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辩手心里,输赢就是天大的事。

他们紧绷而敏感的神经会注意比赛的每一个细节,手握“生杀大权”的评委,自然是关注的重中之重。

 

场场有本难念的经,不少学校都曾有过辩手不满评委的情况,网络赛事也没能幸免。

01

评判态度

大林总是一丝不苟做着笔记,生怕漏掉了评委点评过程中的哪一个要点。他总是这样对每一场比赛都极其认真,当然对输赢也很在意。

 

大林所在的城市辩论资源并不丰富,他也没有多余的钱去参加各地的辩论培训活动,只能通过网辩来提升自己。

大部分情况下,不论结果如何,只要评委言之有物,他都可以接受并针对评委提出的意见针对性改进。但这一次,大林不服气。

 

“评委没有给出任何可靠判准的情况下判我输,我很委屈。他只抓住了我结辩时候的一句话,述票点评的时候就一直说。我很怀疑他是不是只听了结辩。”

 

短暂的愤怒之后,大林只能劝自己说,多数网辩评委还是很敬业的,只是偶尔碰到不认真的评委,不值得为这一场难过。

云子的想法则恰巧相反,她比赛参加得不多,但简直像个魔咒,仿佛她参加一场就会碰到一个不太称职的评委。

 

“太多LJ评委了,有的只听结辩,有的只听开篇立论。”云子说她偶尔会在赛后和几位评委私聊,问问他们在投票环节之前的讨论中,都说了些什么内容。

如此一来,谁是认真听比赛,谁是划水,就很容易知道了,“不过比赛多得是,没必要为这一场两场较劲。”

网络在跨越空间、给辩论赛带来便利的同时,只能听声、不能见人的设定让大家无法得知屏幕对面彼此的状态。

这种不踏实、不安全感,让很多辩手生出质疑评委有没有在认真听我们说话?会不会在同时做着其他的事情?会不会一个分心就漏掉我所讲的重要观点?

 

网辩评委面对质疑表示可以理解辩手的心情,但也表示,网辩评比赛的认真程度一般来说比实体赛要低,这也是无可奈何的。

即使自己愿意安安静静待在房间里,专心听一场比赛,也架不住偶尔父母、家里来的客人会“搅局”,也有可能一次突然打断所导致评委漏掉的内容,就会影响给分和判准。

 

评委所说的情况能得到辩手理解么?

对网辩要求较高的辩手认为,一场比赛最多1个小时,预留1个小时不是难事。这种分心不能算是“可被接受的人之常情”。

佛系辩手则认为,只要不是主观上不重视、故意划水,偶尔出现意外情况也难免。

 

辩手的不踏实、不安全感,一方面来自网络本身的特点,一方面来自对评委的不信任。

 

某些赛事在设置比赛规则时,也格外注意这一点。CDA比赛允许申诉,所以强制要求评委写比赛记录,这将在申诉的时候作为决定申诉是否通过的材料之一。

同时,许多评委也正通过自己努力,喂辩手吃一颗“强心丸”。

(某网辩评委的比赛记录)

对于辩论资源匮乏的队伍,能报上名的网辩就是他们这一年和辩论为数不多的交集,也是他们把热爱全情投注的地方。

有些因毕业、考研而即将离开辩论的辩手,这场平淡无奇的比赛是他和辩论最后的告别。

有些实力充足、潜力无限的队伍,他们抱着必胜的信心想要冲击更好的成绩,为了自己队伍长久以来的荣誉而战,为了自己这一年的输赢比而战……

 

每一场比赛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02

评委水准

最初开创网辩形式的前辈们,怀抱着的“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辩论”期望,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近些年来,除了辩论组织,各类资源丰富的辩论爱好者也开始举办大大小小赛事,且参与人数屡创新高。

 

中华辩论联赛、华语网辩赛、锋芒杯网辩赛、杭城辩论联赛、沧海遗珠网辩赛、微光冬季网辩赛、如晦杯网辩赛、深语伦理主题网辩赛、天印杯网辩赛、轻哲理网辩赛、诸子百家网辩赛、“X”网辩赛……

 

对于赛事主办方来说,到哪里找这么多评委则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

体量大的比赛,由于参与队伍多、比赛周期长强度大,需要大量的评委;体量小的比赛,由于主办方资源有限,能够请到的评委也不算多。

 

部分赛事要求每个队伍出1-2名随队评委,参加其他场次比赛的投票或点评,有些对于随队评委不做履历要求,有些会明确要求年级和曾获荣誉。

 

说到曾获荣誉,W同学非常火大。她曾在网辩遇到一个评委,“我本来单纯只觉得是个傻*,想找找履历阿Q一下,谁知道一百度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然后她和队友花了一个周在网上查该评委相关资料,发现简直只有名字是真的。

 

采访中,“锋芒杯”辩论赛的负责人表示,“锋芒杯”设有协调中心,其职责之一就是负责审核报名者和评委的履历。

去年“锋芒杯”初赛和复赛,协调中心抽检了其中40位的履历,后续比赛评委的履历则全部检查。

辩手在意评委履历真假,归根结底仍是因为看重比赛输赢。

唯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获得辩手的信任,才能够胜任“评委”这一角色。履历真假体现的是“德”,那辩论和评判水准就是“才”了。

 

笔者采访多位辩手,他们对评委总结起来有三点要求:听明白双方的观点,了解整个战场的局势,给出令人信服的评判标准。

 

几位赛事的负责人承认有些比赛的随队评委质量良莠不齐,即使认真听比赛、做记录,也会出现听不懂、不了解、不知道怎么评判的情况,比如:“我没听懂*方,所以我把票投给了另一方”。

