吧?一些产品费劲的上架后,数据表现傻眼了,新增,留存,arpu等数据都不行,特别是新增,还不如一些不知名的小渠道搞来的人多。UC当乐很不错吧?但是导入量又有多少呢?所以说各位伙伴不要迷信那些市场调研报告,认为渠道的盘子大,接入后能得到的用户量就很多,转换率就很高,压根不是的,关键在于这些渠道是否给你资源啊。
这里我要强调一下,观念要改变过来,不要小瞧不知名的小渠道,不要认为自家公司很大,自家产品很牛气,跟没听过的小公司谈CPS,感觉丢份,总有一天B级渠道会变为A级渠道甚至S级渠道的。大渠道完全看不上眼的产品,在那些中小渠道眼里,可能就是宝,因为他们的产品太少,加上自己没有名气,很难签到牛B的产品,所以他们就可能给你更多的资源,帮你拉更多的用户。
当然了选渠道前先定位自身,在360,UC,91,当乐等这种S级渠道那里,你的竞争对手是市场上最好的产品,哪个产品的投资回报率高,渠道就会推哪些产品,反之只做收录,无任何资源位置,最终结果要么死在角落里,要么被迫下架。所以,首先先定位自己,你的产品在市场上是否有竞争力?如果很有竞争力,各项数据表现非常好,就去找大渠道,争取更多的资源,如果产品不好,还不如选择一小点的渠道,因为小渠道道那里或许会更有竞争优势。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