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婷婷的勇敢世界

 一场高调的“离开” 说起            

                 

最近,有一个很会炒作的女博主也遭遇了职场危机。既然是危机,也会用得上危机公关。

连续几天,从刷爆朋友圈的团队“毕业”照,到一线时尚杂志《时尚先生Esquire》的《离婚记》,字面说的是账号没了团队解散,但从精心策划的团队出镜,到精修过度的人物稿,不难看出,这是一线明星的豪华流量宣传配置。

存在感很强。这一次的“离开”,反而多了一种高调“归来”的存在感。谁会真想走呢?可观的流量带来相当可观的收入,或吹或黑的大众情绪波动之后:一切都是套路,来去都是生意。

1、女博主和她的生意

这几年,每年广告收入过亿。

但往前倒退两年,还叫马凌那会儿的女博主是缺钱的。2014年辞职创业拍电影,几个月后烧完投资人的400万以后公司关了。2015年欠着投资人的钱,带着裁员后的9人小团队北上创业,租一套民居既当办公室又当宿舍。

要不是后来因为公众号峰回路转,今天我们看到的博主和博主幼稚园的肄业生们,可能是另一个版本的故事。

时间回到2011年,那时候女博主还在南方做编辑。报社编辑的收入不是很高。北美出境游刷了3万,信用卡就爆了。回来连菜市场自由都没了,买个大闸蟹还引发了夫妻之间一场消费讨论。


罗一洋提醒说,“我们真的没钱了”。

“我太败家了,你后悔娶我吗?”

“要是我多赚点钱就好了。”

早年在女博主的文章里,前夫罗一洋都是以暖男形象出现的。


女博主是从2015年之后开始有钱的。

一切都是从网上账号开始的,一年引发八场论战,在一片口水声中疯狂吸粉。账号此前已发表的200多篇文章里,几乎每篇文章阅读量都超过10w+。广告报价高得惊人。

这是一个自媒体时代最热衷的故事,一人一笔,高效地积累起巨大的品牌和关注,评价其成功的重要标准是流量和与之对应广告价码。

纸媒黄金时代,她供职过的报纸的发行量最高突破140万,曾拥有员工4000余人;她只用一年,订阅用户就超过千万,但早期的写作者只有她一人。


爆红也给她和她的团队带来了新机会。柠萌影业的副总裁周元注意到争议背后她引发读者共鸣的能力,与女博主签下了两部电视剧的合约。

就在团队流量玩的越来越6的时候,旗下账号发布的一篇文章涉嫌故事作伪,随即公司账号关了。

一个月后,女博主宣布公司解散。



2、前夫罗一洋      

罗一洋才是真惨,离婚半年了,还被前妻的公关文编排成“废物”。

俩人关系好的时候,她在许多文章中赞美丈夫。4岁就认识的青梅竹马的爱情,“我爱的男人,要有一座贞节牌坊”,“他要对全世界狼心狗肺,只对我一个人掏心掏肺”。

俩人离婚的时候,女博主第一时间启动危机公关。

绞尽脑汁的起标题定调子,最终确定了传达“结婚是幸福,离婚是勇敢”的调子,编辑部觉得离婚本身是争议事件,标题不应矫情,朴素就好。


最后,那篇标题为《是的,我离婚了》的文章发布以后,很快就涌进来几万条评论,不仅没有掉粉,反而涨粉30万。成为账号2018年涨粉最多的一篇。

至今,罗一洋的百度百科仍然是,知名博主某某前夫。

2019年3月30日,女博主公司解散,在《时尚先生Esquire》的报道里,罗一洋直接被写成“废物”。

黑他不上进,不该对分割财产提要求。称他“只是做做家务,请个护工都能干。”压力大的时候,看见丈夫“不想聊了,得不到共鸣。”为了工作就近租一个新公寓的时候,“不想丈夫搬过来”。

罗一洋不是公众人物,没有流量,他的形象,是在女博主的文字碎片被拼接起来的。早年,罗一洋和女博主是报社同事,结婚之后,他在自己付了首付的房子,只写了妻子一个人的名字。


