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一个5个人的小团队,因为我们做运营的同学经常看“微推客”的文章,所以也想聊一下我们的经验。当然,我们也不否认,也想得到大家的认可。因为产品做得还不错,而且完全免费,所以才敢在这里聊聊我们的运营经历。
首先介绍下我们自己,让大家知道我们做的是什么。ProcessOn是一款在线作图工具,大家只需要有一个浏览器即可制作流程图、UML图、网站原型设计、组织结构图,思维导图等等。当然,我们也常说自己是一个“在线版的Visio”,因为它不像Visio那样需要下载安装,也不需要花钱买授权。想用的时候,直接打开浏览器就可以了,当然,除了这些我们最重要的就是支持协作,多个人可以针对同一文件进行编辑,也不能来回的发邮件确认了,所以在用户体验上,我们做的比Visio要好的多。
我们团队负责运营的郭晓力同学之前做过很多家网站,也非常熟悉SEO。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带领我们把注册用户也从0发展到20万,其中还有近5万海外用户,当然,这点成绩对一般的APP来说,算不上什么,但是仅仅做PC端的推广,而且还是一款工具类产品,我们觉得挺自豪的。90后的郭同学常说一句话,做工具类产品的创业,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实用,不仅能帮助用户解决问题,还要让用户觉得“爽”。虽然我们团队人不多,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愿景,就是想打造一个“一流高效的作图工具 + 图文版的维基百科”。
其实2011年5月初,我们团队开始决定做一款基于浏览器的作图工具,当时我们用了4个月左右时间就内网测试上线了,第一版上线时就是一个体积很大的Flash,通过这个Flash可以做一些基本的图。虽然用现在的眼光看,这一款产品有些“粗糙”,但是在当时看来还是非常赞的,因为微软的Visio占据的市场份额太大了,很多用户第一次体验这个产品的时候,都觉得不可思议,竟然可以不使用Visio,用浏览器也能画图。
如何获得第一批天使用户?
我们第一版产品在2012年2月6日下午内测上线,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注册入口,全部是封闭式的邀请注册。在2月7日凌晨,一位来自意大利的马士基航运公司流程主管William Olmstead成为了ProcessOn第一位注册用户。
其实,我们的第一批天使用户基本都来自LinkedIn,当时国内没有人知道这款产品,也没有人用。我们用一个相对比较笨的办法,就是在LinkedIn上,一个一个的加好友,然后逐一推荐我们的产品。就这样在几周的时间内,陆续注册了几百位用户。这个时候,其实都是摸索阶段,因为产品还不成熟,我们在运营上也没任何经验,就只能用最笨的办法。
在跟初期的用户不断的沟通之后,我们不断的优化和完善产品,不久后我们就推出了一个Chrome的插件。前期主要就是通过linkedIn和谷歌商店,然后国外的用户数,就开始了稳步的增长,在2013年6月份正式上线的时候,ProcessOn的总用户数已经差不多3万人,而且90%以上都是国外用户。目前,我们已经推出了中、英、葡、德、意等5个不同的版本。
 
不过,随着国外的用户数稳定增长,我们的信心也变得越来越足的时候,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是,之前所有付出努力会付之一炬,不复存在。
使用新技术,忍痛放弃最早的版本
随着ProcessOn的不断完善,以及N+1次的和用户交流,我们感受到Flash版本的设计器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使用前必须安装Adobe插件不说,由于本身体积很大,每次做图前加载时间长,还有其他弊端问题等。那个时候HTML5刚在国内盛行开来,我们内部多次讨论后,忍痛决定放弃之前做了一年的Flash设计器,基于HTML5重新开发一版新的设计器。对整个团队来讲,放弃一年多的努力,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毕竟已经投入很多的人力和财力,还有整个团队一整年的心血。
其实,总的来说,就是用户体验跟不上,大家都知道,用户体验对产品来说意味着什么。不改就得死,所以说什么都是枉然。经过一年的时间,大家也逐步了解了这个产品,而且拥有3万多海外用户,也说明我们的产品做得还不错。因为国内在这个垂直领域还没有团队在做,所以必须抓住这个机会。但是,有一个最严峻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因为国内的用户基本上没有在线作图这种习惯,而且很多都是专业用户,所以他们大多都接受不了这种全新的在线作图模式,一块“硬骨头”再次放在我们面前。
工具类产品的运营:从0到1的艰辛
当初,ProcessOn在国内推广的时候,这个领域完全是一片空白,当然,对这种工具类产品的推广我们也没有太多的经验。而且,国外的经验也无法照搬到国内,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
因为ProcessOn最终提供给用户的是一张图片,所以做关键词搜索基本上很难,而且当时大家对在线作图方式也没有这种意识,所以做常规的SEO也没什么太好的效果。所以,我们真正开始了工具类产品运营和推广的探索之路。
第一,从竞争对手那里“挖”用户。ProcessOn的整体定位就是一款在线作图工具,而与之对比的就是Visio这个庞然大物,当然很多人也把我们的产品称之为“在线版的Visio”,这也说明我们的用户群是高度的相似,所以在确定好对手之后,我们就会开始关注很多Visio的论坛、社区、QQ群、各种下载站等等,发现用户在吐槽对手的评论之后,就在下面评论,然后推荐我们的产品。前期的话,整体来讲就是不断刷对手的评论来提升我们的“存在感”,让更多的人知道,有一款在线版的作图工具可以解决Visio的很多“痛点”,即使用户记不住我们的名字,起码在他们心中留下一个印象。就这样逐步的,我们打开了ProcessOn在百度上搜索量,剩下的就是靠产品和用户体验了。
