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广告,在以色列,发一篇旧文。
来自东京的西村顶着8月东京的大太阳,在涩谷这家标有“全世界最有名”的CoCo奶茶店门口排了20分钟队,从店员手中接过一杯珍珠巧克力奶茶。
然后熟练的吸一口大珍珠,然后掏出手机拍照,发推,引来一阵评论点赞。
那兴高采烈的样子就像是上海人民买到喜茶一样。
当然这也比不上同一天在同一家店的亚莉莎。
她可是一个忠实的CoCo Fans,用她的话来说是:
一天两杯。
每天都喝。
沉迷无法自拔。
真的超好喝!
当然最夸张的还要属为了喝CoCo奶茶,特意跑到原宿的Lican。
她说如果哪天她男朋友结婚不知道用什么东西求婚的话,如果能把每种口味的CoCo都给她来上一份,她也是有可能考虑答应的。
她在描述CoCo奶茶的时候,用上了许多个形容词。
珍珠很大。
奶茶很暖。
珍珠很Q。
喝下去有谈恋爱一样的幸福感。
如果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是在说爽过吸**的维他柠檬茶。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在中国早已过气的CoCo奶茶为什么在东京爆发出了如此大的能量。
可能和日本人天生爱排队有关,也可能是因为日本大街小巷自动售货机里的伊藤园茶都太淡口味了,既没有“超级大,超级多”的珍珠,也不能给人“谈恋爱,KISS”一样的幸福感。
最后的结果就是即使是工作日的晚上去涩谷,原宿或是其它几家CoCo,看到的都是下面这样的场景。
上次在东京,同学告诉我说,她们留学生都不爱喝这个。
没有中国人想为了一杯CoCo排半小时的队。
但日本妹子就真的很狂热,还有的男人也是。
甚至还有人在Youtube上面做起了测评节目,测评的人还是一个大叔。
而日本男演员,就那个老演“日本鬼子”的黑木真二,也有事没事就PO两张在喝CoCo的照片。
虽然这拍照方式从下往上,直接把大饼脸露出来,确实很直男就是了…
说点严肃的。
我挺早之前说,中国在全世界花巨资建的孔子学院,教老外中国传统文化,基本不可能成功。因为这东西在国内都小众,都没人要看,我们还都是从小受到传统文化教育的。
又怎么会有几个老外对它有兴趣,愿意了解呢。
要让外国人了解中国,认同中国,主要还是靠变成产品的东西。
外国人对中国往往知之甚少。其实我们中国人一样不了解外国,或者说只了解少数几个不断进行文化输出的国家。除了日韩美英德法等少数国家,我们对这个世界依然一无所知。
比如巴西这次办了奥运会,看完了奥运会的你知道巴西人家里有电视吗?
不知道。大多数人能关注到的只有开幕式好看,闭幕式日本的短片牛逼,巴西游泳池的水变绿了,还有各国媒体报道的巴西奥运村脏乱差。对于巴西人日常过着怎样的生活,巴西日常生活究竟怎么样还是没有概念。
事实上巴西并不像各国媒体黑的那样穷,至少那是一个人均生活水平和中国相差不大的国家。根据IMF公布的数据,2015年巴西的人均GDP是8802美元,排名世界第70位,高于中国的第75位,只是因为现在经济不景气所以比较混乱,本身并不是一个贫困的国家。
如果说巴西太远,我们不了解也情有可原的话,那对于我们的老邻居印度,我们的认知依然停留在“那里**高发”,“印度人很脏”,“印度人很逆天”上。尽管我们对印度并不陌生,还经常会在朋友圈转发印度奇葩阅兵,或是印度人开挂飞饼的视频。
然而这除了让我们加深对印度的偏见以外毫无用处。
印度阅兵
真正让印度人的形象在中国普通人眼里有所改观的是2011年引进的《Three Idiots》(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电影让许多人了解到印度也有应试教育,也有严厉的大学,也有正常的生活和感人细腻的内心世界。
还有之前大热的《摔跤吧!爸爸!》。
两部电影,让印度人在我们眼中的形象,客观了几分。
仔细想一想,我们之所以了解美国,日本,韩国,德国并不是因为他们办过什么盛会,或是向我们输出过什么传统文化,纯粹是因为他们的现代文化产品。无论是美国电影,日本动漫还是韩国电视剧,偶像明星都是我们了解这些国家的窗口。
不会有谁在看了《老友记》以后会以为美帝国主义每个成员每天都想瓦解中国。也不会有谁在看到韩国电视剧里一个又一个高富帅的故事后还以为韩国和朝鲜一样落后——即使大多数韩国人吃的住的其实没有他们电视剧中那样美好。
文化,特别是包装成产品的文化才是不同民族之间了解的关键。
那么我国又有什么拿得出手,可以出国的现代文化产品呢?
青春片吗?抗日神剧吗?网络小说吗?坑钱网游吗?恐怕寥寥无几。
在接触不到中国文化产品,我国又屏蔽掉Facebook, Twitter, Youtube, Instagram,导致许多外国网民也接触不到不带情绪的中国网友的情况下,对于绝大多数外国吃瓜群众来说,中国就是媒体中那些和西方价值观不同的新闻,在这样的环境下,能了解中国就有鬼了。
很多时候,当一个外国人第一次认识中国人,小心翼翼地问你“你们家里有没有电视机”时,他们是真的好奇你们家有没有电视机,而不是想要侮辱你。
就像如果你碰到一个印度朋友,你也会好奇他们的恒河水是不是真的喝一口就中毒,他们是不是没有手机用。再熟一点,也会想问他们的种姓制度是否延续至今的。
所以虽然我本人一点都不爱喝奶茶,但我还是觉得多几个中国的品牌走出去,增加这种年轻人之间的认同感还挺好,挺重要的。
至少以后遇到一个日本人,和我吹嘘CoCo奶茶好喝,珍珠多软,多Q的时候。
我可以回她说:
“你知道一点点吗?”
-END-
【推荐阅读】
你在找雷斯林吗?雷斯林也在找你啊
自从把QQ的年龄调成12岁,QQ新闻一下可爱了一百倍
做我的奴隶吧
大前天的文章
回复“绿茶婊”就可以看到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