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 all developers,
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我们微信公众账号曾经发布过一篇文章《微软必应搜索产品运营:我是怎样跟豌豆荚开发者运营进行邮件沟通的?》,这篇文章的作者甄珊珊同学,在分享文章时正值研究生二年级,尽管年纪轻轻,但是其清晰的思维、缜密的逻辑、超赞的文笔,给我们的开发者服务同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珊珊同学已经毕业了,从曾经实习的微软,到现在已经正式入职豌豆荚了。是的,你没看错,珊珊同学被我们挖到豌豆荚啦~从当初的开发者思路到现在平台上做事情,这中间珊珊有哪些不同的思考?尤其是,在珊珊负责开发者中心相关的帮助文档整理时,在和豌豆荚活动负责人李寅同学促膝长谈一个小时后,又有哪些不同的思路感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邀请了珊珊再次给我们分享这篇经验力作!
————————以下是正文————————————
在进入豌豆荚之前,我作为必应搜索的安卓运营实习生,有过一些开发者的经历。在各个开发者Q群,大家讨论最多是:现在XX渠道有什么免费资源?怎么申请,效果怎样,求联系人QQ?作为开发者,准备了很久的新版本和推广经费,却不知能否申请到应用商店的活动,忐忑不安在所难免。各应用商店的标准要求各异,多数只有一个文档,很多首次申请的开发者不知如何下手。
进入豌豆荚后和负责活动合作的李寅聊开发者的困惑,他提到最大的问题是,豌豆荚只是为活动合作提供一个平台,具体的策划执行主要靠开发者推动。但开发者容易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活动的误解导致双方预期有些偏差。事实上,无论是豌豆荚此前停掉的首发,还是现在的独家活动,都希望在把关应用质量的前提下,为开发者、用户、豌豆荚带来三赢:开发者提供内容,用户消费内容,豌豆荚提供内容分发平台。内容,CP-Content Provider中的Content,即产品能否给用户带来价值,是所有合作的基础。活动合作的奖品是锦上添花的bonus,以吸引更多用户发现优质应用。
好的活动合作是开发者、用户、豌豆荚三方获益的,开发者在准备时就需要综合三方的角度。作为一个曾经的开发者,现在的豌豆荚员工,和一个普通的安卓用户,我尽量客观地将李寅同学的经验分享梳理成不同角度,供大家参考。
一、开发者和豌豆荚在活动实现上的互相配合
活动形式、应用功能、特殊节日(母亲节、世界杯等)契合,保证用户下载不只是为了抽奖,更多是基于功能需求。这样能吸引更多高质量目标用户,获得较好的激活和留存率。豌豆荚对活动的高要求,也是对开发者的负责。
考虑到开发者对研发进度、推广计划的一些顾虑,豌豆荚对应用版本不做硬性要求。欢迎开发者结合大版本更新申请活动,在产品质量、用户体验有质的提升这一基础上,推广效果会更好;如果开发者希望配合某时间点做活动,但研发进度赶不上,也可以直接申请,只需保证活动抽奖在应用内实现。
二、开发者和豌豆荚一同思考,用户喜欢怎样的活动
在奖品选取上,无论是应用内特权礼包还是实体奖品,要优先考虑用户用户对其价值的认知度,结合活动主题、自身产品特点的关联,营造情境让用户更容易接受并尝试。
奖品尽量设置得有梯度,参与方式比较简单,给用户一种易操作、有可能抽中的感觉。抽奖结果、奖品发放公开、透明、可信。
活动文案中,不能过分使用App内功能术语,以免对新用户造成理解门槛。不同于针对旧用户的App内运营活动,渠道活动更多面向的是不熟悉产品功能、可用性的新用户。
三、开发者要考虑能为用户带来什么
需要明确的是,开发者的活动经费完全以奖品形式回馈给用户,不需要给豌豆荚额外的推荐位费用。豌豆荚在停掉首发之后,把首页最好的推荐位免费开放给活动合作,希望把活动做专做精。因此对应用质量、活动形式和独家性把关较严,希望它对应用分发量、用户对豌豆荚的认可度都带来提升。
一些开发者在申请时,会有“渠道按大小厂标准资源倾斜”的顾虑。整体来说,大厂活动申请成功的比例的确高一些,但原因是以产品为导向的。大厂由于产品、技术的经验沉积比较深厚,产品的内容、质量、用户需求高的比例会先验地大一些。对于中小开发者,如果产品非常有特点,对用户有吸引力,豌豆荚是非常欢迎且平等对待的。豌豆荚和用户都不希望,每天在首页挂着的都是那几个超级App,和用户一样,豌豆荚对新鲜、优质应用的渴求是一致的。
豌豆荚独家技能Get
最后谈一下开发者最关心的问题:我的活动文案该怎么写?豌豆荚有没有好的合作案例可以参考?平均一次活动能有多少下载?这类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应用特点和活动形式过于多样化,需要开发者个性化地设计适合自己的活动方案。豌豆荚作为平台,在这方面一直宣传的不够,给开发者申请造成了很多困难。不过豌豆荚有个很好的规则,就是尽量让所有事情都透明化。开发者不需要天天追问李寅,试图得到些“内幕”或经验,有心的人自己就可以发现:
1. 在豌豆荚进行活动的应用都会打上\”礼包\”的logo,每次活动持续3~5天
2. 在豌豆荚PC客户端搜索正在进行活动的应用,打开详情页,点击“近7天下载”就能看到每天的下载量
3. 选择几个应用类型、奖品形式不同的活动,持续关注其下载量综合参考,自然能得到一个客观的判断
以后豌豆荚会邀请更多开发者分享活动经验、数据,欢迎大家积极参与,一起用公开、透明、互助、分享的态度把活动做得更好。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