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知道”是一家做知识产品创作运营服务的机构,简单来说,是一家知识付费界的MCN。成立仅有半年,主打“亲子+女性+家庭”的线上课程,为平台供给内容的同时,进行IP孵化。新榜(ID:newrankcn)最近得知,“时间知道”已于近日获得微影资本的600万元天使轮投资。
自2016年知识付费兴起,经过2年时间发展,市场已经渐成稳定格局,各项基础设施口趋于完善,形成喜马拉雅FM、得到App、知乎等几家大平台并立的局面。对于新入局者而言,做垂直领域的内容CP或许是切入知识付费的最佳“姿势”。
投资方“微影资本”执行董事吴丽表示,随着行业头部平台相继获得大额融资和主流平台入局,对优质内容的需求正在急剧增加,他们很看好优质的内容CP公司,“时间知道”正是从亲子领域垂直赛道切入的内容付费。
半年时间,“时间知道”在十点读书、有书上分别推出了《小鱼魔法数学》、《家的空间管理术》、《超级作文课》、《小鱼数学应用题》和《用得上的经济学》四门课。其中,单科知识付费课程《小鱼魔法数学》4个月售出2万份。吴丽说:“我们看好的,是‘时间知道’通过几款内容逐步树立起的品牌效应,已经得到验证的快速的优质内容生产能力。”
新榜(ID:newrankcn)和“时间知道”创始人兼CEO闫鹏聊了聊他们做垂直内容CP的经验以及未来的规划。
“时间知道”创始人兼CEO 闫鹏
垂直赛道:亲子+女性+家庭
“我们正在经历建国以来的第四次人口红利期”,谈及为何将亲子内容作为重要内容部分,闫鹏这样回复。
在2018年初正式组建“时间知道”之前,创始团队曾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调研,其中一项是关于人口结构的调查。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预测,自2015年二胎政策试运营开始,新增育龄妇女将达到9000万人,到2020年的5年间将迎来第四次人口井喷期。
而互联网的普及和知识付费市场的成熟,加上互联网教育市场未来一片向好,正是入局亲子领域内容付费的好时机。
“时间知道”的创始团队3人有一个共同的标签,“父母”,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公司更偏向开发亲子共读的课程。他们既是产品经理,也是用户,对产品质量有更直观的感知,闫鹏相信,“敢让自己孩子用的产品才是值得信赖的”。创始人之一李蕾的孩子今年7岁,正是《小鱼魔法数学》的用户。
“时间知道”创始团队:从左到右分别为闫鹏、尚静和李蕾
以《小鱼魔法数学》为例,作为孩子父母,他们明显感觉到市面上已有的“幼小”年龄段的数学课程有青黄不接的现象,学龄前课程太幼稚,小学数学太应试,无法完成幼儿园升小学阶段的数学启蒙和两段教学系统的衔接,这才开发了《小鱼魔法数学》,引入排列、平均数、流程图等概念,更好地填补幼小课程系统间的教学空白。
《小鱼魔法书序》部分课程大纲
而《家的空间管理术》、《用得上的经济学》、《形象管理视频课》等,则是满足女性成长和家庭管理的需求,提升家庭场景下个体能力的同时,改善家庭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
新榜:你们三位此前的工作背景是什么,对创业有什么影响吗?
闫鹏:我们的职业生涯很像,都有过电视媒体人和互联网运营者两段工作经历,我做了8年财经记者,之后负责优酷财经的内容和运营,打造了两档商业对话节目《老友记》和《创业分子》,尚静和李蕾也都是互联网媒体出身。我们对内容制作有自己的挑剔和敏感性,也知道做视频课程和视频内容的差异,理解用户心理。
平台+CP:内容产出分工细分化
2018年初成立的“时间知道”,在知识付费的大潮中,已算姗姗来迟,但闫鹏团队有自己的看法:移动端和支付手段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消费市场已经被“教育”好,与此同时,平台日趋成熟,急需优质内容进场,“(作为CP入场)是时候了”,闫鹏说。
此前也有不少优质知识付费产品,但苦于缺乏宣发和运营能力,没有获得较大曝光。进入知识付费下半场的内容方与平台方,分工逐渐细化,平台提供流量,内容供应商负责打磨课程和精细化运营,闫鹏将其称为“借船出海”。作为第三方,CP更有能力和条件在某一垂直领域精耕细作,为不同平台提供课程产品。
在十点课堂,除了自有和分销的产品,MCN的产品也是重要来源。“有的MCN机构有成熟的流程,会自己录制课程。合作好处在于,平台只需要和MCN沟通,确认分成和课程方向,MCN则负责打磨逐字稿,确定讲师签约费。” 十点读书副总裁廖仕健说。
当然,与平台合作,不可避免品牌认知度被弱化,“时间知道”在成功打造几门课程后,除了强化品牌在平台上的曝光,也打造了一门幼儿免费阅读课“知妈故事”,用优质免费内容扩大品牌影响力。
新榜:为什么对知识付费有信心?
