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开辩论队已有一段时间,本以为会渐行渐远,但学妹的一通电话又勾起了些许回忆。写点东西,希望可以为他们带队提供一些参考。先讲问题,再提供个人见解。
基本上带队的学长姐可能会在学弟妹比赛的时候发现这些问题,备赛的时候聊的很好,感觉学弟妹们场下说得也不错,可为什么上场后就变了?

原因可能有很多,这里有关怯场的问题小编就不多说了,这里聊点训练过程中容易被带队学长姐忽视的情况。

首先,训练就是比赛,而且是有仪式感的专业辩论比赛。不知是不是普遍现象,小编见过许多队伍的训练是“奇葩说”比赛模式,没有时间没有规则,所有人纠缠在一起,每个人都畅所欲言,没有限制当然很好,但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1.没有时间观念
在正式的辩论比赛里,各个环节的具体时间是固定的,不养成严格的时间意识很容易出现把质询打成申论的骚操作。
2.自以为是的奇论
当然,小编不觉得奇论是不对得,辩论打到一定程度尝试一些更有深度有操作难度类似武大的立论当然很好,但却并不适合学弟妹。况且出奇是为了制胜而非制笑,许多新人们想出来的奇论往往只是包辩题:“应不应该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反:“我方认为不应该降低,应该取消未成年人保护法。”
3.自以为正确的破题
以最近一段时间学弟问的一道辩题为例:如果世界发明了一种可以让技术倒退千年的科技,作为研发人员的你们,是否有权利使用?在“奇葩说”的训练模式下出现了许多题解:科研人员应该比普通人聪明,他们有能力让时间倒退也能让时间回来,我们要不要尝试;科技是福还是祸,是福不倒退,是祸倒退;科研人员是否有权利为普通人做决定。这么多的题解出来了,哪一个适合正赛?哪一个不适合?对于老辩手这不言自明,萌新而言就困难了,不知道得回去问自己学长姐。
4.缺乏正式辩论中的基本操作
在新人比赛里出现断言的情况非常多,只有议题结论不给理由,缺乏基本的论证意识。这种奇谈怪论在老辩手手下可能一轮都撑不住,但缺乏基本操作的新人很有可能打到最后都破不掉。
有关训练的建议:
1、新人们对辩论的仪式感是从学长姐那里来得,老辩棍蓬头垢面跑来指导就别要求新人重视辩论。

2、不要越俎代庖灌论点,有些坑是新人一定要摔得,有些错是新人一定要犯得。灌论点模式极有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新人不会操作打得一塌糊涂,另一种是新人侥幸赢了后放弃自我思考,反正听学长姐的就能赢,自己永远得不到成长。在训练中让新人反复打一道辩题,新人会自己发现操作上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待新人迟迟卡在某处学长姐再给予适当的指点,效果会更好一些。
有关辩题的选择建议:
有条件的队伍可以选择打政策辩,毕竟在小编看来,辩手最好的成长模式就是先在政策辩中多学一点知识多看些资料,再慢慢接触传辩。如果做不到,适合新人的传辩辩题基本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要素:
1、定义明确,
2、范围小,
3、能学知识。
如:共享单车的迅速普及对城市道路健康发展利大于弊/弊大于利;网络经济是不是泡沫经济;消费升级/下沉会是中国大陆未来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应不应准许绝症病人进行实验性治疗之类都是不错的选择。
至于人生路上拿起(放下)比放下(拿起)更容易;人生是否应该追求完美之类太大太泛的辩题就别让新人打了,人都没生过聊什么人生?一者新人在碰到这类太大辩题会不知从何下手,再者打完之后也不见得能学到什么知识。
有关带队学长姐:
带队的人往往不需要是最强的人,但至少要是最有自知之明的人,学弟妹是第一次打辩论,你是第一次带队伍,有不成熟的地方很正常,不懂装懂最后不仅害了自己更害了学弟妹;重视传承,历届的学长姐永远是辩论队的宝库,有哪里不懂不理解及时向学长姐求助。如果学长姐不方便也没关系,总有一些热心的前辈愿意提供帮助,像阿辩的辩论私教就是不错的选择。

点击图片了解
新人比赛比较实用的小技巧:
1、尝试把陈述句变疑问句
拿奇葩说中神仙打架的那一期举例:奇葩星球新技术,可以让全人类大脑一秒知识共享,你支持吗?
最后一段对抗是蔡康永老师对决薛教授,在个人的观点里,比起蔡老师的申论,他最强的一点是找到了那段申论中的需要辩护的对象:学不起知识的孩子、没有专利的无产阶级。言外之意就是你们投对方票的时候想好了,那些无产者也许再也没机会学习,他们也许会因为没钱治病躺在家里等死。
个人认为如果要反驳掉这样一个论,最先需要做的便是破掉场上的氛围,拜托我们还在恐惧那些人会死掉呢,你和我聊什么知识产权?而比起直接用陈述句反驳,更好的做法是:
蔡老师刚刚讲的很有道理,我听到那些比较惨的人也感到心痛,不过在听对方论述的时候我有点好奇的是,知识是从哪里来得?是不是人研究生产出来得?生产知识是否需要成本?一键共享后,生产知识的人是否还愿意生产知识?当那些能够生产知识的人不愿再生产知识时,我们再想学习知识要去哪里学?
值得注意的是,问句之间的逻辑是层层递进得,只能快观众半步,否则在问完“知识是从哪里来得”后直接问“生产知识的人是否还愿意生产知识”会有一种怪怪的感觉。在这样一种留白的问句里,观众会逐渐走出对方辩友营造的语境,这时再讲自己准备的东西往往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2、怪论点不怕压,怕捧
拿前几日一位学弟问我的一个问题举例:
网络经济是泡沫经济。“因为泡沫经济是政府加大管理力度的经济,政府对网络经济的管理力度愈来愈大,所以网络经济是泡沫经济。”怎么破?
不要讲对方辩友你错,因为结果往往是铁皮不怕开水烫:可是我就这么觉得啊,你能奈我何?
要讲对方辩友对:

嗯,管理力度愈来愈大得是泡沫,对网络经济的管理力度愈来愈大,所以网络经济是泡沫;现在房价的调控措施也越来越大,所以房地产是泡沫;去杠杆的过程中也在调节股价,所以证券业也是泡沫。请问你有什么不是泡沫?这时往往能够打痛对方,让对方不得不回守己方论点。
最后,对带队学长姐而言,有些人认为辩论是信仰,有些觉得不过是场游戏。如果是前者,希望此文能帮到你,后者的话,就当小编刚刚在胡诌吧。
以上

长按图片
参与桃李星球活动
更多惊喜等着你哦~


想让厉害的大神带你飞?
想加入我们搞事情?
想随时随地搜到辩论干货?
点击下方图片,我们时欢迎你~




END
责编:Yoki
审核:平台家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