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产品都在运营核心用户,但也遇到过问题。之前写过一篇文章(一个运营妹子的真实案例 | 做运营“卡住了”怎么办?),我们也是按文中的方案在执行。
一个月过去,取得了一些进展,也算完成第一步。第二步的问题,我们也有了方案。
本文说的是运营核心用户遇到的难题,我们从头开始完整梳理一下。
核心用户的价值:

  • 对产品整体有带动作用
  • 直接获取用户反馈
  • 协助运营人员的工作
  • 对外品牌传输

运营核心用户的重要方式是群。
运营群的难点:

  • 活跃度低
  • 覆盖人数有限
  • 互动形式单一
  • 用户主动性差
  • 管理成本高


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社群运营。
一句话解释:鼓励用户自发组织社群,官方给予培训、招募和奖品支持。
其中关键因素:

  • 社群的所有权是用户,最大发挥用户积极性
  • 官方给予社群支持,不要求在产品上活跃
  • 社群人数规模维持在100人以内
  • 官方尽可能增加社群数量,并保证活跃度
  • 如果产品上有社群活跃的载体就更好了


我们这么做了一个月,成果是:

  • 人数:30个社群,覆盖2800人
  • 活跃:80%的社群有线上/线下活动
  • 收益:每个活动都在产品上反馈
  • 传播:每个人都在朋友圈传播活动


但我预感瓶颈会来,原因是:

  • 人数增速变慢
  • 管理成本增加
  • 缺乏产品落地


如果不改变现在的运营模式,这个项目很可能就会停滞,覆盖人数停留在几千人,与数万量级的预期不符。
我的解决方案是,建立完整生命周期的社群生态体系。见下图:


具体解释一下上图:
1.初建①规则:明确准入制度,开放给用户自发创建,官方不介入管理②思路:低门槛吸引社群成立和加入,在不增加运营成本的基础上,最大化增加可转化用户基数
2.成长①规则:社群成型并开始活跃,官方接入参与培训,协助推广展现②思路:有潜力、高速成长的社群,需要更多关注和支持
3.核心①规则:做好日常沟通和维护,资源重点倾斜②思路:高产量、高活跃度的社群,能将资源价值最大化
需要注意的问题:

  • 每一步的晋升标准怎么拿捏
  • 是否需要有降级机制
  • 如何让用户感知这个体系
  • 没有产品的落地怎么办


这些就要根据具体问题来分析了,我只说一下产品落地的问题吧。
这种运营模式,如果有类似豆瓣小组、贴吧、Same这样的产品落地是最好的,因为这个生态过程都可以在产品上完成,如新建一个小组,然后拉人、发帖、做活动,再慢慢养大。


可惜大多数情况是无法满足这点的,因为要求产品投入的成本太高,不只是研发方面,还可能会影响产品整体的定位,毕竟这是个大模块了。
我计划先把群体量级做起来,印证模式可行,再提产品,这也符合我「运营先行」的原则。否则什么都没有就开发产品,没理由。
以上就是我们应对问题的解决方案,从本周开始执行。由于没有前车之鉴,我们不知道效果如何,后续会在这里反馈给大家。
后续文章请继续关注微推客。
#专栏作家#韩叙,微推客专栏作者,个人公众号:运营狗工作日记 ,欢迎大家关注~从业10年的运营工作者,一直在互联网产品运营的路上,曾任百度高级产品运营师,目前担任猫眼电影产品运营专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