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次CDA的高配冠军队伍“鸿渐于木”进行了采访,我们成功粉上了这个不知道为啥团名故作高冷的宝藏男团。
缘起:骨子里的相互吸引
关于“志同道合”,执中学长的诠释是:“在人生旅途中,每个人,都是向着自己的志趣前行,而志趣相投的人,无论一开始各自从何处出发,最后,他们的道路都会渐渐重合。“
2015年星辩3.0,“归去来兮”和“大师兄,师傅被僵尸抓走了”两支画风迥异的队伍相遇了,然后……它们就在一起了。

(不怪我们,年代久远到学长们自己都记不清楚是如何确认眼神的了)
总之——自带流量的“中大三人组”梁秋阳、李微中和池也,叱咤辩坛的“大师兄三人组”邵帅、肖扬和时洪雨,奇才界的网红黄雁捷,澳门辩论界的谦谦君子郑博文,组成高配辩论男团出道~~~
算来已是八年旧识的他们如今有着跨越时区的地理坐标,忙碌而迥异的事业,骨子里却仍是初遇时那几个纯粹执着辩论的少年:不喜置身琐事,喜好追求强大,享受竞技快感。秋阳学长是领队群里最为关心直播链接的领队,因为这是其余实在抽不出时间到现场的五人唯一能够与他们一起战斗的方式。
这次采访有一半内容都是以微信留言的方式进行的,可只要他们看到就会认真回复。正式语音采访的当晚我们都很忐忑,担心行程满满的前辈们都无法前来。但当群聊开启后,我们听到了秋阳学长因高铁上信号不佳而断断续续却依旧耐心的声音,收到了洪雨学长在候机厅里中依旧认真的回复,等到了还有博文学长加完班后匆匆的加入。
意外:原来你们是这样的大神

这样的队伍简介,加上几位前辈的资历,心态顺其自然的就崩了。我们一度以为这是一支\”需要突击熟读《古汉语辞典》和《百科全书》,才能进行采访\”的队伍。
然而,当我们战战兢兢提出采访请求,忐忑地发出斟酌已久的自我介绍后,却收到了这样的回复:

突如其来的反差萌让我们有了些许期待。然而事实证明——他们真的好可爱!
李微中:翩翩律师or啼笑皆非的辩痴?
自己给自己办了场辩论赛玩,却因为赛务过多最后自己却没能参加;
莫名研究时尚圈和潮流,最骄傲的收获却是自创了辩题“时尚是被发现的还是被创造的;
不是每一个辩痴都能与辩论有着如此啼笑皆非的缘分,当然也不是每一个律师都会被粉丝做成表情包。


梁秋阳:诗人or发福的艺术家?
微博上是一个从简介到内容都超凡脱俗的诗人,
只是知乎上还会抽空点赞评论女团成员演唱会的表现;
即便单身也能逻辑清晰地认真分析“如何成为李微中的女朋友”,文末还顺便帮好友时洪雨打个广告并索要15.8的广告费。
哦,对了,这个“当众发福“的诗人还会拉二胡。
肖扬:职业经理人&想打比赛但没时间打的半退役辩手
想要工作和辩论以及说话相关,于是创立辩**司,做《好好说话》产品经理;想要生活兴趣和辩论及说话相关,于是协同老友参加各种比赛,没比赛打的时候就打狼人杀、阿瓦隆、剧本游戏,由于没比赛的时间太多,现在狼人杀已经打得比辩论好了。
时洪雨:杠王之王or最诙谐的杠精?
宁愿晚上在黑暗的厨房蘸着辣椒酱吃馒头,也不愿让辣椒酱过期;
作为一个杠王,网上居然全是nice认证(被威胁了你们就眨眨眼,反正谁都看不到…)
作为一个杠王,除了女朋友不敢杠其实还怕鸡;
不是每一个杠王都能自带诙谐,有辩友打算下次抱只鸡上场吗?
池也:人气王or女娲造人时手抖的产物?
一个从5岁就开始看《道德经》并思考生死的巨型网红帅哥告诉你什么叫有文化真可怕。
反方:“在美国的一个数据表明,死刑缺少极高的误判。”
文化人:”你那份数据是美国1980前的统计数据,那时候没有完善的DNA检查数据。请你告诉我,美国在1992年后,还存在很高的误判率吗?“
反方:“对方辩友,你不是数学系的,你不懂数据”。
文化人:”抱歉,我就是数学系的。“

郑博文:现实版何以琛or心酸而闷骚的男主角?
很可惜,生活不是偶像剧,
男主角兴奋地报名参加个辩论赛,结果突然因被选成评委而不能参加。
从社交网络到长相都风度翩翩,无欲无求的美少年也曾担心学法的自己会秃头。
我想,这大概是个不幸被贬的神仙,就剩点淡淡的仙气了。
邵帅:自带大哥属性or最有江湖气息的唐僧?
你见过时常被队友嫌弃太罗嗦,还会自己想办法做驴肉火烧的大哥吗?你见过喜欢看《树大招风》(三个贼王的犯罪经历),打妖怪的时候carry全场的唐僧吗?恭喜你,能在一个大神身上看到这两种特质的完美融合。
这位“大唐哥僧“有一个始终如一的信念:让辩论成为自己的事业。
黄雁捷:天赋异禀的鬼才or脑子有“坑“的冷哥?
作为一个干什么都天赋异禀的鬼才,脑洞的大小已不配形容他神奇的脑回路了,洞太大,已成坑。
会好奇“曹操率军翻越太行山时遇到的熊后来怎么样了?“,”有哪些卖萌的app”以及“如何在家做脆皮烧肉”。这个“坑”在辩论中也**尽致:“灰姑娘如果不是因为爱慕虚荣,只是想去跳个舞,干嘛许愿要一条金裙子,金子的密度你知道吗?一条裙子将近2.4吨,怎么跳舞……”