闫鹏:我们在长达半年之久的市场调研中,向一二三线城市的十八九家高校发放了2700份调查问卷,想了解这一人群如何看待知识付费以及消费预期。平均下来,大学生每月愿意在知识上的花费在500-800元间,这样的结果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
新榜:你们如何做内容推广?
闫鹏:一是复盘,二是前瞻。复盘是总结课程经验,前瞻就是和平台共同找到用户的需求点,对平台而言,找到需求比存量需求更重要。
产品打磨:有网感、开放、知识锚
《小鱼魔法数学》是“时间知道”的第一款产品,也是明星产品,打磨时间长达两个多月。
“时间知道”为每个课程配备了一名“超级策划人”,由她们全程跟进课程进度,团队其他人则作为参与者,加入到每门课程的制作环节中。
时间知道的“超级策划人”
《小鱼魔法数学》主讲人于晓婓曾是学而思的奥数明星讲师,超级策划人需要和她一起,对线下转线上的语言进行编码和解码,用更符合视频课程的讲解型语言进行授课,同时,打磨课程大纲,使其更具传播属性,最后才是调整线下课程的互动式语言,重建课程节奏,增加趣味点。
这三个月,“时间知道”都在重复“打磨、修正、迭代、交付”的过程,每一版课程需要在内部小群中反复“找茬”,邀请朋友参与内测;同时进行自我推翻,即重新预设自己的身份背景,模拟其使用反馈,以确保产品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如一二线城市父母和四五线城市父母,以及高知家庭和农村家庭。
“时间知道”在打造在线课程时提出了一个概念:价值锚,即硬知识或跨界知识,没有价值锚的产品无法成为一款知识产品。从人的角度而言,要有个性化知识,即讲师的个人经验总结;从知识本身来说,则是要提供硬知识,帮助用户建立知识坐标,而非单一知识点;更重要的是,知识要足够形象化、具体化和人格化,比如作文课提出的“五花肉写作法”,用“硬知识(瘦肉)+描写(肥肉)+硬知识(瘦肉)……”的方式打造语言节奏感。
新榜:“时间知道”如何选择课程讲师?
闫鹏:我们的老师也叫“知识合伙人”,选择的时候考虑四个方面。
人设:合理、有网感、年轻化。如《超级作文课》主理人猫博士,是复旦文学博士、高考作文满分、她的学生曾获得不少作文比赛的大奖。
心态:课程老师对知识付费要抱持开放和认可的态度,这会让合作可持续。
有信仰,即相信互联网可以改变知识传播的方式。线上课程是孤独的,得不到即时反馈,课程老师要有信念感,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线上课程做好了可以影响更多人。
动机:纯粹,赚钱不是唯一目的。知识付费的本质还是教育,除了挣钱外,我们希望老师也有改变世界的梦想,比如“改变大多数用户对数学的恐惧感”。
新榜:融资之后有什么计划?
闫鹏: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人才,我们需要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和更棒的超级策划人。
二是讲师IP的深度孵化,如线下活动、内容出版等。
三是搭建平台,以扩大选题方向,为我们自己的内容提供更多机会。
新榜:起名“时间知道”有什么特别意义吗?
闫鹏:好的产品需要时间证明,正如我们的英文名字Time Will Tell,产品的价值感和用户的收获感,通过时间的长尾自会如期绽放。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