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十一月,
过了“抓壮丁”的招新季
就到了“抓新生赛评委”的阶段
作为大三的老学姐
小编也难逃“魔掌”
在看完了十几场的萌新辩手比赛后
小编的心里是有些崩溃的
打比赛萌新们
除了可爱和充满朝气外
还会不停的犯同样的错误
所以
又得老生常谈一些萌新易犯的错误了。
01
幸存者偏差
辩题:富余的社会资源更应该用来建设民生/投资未来
反方: 我方已经说过, 1961年,美国“阿波罗”计划开始实施,到1972年结束时花掉了240亿美元。但是240亿美元随后带来了高达几千亿美元的民用市场。这还不能证明投资未来的收益大吗?
正方:我方已经说说过,我方不是质疑您方的这个数据,但是请您方不能通过这个数据并不包含那些投资了但是打水漂的项目呀!
在这个回合中,反方同学的论证便存在幸存者偏差的问题。所谓幸存者偏差,指的是,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在这里反方同学只论证了投资未来成功的案例收到的回报,没有和失败的案例一起综合论证,使得论证难以成立。
02
举证责任问题
辩题:中国大陆应该/不应该提高国际学生入学门槛
正方:我们提高入学门槛后,严标准可以使得更多的质量较高的国际学生进入中国,这何乐而不呢?
反方:对方辩友,您方怎么保证提高标准后一定会有更多的优秀学生来到中国呢?
正方:您方怎么论证不会呢?
这几乎是新生赛场上最常见的对话,往往也会使得观众大笑。
在这个回合中,正方同学明显的没有负起举证责任。
一般来说,哪一方提出的议题,或哪一方会因为某观点而获利,哪一方便要负起举证责任。需要注意的是,单纯的质疑是并不需要承担举证责任的。
在这里,由正方同学提出来提高门槛会使高素质留学生数量增多的观点,且明显如果得证后正方获利,所以举证责任在于正方。而提出质疑反方同学,并不需要负起举证责任。
03
强达共识
辩题:年轻人更要争对错/输赢
质询环节
正方:请问对方辩友,年轻人正处于人格形成阶段,是不是对于对错的分辨能力较低?
反方:年轻人确实处于人格形成阶段,但是……
正方:好,那今天我们已经打成了共识,年轻人因为其所处的人生阶段,对错分辨能力较低。那么在请问对方辩友了,对于对错的分辨能力较低的年轻人来说,是不是更要争对错来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呢?
反方:对方辩友,不要急嘛,我先回答您上一个问题
正方:请对方辩友正面回答我的问题。
这样类似的场景几乎出现在每一场新生赛的质询环节。往往是被质询方几乎才说了十几秒,啥都没有回答呢,就被质询方打断,打成了一个所谓的共识,然后就自顾自的讲下去。
等到被质询方再次回答问题时,便会说,我先回答你的上一个问题。然后被打断……恶性循环。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大多是因为辩手场上不听对手讲话造成的。一味的只按着之前准备好的攻防或者学长学姐灌输的论据打,使得比赛经常出现好像鸡同鸭讲的场景,极为可怕。
04
强升价值
这个问题同样几乎出现在每一场的新生赛中,其基本表现形式为在四辩结辩是这样结:
今天对方辩友的论述有以下几条漏洞1.2.3(一般并没有真的在总结漏洞,而是之前预设的攻防)
接下来我来陈述一下我方观点1.2.3(基本三四句话,一辩稿的精简版)
最后,我们作……我们要……,为了……,我们要肩负起……责任……
最后这几句话,一定要用播音腔,要说的慷慨激昂,践行站在宇宙中心互换爱的主旨。
这里犯了强上价值的错误。
这个问题和上一个问题出现的原因差不多,也是因为辩手场上不听对手讲话阅读比赛能力较差造成的。只不过,这种情况下出现的问题是,在四辩还没有完成自己的梳理比赛时,为了上价值而强上价值。实际上,这时的价值,在评委耳中基本都是忽略掉的。
不是说四辩结辩不要上价值,反而,在一些辩题中,价值是重要的打点。然而这里的问题是——在还没有梳理好自己比赛时,或者辩题的价值属性没有那么明显时,为了达到所谓的有文采,有感染力而强行上价值,其实是没有太多实际意义的。毕竟,你的逻辑不通,论证不充分,再高的价值,也是空中楼阁罢了。
今日话题:
你还在新生赛中遇到过萌新的其他问题吗?在下面留言告诉阿辩吧!
我们将从点赞前五名的评论里 挑选一名幸运粉丝送出奖励哦!
长按图片 参与桃李星球活动
更多惊喜等着你哦~

想让厉害的大神带你飞?
想加入我们搞事情?
想随时随地搜到辩论干货?
点击下方图片,我们时欢迎你~
责编:鱼晓歆
审核:平台家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