有了孩子以后,他花了很多精力照顾家庭,“将她乱扔的衣服默默地拿去洗了,乱扔的书一本一本地整理好。”

女博主创业的这四五年,罗一洋每天下班来接,“牵着手回家”。团队出国旅游的时候,他被同事撞见在深夜人生地不熟日本街头,趟着过膝的大雪去给她买一种桃汁饮料。

她在亲密关系上的分裂感不难理解:个人非常要强,对伴侣成长的一致性有强执念。希望对方多照顾家,但是又希望对方比自己有事业心。假如对方事业特别强,又会面临“两个强势的人到底该如何相处”这种难题。

比起自己的一团毛线,女博主写别人的婚姻就6多了。《GQ》杂志采访她的那天早上,一个体育男星出轨的视频被放出。女博主紧急和员工开会改题目,“读者只给我们一秒钟,如果一秒钟没留住他,就很麻烦”。她说。这是一种传播学写作,首先需要把自己的声音传达出来,“哪怕是错的”。

几周之后,她又发了一篇标题夸张到此刻已无法显示标题的文章,阅读量在几分钟内达到10W+ 。

 

3、月薪5万的女助理杨乐多

女博主月薪5万的女助理杨乐多可真是个宝。

她跟女博主说不爱了也犯不着离婚,应该在感情上更自由大胆一些。时尚那篇《某某离婚记》,也写到了一些细节,措辞艺术,大家可以去看看原文。

单纯从文字的角度,水准很高。

夫妇俩感情比较好的时候,罗一洋跟团队一起去日本玩。杨乐多能记得罗一洋深夜下楼买果汁的细节,评价罗一洋是“非常好的人”。女博主准备跟罗一洋离婚的时候,女助理又说她老公“很厉害,喜欢做一个废物”。

女博主公司内部,有一种江湖式的团结。

作为身边的人,杨乐多他们对老板的评价,无一例外的表现出一种坚定的维护之情。2014年她第一次拍电影失败,原深圳公司的8个人跟随她来到了北京,杨乐多也是其中之一。

2016年赚了钱的那个年底,女博主给员工准备了厚重的新年礼物,高额的年终奖加上欧洲12日游。

另外还每人发一个名牌包,是一线奢牌级别的。


4、记者杜强和他单价120万的特稿

如果不是时尚那篇《某某离婚记》,很难将特稿记者杜强和女博主联系在一起。虽然他们曾经是报社前同事。但两人的风格相去甚远。

杜强从业多年。他喜欢写那种有过边缘经验的人。

他有篇稿子后来乐视花了120万买下了版权,开启了非虚构作品变现市场的先河。他也就自然偶然的成为了媒体人中稿费最贵的那个。有人说在中国,能写这种稿子的记者不超过20个。

女博主的审美是顶级的。

她能找到杜强——中国媒体圈最精英的作者之一来给自己做选题。从文末的署名可以看出,杜强和《时尚先生》一起策划了这个选题并且派了记者去写,杜强本人也参与了联合创作,并作为唯一把关编辑输出了这篇文章。

文字本身写的很好很专业。但文字之外,这样聪明的文字出自杜强这种为了一个稿子可以去调研40天的特稿记者之手,又觉得很诡异。

单纯就新闻业务来说,这次写女博主的这个稿子,是没法发出来的:全文采写视角和采访素材,素材几乎全部来自女博主本人、女博主家人和女博主同事。

采访女博主之后采访罗一洋了吗?如何解读她**的财产上罗一洋也是普通人。他们之间为什么而分歧?采访投资人了吗?她亏了投资人的钱,投资人怎么看?商业上这个业务怎样收尾?

