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班际辩论赛开幕了。看着一个个大一的辩手,不禁回忆起走过的辩论之路。
我与辩论结缘,不过是高考后看了几场奇葩说……
那时候,第一次感受到言语的交锋与思想的碰撞同台的刺激。
上了大学,唯一参加的社团面试就是辩论队了~
说实话,上大学之前,我是个书呆子,胆小怕事。后来竟在一轮、二轮、三轮面试中成为了院辩论队的一员。朋友们都觉得很奇怪,“一点都看不出来你是辩论队的。”——是他们常说的话。我也赞同,所以当队长打电话通知我我成功成为辩论队的一份子的时候,只觉得自己运气爆棚了。
进队后,免不了紧锣密鼓的训练,早上7点早训,练习读稿,晚上10点晚训,讲解技巧。每天课余时间都花在了辩论上。
很快地,就迎来了一年中最重要的校级辩论赛事。
备赛时,社团招新的视频早已忘记,师姐扫楼说的第一句话也已忘了,只记得第一轮面试的时候,师姐说过辩论队会熬夜,可从没有想过,一熬就是连续几天。二十几个人每天都凌晨三四点才走回宿舍,一起戏说:“科比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我们见过凌晨四点的校园。”但是,就算得一次次熬夜都靠喝咖啡和洗脸支撑着,每一次听到师兄师姐们送我们回来的时候一起喊“要幸福哦”,还是会觉得很幸福。
功夫不负有心人,那场,我们赢了!
赢了比赛那天,刚好是万圣节,在外面庆祝了一番,狼人杀是必备,玩游戏的各种奇怪惩罚也是部门最大特色,总让人害怕。
第二场,在小黑屋里准备了好几天,就算周末也如此。但是,我们还是会抽出时间去过男生节,在饭店里搞个大新闻。可就在集体笑对方场上混乱的时候,却听到对方赢了。师姐们当场落泪,而我们还是傻傻地,全然不知道止步于复赛对于一个传统强队代表着什么。
在ktv房里,大二大三的师兄师姐们手拉着手唱歌。师兄作为一个男生,哭着对我们说:“对不起,没能带你们好好锻炼,明年要看你们打四场。”那一次,是第一次觉得辩论队就像一个家。一起奋斗,一起经历辩场输赢,无论哭与笑,都有人陪伴。所以,也不知哪儿来的勇气,我们竟高呼“明年我们要打5场。”
第二学期,是自己带班参加班级辩论赛。
因为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大概是队里能力最差的。所以,在带班辩的时候难免不自信。连着输了几场,靠着抽签一次次复活,从初赛走到了决赛,只是,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那时候,总会笑着对参加班辩的辩手说:“不要太在意输赢,没事的。”只是,又何尝能够做到真的不在意。虽然师姐们会一次次地帮我分析,告诉我输了责任并不全在于我,但是每一次听到评委宣布结果,心里都有一个声音:“放弃吧,你根本就不适合打辩论。”每一次听到“1班又输了”就觉得班级的脸都被我丢光了,队里的脸也被我丢光了。当别人出去玩的时候,我们唯一的活动就是讨论辩题。当别人沉睡的时候,我才悄悄走回宿舍,而最终的结果却是如此。
身边的朋友也开始不停地劝我,放弃吧,没意义的。所以整整两个月,每天无论吃饭睡觉,脑子里都不断重复着过去输了的一场场比赛,深夜里也因为身心俱疲哭过好几次,不断怀疑自己加入辩论队的意义。只是一次次怀疑后依旧选择坚持,但最后终于崩溃了,夜里三点发消息跟队长说:“要不要留队都是个问题。”,队长当时回了我很长一段话,印象最深的一句是“辩论就是个折磨人的玩意儿,它不像技术一样可以立即见效,总是喜欢折磨人,它更喜欢厚积薄发,等到了大二,你就会知道,你所拥有的是其他没有打过辩论的人所没有的。”听了队长的话,又纠结了好几天,最后选择了相信,选择了留队并去竞选新一任副队长。
就这样,开启了大二的辩论生活。

学期开始的招新,是到处拉人,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对辩论感兴趣的,聊了好久才发现不是我们学院的。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三轮面试被迫改为两轮,也总算招到了新一届的小朋友。
还记得第一次在见面会上,被要求说一个最大的谎话时,随口说出来的却是“我不爱你们。”后来,重复着大一的步骤,也做了些优化。这一年,学校的辩论采取了新的赛制,于是不得不自己摸索,然后整合,把东西教给新的一届。
每天早训,偶尔晚训是日常,讲了很多,也强调了好多遍,只是,第一次队内赛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对大一的发飙,因为实在打得太差,从礼仪到破题再到攻防都有太多漏洞。
那一天,发完飙陪着师妹一路走回宿舍,她不断地重复着一句话“我好迷茫,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牺牲了好多自己的时间,用了七天准备出来的东西却得不到你们的肯定”。我回答说“我知道你们很努力,但是努力的时间与结果并不成正比,最多为正相关,因为还要考虑努力的方式。”她似懂非懂。
新一届的全校区辩论赛在几场队内赛后就开始了。那时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做一个副队长,不用特别强,但一定不能弱”的真理。队长摔伤了腿,可是因为实力原因,我无法代替上场,只能干着急。
“他们为什么就不能理解我一下呢?”,这是傍晚在师弟师妹们走后的落泪,只因为,他们觉得我们的准备过程很不合理,觉得我们不关心他们。而事实恰恰相反。“我没有要求大家逃课,只是尽量帮忙。”
比赛那天凌晨六点多,在KTV 房里通宵写稿改稿后,大家迷迷糊糊地走回宿舍,路上,队长又哭了,不自觉地,边哭边说。当她把全队的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的时候,难免压力很大,而我,除了拍拍她的肩膀,说着“没事儿,我们都理解,我们和你一起。”外,不知所措,只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不断要求自己多看点赛事,多学习。