当然,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作为一款专业性的工具而言,Visio绝对是独一无二的工具。但是大多数人,甚至大多数企业用户基本很难用到它的大多数功能,甚至很多人就是偶尔用一次两次。当然,我们也没有进行赤果果的攻击,就是告诉大家,除了Visio之外,我们也是一种新的选择。说白了,就是找到竞争对手的的弱点,“另辟蹊径”让更多的人知道你们的产品,慢慢的积累自己的知名度。
第二,前期先不做大型的媒体公关,专注个人网站或者博客。我经常把这种方式比喻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很多产品最开始的时候,就是投入很多的资源去做媒体推广,当然,我们不否认这种方式很好,尤其是在品牌塑造上。不过,这种方式最大的问题就是“烧钱”,但是对我们这样一个小团队而言,这种方式显然不是我们能“负担”的事情。我们就将注意力集中到推广产品之上。
因为ProcessOn这款产品在国内属于最早的开拓者,我们方法就是请他们先试用我们的产品,如果觉得不错,就给我们推荐一下。很快我们就获得了很多个人站长或者知名博主的关注。我们早期的经验就是,专门做一些小网站想对要容易很多,而且效果也更好。对大型的组织或者媒体来说,这点其实非常难做,于是我们就将进攻的主力集中在一些小的网站和个人博客上,包括异次元、大前端、优设网等等,虽然这些网站并没有非常大的媒体影响力,但是他们的用户刚好也符合我们的定位群体,就这样,我们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ProcessOn被国内近100多个个人博主或者网站推荐,而且在2013年,我们每个月的月增长率都是超过10%。不久后,国内的用户数正式超过国外,在2014年5月份,用户数正式突破十万。
第三,做科技媒体公关时,尽量产品在前。当用户数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再去做国内科技媒体的报道就会容易很多,因为你拥有了用户就基本上有底气了。我们也顺利入驻了36kr的氪空间(http://www.36kr.net/ProcessOn),后来36kr就报道了我们的产品,当天的注册用户数就超过了1000。此时,ProcessOn也正式迎来了高速的成长期,在产品得到认可之后,我们找到了微推客、i黑马、PingWest、猎云网、动点科技、凤凰科技等众多科技媒体,整体的套路都是一样,产品在前,先让这些编辑/记者体验一下我们的产品,他们觉得不错的,而且觉得做的事还挺有意义,基本上都会报道我们一下,即使不认可我们,也不做花钱公关。产品在前,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一旦记者认可你的产品,基本上报道就是顺理成章的。我们很少报道自己的团队,因为对工具类产品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这款工具能不能提供给用户价值,而不是你这个团队有多牛。总的来说,放低自己的姿态推产品,事半功倍!
第四,在搜索引擎的优化上,转变思路。不再局限于“ProcessOn”这一关键词,而是变成我们的功能亮点,比如“在线作图”“在线做流程图”等等。对很多用户来说,他们对ProcessOn这个关键词并没有任何的概念,所以做百度排名价值就不是很高。
于是我们就开始转变思路,做一些解决用户实际问题的“关键词”。因为ProcessOn最重要的价值就是体现在作图,包括流程图、UML图、网站原型设计、组织结构图,思维导图等等,我们就开始针对每一项功能做优化,当用户需要制作流程图的时候,就能看到我们这款产品。现在用户在百度中输入“在线作图”“在线做流程图”,就可以看到ProcessOn出现在很显眼的位置。 
特别说明一点,因为我们对“在线作图”这个关键词优化比较多,所以百度搜索直接将我们的title给改了。
 
当然,最后我们还是想说,做工具类产品,最重要的还是要靠用户的口碑传播。大家都明白,现在是用户体验为王的时代,产品的推广做的再好,如果用户不认可也是不行的。所以,在任何时候,我们都非常重视用户的反馈。而且从开始做产品到现在,我们最重要的增长点,就是来自于用户的口碑传播。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当今时代,互联网也算是竞争最激烈的行业,技术门槛不高,如果做得不错,很多山寨产品也会蜂拥而至,而且还有很多互联网巨头在一边虎视眈眈,创业团队稍有不慎,就会落得一个“粉身碎骨”的下场。我们深知这一点,所以,我们团队会针对用户的反馈意见给出最及时的反应,其实,QQ群中用户的每一次发言,都会被细心记录到一天的工作安排之中,我们的所有的技术人员都在用户群里,随时处理这些用户的问题,并实时将后台的程序进行更新优化。其实对互联网时代而言,速度甚至比质量还要重要,而且用户的需求也是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因此我们不追求一次性满足用户的需求,而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升级迭代,让我们的产品做得更加的出彩。
非常感谢微推客,给我们这个机会介绍一下我们的产品,以及我们一个小团队在这两年的运营故事。实话实话,我们到目前为止还不知道应该如何找到盈利模式,但是有一点我们很确定,没有用户,谈什么都是虚的。
https://www.processon.com 对以上故事有兴趣的,可以看看他们的网站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