文章花大量篇幅刻画了她的委屈和不容易,可是这是一年挣几千万的、如果不出事还能继续靠兜售价值观赚大钱的委屈和不容易。



杜强的那几个知名作品所代表的专业高度,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新闻从业者的榜样。他科班训练出来,因非虚构类写作一稿成名,履职《时尚先生》,韩寒one特稿实验室、腾讯谷雨故事硬核,如今《某某离婚记》,是他再回时尚的第一个作品。

在时尚先生的微信公众号上,这篇文章很短时间阅读量就上了10W+。评论区放出了一些精选过的评论。在微博,对这篇文章的争议和信息对冲更为激烈。当日《时尚先生》微博账号也转发了这个采访,1天之后,他们又删除了关于这篇文章的转发,与之相关的公开讨论,也就随之消失了。



5、精英之间的鄙视链

在精英意识里面,情绪是偏廉价的。

山大毕业,专业编辑12年,精英式的学术背景决定了媒体人(女博主)的审美是不错的。她熟悉和深知网络环境中的大众喜好,深知“跟我们有同等智商和同等文笔的人不愿意去写这个东西”。

所以后来写的那些女博主式的、一篇一篇沸腾的爆款文,是需要在自己的朋友圈拉下脸来的。传统媒体精英看不上她的东西。当然,与之对应的,传统精英的内容在流量上也干不过她。



有前同事试图从她曾经的工作种类来解释,说她只是一个副刊编辑,“副刊编辑不是新闻工作者”。也有人干脆在朋友圈骂她是**,她说,“可能你不喜欢我,我没有你有才,但是我还是比你火。”

当她选择了情绪、鸡汤和流量。她所熟悉的传统媒体圈也彻底背离了她。


 

6、女博主的朋友圈 

她的朋友圈审美是高级的。

她在专业媒体十年磨一剑,是韩寒的撰稿作者。她写了一本书,彭浩翔和马一木为她作序。

彭浩翔当年真是一语成谶

她说话风趣,有点功底,逻辑清晰又针针见血。论专业素养,没有多少人能够真的赶上她。根据公开信息盘点了一下她的朋友圈。

职业媒体人女博主的版本,辞职创业拍电影,赔惨了之后在爆款文上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期间不舍影视梦想,拓宽自己的边界,涉猎影视剧本创作;女博主的老同事马一木,在结束了自己编辑生涯后,出去创业做了短视频裤衩;

杜强写出了非常有知名度的非虚构类作品,版权120万的卖给了某视频平台,该平台买的时候说要拍成电影,还说要请王千源来演;韩寒和李海鹏一起在ONE的团队孵化了特稿实验室,南方系的特稿记者林珊珊、杜强都曾加盟其中。

后来韩老师的注意力转去了拍电影,而李海鹏他们折腾特稿到IP再到影视的链条太长,半路放弃。特稿团队的部分人在林珊珊的组织下以“故事硬核”的品牌加入腾讯新闻谷雨实验室,走上了陪伴平台不愁流量内容深度化的专业路线。

杜强也曾经和妻子林珊珊以夫妻档的形式一起去到故事硬核。但是最近又从那边撤出来,重新回到了《时尚先生》,职之后的第一个作品,就是《某某离婚记》。

值得一提的是,女博主和罗一洋曾经是前同事。这也就意味着她在南方某城报社的有些好友,也是罗一洋的熟人。(图中没有用双向线重复标注出来,网实在是太密集了,画不过来。)


这些昔日夫妻二人的共同好友或者熟人,用心出品了造型时尚的《某某离婚记》,文字之外,摄影师造型师修图师亦有贡献,效果正如你们在《时尚先生》那篇刷屏文章看到的那样。

女博主用3年的时间,赚到了传统媒体人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然后她也遇到了自己的职场中年危机——账号关停和婚姻亮灯。

2019年3月30日,就在人们快要忘记女博主这个名字的时候,时尚先生一篇《某某离婚记》,在俩人离婚半年之后,详细复盘了女博主一方在公司注销、团队解散,青梅竹马离婚之后的整个心路历程。

而离婚事件的另一个亲历者罗一洋,自始至终一言未发。


1、裁员潮里如何优雅的找到一份体面工作?

2、那个生于95后,年薪35万的清华应届生

3、职场进化论:如何不被新人倒挂?

4、加班到凌晨三点不回家?优秀的人都是早起跑步的

5、互联网大厂员工跳槽指南

6、说出心中的恐惧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