冬天渐渐走近,温度慢慢降低。因为没有夜归条是回不了宿舍的,所以干脆睡在在办公室。每天晚上人人都背着一床棉被,趁保安不注意偷偷溜进办公室。
那时候,办公室里最多的应该就是咖啡了。每天都有任务,没完成就不能睡觉。明明很累,还是会对自己说“辩稿还没写好,不能睡。”到了夜里三四点,终于摊开红幅睡下。
早上六点多赶在辅导员来之前收拾好东西回宿舍,在路上边走边祈祷“不要遇见认识的人。”可耳边还是会响起熟悉的声音——“你们该不会通宵了吧。”虽然熬了几天,不断地推论,也不断地推翻论重新来。最后,宣布结果的时候,大二的都哭了,就连最刚气的人也不例外。
那天雨下得很大,大二的聚在KTV 房里写着申诉书,为不公平的结果申诉。只因为最权威的老师认为应该是我方赢,学生评委也承认自己专业程度不足而失误。
队游的单车骑行,虽为不同的方向,却是一次次回到原点相遇,只因那是一支队伍,不是个人骑行。风最大的时候,跟着师姐一起上坡下坡,大呼,忘却平常的礼仪,忘记与师兄师姐的辈分差别,任队友在后面喊“方向错了”,因为,最后总还可以遇见。
每一次上菜,都会开抢,师兄师姐们会说“你们以前不是这样子的。”
女生节的麻花辫,男生节的大礼,圣诞节空降的礼物,冬至的汤圆,元旦的饺子,还有那偶尔出去吃早茶给我们每个人带的椰芒糕,满满的都是用心。
辩论队的人,见过彼此最丑的样子,也见过彼此最无理甚至脑残的样子,但还是可以一起在凌晨一点多吃烧烤,敞开心扉聊天。
我本以为,这样的队伍可以留住好多人。而事实证明我错了。大二的这一届,五个人退出了,以各种不可抗理由,经过了前任队长的严密审核。而寒假里,大一也有两三个人递交了退队申请,理由各不相同,却总有一个“时间不够,看不到想要的未来”对辩论充满怀疑,甚至觉得前途渺茫。每一份文件,都如一把刀子,狠狠地在心口划上一刀,促我深省。
是啊,每个人的青春都是有限的,一个人去追求心之所向并没有错,哪怕只是单纯地想要更多时间去煲剧、看电影。但是,辩论之路,很难走,却确实很馈赠坚持走的人,所以对于中途退出的人,虽也挽留过,但既然心已不在此,除了惋惜,大概只能祝他们能遇见心中的风景吧。
辩论,累吗?确实很累。总有人说,辩论好像没有带给我什么,但是,其实它总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当看到曾经一团慌乱的师妹自信地当起了评委,看到她们终于学会在场上攻防,慢慢地独挡一面,看到曾经拒绝参加社团活动的自己慢慢学会承担起一份责任,学会去管理。当一路摸爬滚打,成为了冠军队伍,自信地接过奖杯,我想,这大概就是辩论的意义——不是技术,却比技术更深,深入生活的意义,促使我们思考的意义。
辩论之路,走过才懂得——无论悲喜,无关输赢,只要一起,就是惊喜。有一群人,能陪你在辩场上一起问候在场各位,陪你在路上肆无忌惮地笑,一起接受路人异样的眼光,在需要的时候,深入剖析事件,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何其幸运!
最后,借师姐的一句话来结束此篇“对于我,如果目前确认不后悔的事只有一件,那大概就是加入辩论队吧。”

今日话题
你加入辩论队多长时间了?
辩论于你,意味着什么?
快来留言和阿辩分享吧!
\”对方辩友请指教\”
一个提供辩手分享与诉说的栏目
本期内容来源于辩中变同学的分享
同时,阿辩也欢迎大家向阿辩分享自己的想法与故事~
请将稿件发送至446596811@qq.com
你的分享一经审核推出将有一定奖金作为回报
奖金=[48h阅读量/1500]*50
上限为1500元
例如:
阅读量为3150,奖金=[3150/1500]*50=100
想让厉害的大神带你飞?
想加入我们搞事情?
想随时随地搜到辩论干货?
点击下方图片




责编:木馨
审核:平台家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