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看事情要看到两面性,而这种超能力似乎是辩(精)手(分)与生俱来的习惯.就比如说朋友圈吧,


A面:

晒自拍晒他拍,晒房晒娃晒饲料,晒包晒表晒车标。不是图片就是广告,间歇性求投票求安慰,能不能理解一下朋友圈的公共属性?

B面:

真的非常看不惯那些朋友圈发什么都不满的戏精们,还一条一条的罗列总结,以为自己非常的有道理。

社会学家戈夫曼其实早就洞悉了网络社交的人格本质:这是一个大剧场,每个人都是天生的演员,通过各种符号自我美化,进行合乎他人期待的表演。演员时而组成剧班,相互配戏;时而深入观众,**互动。

其实每一种情绪都有它被触发的原因,我们可以为每一种情绪找到它合理的借口,可以在难得静下心来的客观时刻理解他们,而大部分的时刻,该有的抵触和不理解还是会存在,这也是一种情绪,也是我们成长和思考的动力。

今日话题:

你对你的朋友圈又有哪些看法呢?

想让厉害的大神带你飞?

想加入我们搞事情?

想随时随地搜到辩论干货?

点击下方图片,我们随时欢迎你~

责编:卡卡

审核:平台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