 

针对这一问题,有几种不同观点:

1.“听懂”这是作为评委最基本的职责,评委和观众的区别之一就是观众可以听得云里雾里,但是评委必须有能力拨云见日,做不到的人没有资格担任评委;

2.“讲清楚”是辩手的基本素质,常规论点如果都讲不清楚,别怪评委,基本上还是自己菜的原因,所以“听得懂听不懂”完全可以作为评判标准之一;

3.当然也有秉持“各打五十大板”原则的。

 

对于一场比赛来说,“听懂”是最基础的环节。如果评委不能做到了解双方的论点,就更别提“了解整个战场的局势”了。

了解整个战场局势,评委需要仔细观察两方论点的展开、攻防,分析每一个问题的目的、指向和效果。

 

一位有多年辩论经验的网辩评委表示:评委得分析清楚双方的战术意图。看看其中一方是否识别出了对手战术意图,并且加以攻击。我不跟你聊需求性,不是我不能聊,而是我不想聊,评委得搞清楚我是被打走的,还是我自己要走的

 

点评的时只说“我听到了正方一个点balabala很好”“反方大概讲了三个点balabala”,而完全没有全局观念,不能把这些棋子汇聚成一盘完整棋局的,在一部分辩手看来不能算作合格的评委。

 

前两点都是在为最后环节做铺垫——给出令人信服的评判标准。

比赛的失败方能接受因为自己没有展现好而输,却不能容许评委过多心证影响其判准,比赛的胜利方当然也不希望仅仅是因为评委过度脑补而让自己“幸运”赢得比赛,说出去也不算是光彩。

 

但“令人信服”这四个字不好解释。辩论的评判很难,就在于这是由若干个互相矛盾的、不断叠加的、主观的评判标准组成的。要想让自己的判准真正做到让双方辩手都信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非常典型且让辩手绝对无法信服的说法,是“这个辩题我打过,正方这么解释是不对的”“这个点你不应该这么讲,而应该balabala这么讲”。

评委可以提出更好的立论或是反驳意见,但当评委以“没有这样讲所以”为理由判某方输比赛时,辩手很大可能会选择申诉。

 

关于申诉,不同赛事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不同。

 

杭辩7.0在报名公告上写明“评委判准不可作为申诉理由”。

 

部分体量较小的比赛干脆没有设立申诉制度:“我们只能处理有限的申诉,那这种情况,还是直接不开的好。”

 

接受申诉的赛事负责人表示,“会要求队伍出具一个详细的申诉说明,根据不同情况加以判断。如果评委的评判完全只看这一个点,且评委只是认为自己的更好而没有考虑辩手自己的观点是否有问题的话,我们会受理这件申诉”。

 

而在很多情况下,工作人员在面临申诉的时候也很头大。

因为每一次都是独立的、特殊的,每一件申诉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手和评委的权益都应该合理受到保护,这对工作人员来说不仅是增加了工作量,更加重了心理负担。

03

理论与实践

最近辩论圈有一场大讨论,许多人参与进来,提出了现阶段在评判过程中的各类现象,更有心人剖析问题、给出解决方案。

 

在笔者看来,面向问题本身的争论是有益的。

“辩论”这一活动形式本来就是通过双方不断思考、说服,来获得对辩题所涉及内容的深入理解。深谙这一道理的辩论中人,最有能力将其运用在改善辩论生态。

 

希望大家的争论过程有理有据、大家理性探讨,并得出可指导实践的集体智慧。

 

判准大讨论。

不同评委看重比赛不同的部分,而究竟什么样的判准是相对较为合理的?这当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例如辩手要有风度,但是风度是否应该作为比赛输赢的判准之一?

 

辩论方式大讨论。

大陆地区辩论发展了二十多年,出现了一些逃问题、扣帽子的技巧,出现了“接一下”“拉平了”的常见词语,出现了“这是您方论证义务”“现在在我方的战场”的惯用话术。

这些方式是否妥当?在辩论中是否有存在的必要?该发挥什么样的功能?

 

辩论赛评判制度大讨论。

一票制还是多票制?多票制应包含哪些发方面?

大众评委OR辩手评委OR按照比例分配?大众评委怎么选出?大众评委和辩手评委的投票机制是否一致?不一致该各采用哪种模式?

 

有了规矩,自成方圆。

 

如果能通过讨论形成一条有弹性的参考线,自然可以规范辩论活动中各方的行为。

辩手们起码不用再费尽心思研究某评委的喜好,仔细琢磨怎么投机取巧,相比于迎合某几个人的口味,笔者更愿意看到辩手专心研究真正有深度的内容。

 

现有一些已存在的方式,也可以考虑推广到更多赛事。

例如评委的比赛记录和判准公示制度,对比赛而言更有利于处理后期申诉,方便本场辩手复盘;对整个辩论而言,则是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料。

结语

以谢宇学长的一段寄语作结:

对外,大家不要造神,不要无脑信神,对内,大家不要膨胀,不要自欺欺人。不盲目不迷失,多思考多成长。这样,网辩才真的有营养,最后祝大家以辩促学,以辩会友,胜人胜己,成长成才。

桃李约辩等你来:

网辩报名没成功???看这里

当天约当天打,

新的赛制、积分和排名

等你来解锁

最新桃李约辩榜

积分前三名:

23号薇薇:58

149autumn:47

3号狐狸:36

长按图片 参与桃李星球活动

更多惊喜等着你哦~

END

责编:谨诺

审核:平台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