我们最终还是没有追问“鸿渐于木”这个队名的意义,“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鸿雁曾一度迷茫,不知所向,现在它终于找到了自己落脚的大树。它要在这里扎根,它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它还有更大的抱负。即便前面的路上困难重重,也泯灭不掉它战胜困难的精神和勇气。辩论于他们大概就是那颗大树吧,那么你们呢?
文字魅力有限,更多精彩花絮问题,一定要戳戳以下视频(嘘,别声张,看完偷着乐)
干货:辩论,我们是认真的
1.坐标和时间都因忙碌而很难对上的8个人,是如何备赛的?
我们的方法就是……不备赛,很多备赛时需要走的弯路我们都走过,大家都比较默契,所以讨论时只要他说一句话我们就知道他整篇立论是什么意思,然后就只需要再去想这篇立论有什么问题就好了,不需要把细节都确认清楚,所以效率比较高,这可能算是我们的一点优势,模辩抽时间打,比如10点钟下班,然后10点半约场模辩,打完12点钟回家。
2.像CDA这种需要同时准备四个辩题的比赛,会让“哪怕只有一个辩题都要备赛到上场前最后一秒“的普通辩论队非常慌乱。如何才能高效高质量备赛呢?
我们不想带坏小孩,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们也希望能有更多时间可以雕琢立论、表达,打出让自己不觉得丢脸的环节,讲出一些让我们自己都比较兴奋的立论。给大家一些建议吧,第一个就是最好做一个时间表,到这个点就要做这些事情,到那个点就要结束,哪怕你立论稿都没有,该结就结了。第二点就是必须有一个人能强有力地拖着大家走,他说什么就必须这么做,当然这个人要选择慎重,可能这个人独断专行,可能他选择的方向错了,但是如果没有这个人,大家都七嘴八舌,也可能没有什么结果。
3.都知道上场的队友要团结默契,但这到底体现在比赛中的哪些方面?
最重要的是审美观要一致,大家审美水平和追求要在同一个层次,彼此配合一些,打辩论都有自己的想法,肯定会有队友的观点是你不认同的,但是有时候你要尝试着去理解他,他说的肯定是有道理的,那你就只用考虑一个问题,就是他说的这个点在场上能不能打,其实没有什么对错,大家都能打,学会妥协,坚持原则,就会配合得比较好。
4.在质询和盘问环节中如何克服“身在局中”而产生的思维短路?
反应不过来的最本质核心还是对方这个问题是在之前你的立论框架中没有预想到的,只有这样的情况你才会反应不过来。首先最好减少短路的情况,就是多练。如果真的场上短路,首先气势要足,想到什么说什么,这样对方辩友也会懵逼。如果想不到怎么回答,你就凭直觉去回答,但是你一定要答,相信脑海里的第一反应。如果对方把你问短路,你猛得怼一句上去,他也会短路,然后他就会问你什么意思,然后你就再问他一遍,他也会自动再问一遍,然后你就有时间想了。当然也可以大大方方地再问一遍,如果再问一遍你还没想出来,那我觉得这个就不是短路的问题,这个是基本能力问题,基础太差了没办法。
5.为什么很多辩手参加很多比赛却依旧难有提高,到底应该如何提升辩论实力呢?
第一个建议肯定就是报我们的课程(学长,我也要收15.8广告费),因为辩论能力成长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良好反馈,但赛场上评委主观给你的反馈只能是一部分,这时最好是能有个好教练,为你反馈针对性的一些方法和建议。那么除此之外还能怎样提升实力呢?一个方面是,你必须要有大量的观赛经验,见过不同样风格和水平的不同队伍的比赛,甚至你听过很多不同样理论的风格,有了这样的积累的你在接到每一道辩题的短时间之内,就会迅速浮现类似争议核心的辩题有哪一些探讨。另一方面是要懂得总结,总结不是自暴自弃;也不是觉得我自己打的很好,评委瞎判;更不是我贼牛我是最强辩手。你肯定有缺点也有优点,评委没听懂你的话,那就是你没讲明白,去想自己为什么没有讲明白。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辩论这个东西是有天赋在,为什么这么多年只出了一个黄执中,是因为他特别努力吗?不是,他打游戏的时间比他打辩论的时间多多了,这个东西你如果去回避它,就很容易走火入魔。辩论赛的快乐可以来自比赛胜利,此外可以来自那些让你日后想起来都会觉得惊心动魄的回忆。
6.这次CDA过程中印象最深的记忆是什么?
一个是天气太冷了,每场比赛都在瑟瑟发抖。第一场打平后加时才险胜,这让我意识到有一段时间不打比赛,真的就会退步,这其实也让我有了一些信心,说不定等那些老辩手退步,我们还是可以赢他们。
7.初赛的时候抛了很多情景和类比,是提前准备的战术吗?
首先肯定不是准备好了,抛了很多情景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就是,举例子确实是辩论的基本功,很多比赛打得很“干”是因为大家不愿意讨论具体的问题,第二就是因为洪雨他是一个喜欢用例子和类比的人,这样会让事情变得比较简单。外加我们这次打的几道辩题,确实都是伦理性质的辩题,如果不大量使用案例的话,讨论起来会很无聊,有一些边角上的逻辑是大家没有办法用语言来讲清楚的。
8.很多辩手毕业进入社会后,不得不放弃辩论,各位是如何平衡工作、生活,还有辩论的?
我觉得现在我就是去压榨我以往认为不能再进一步压榨的闲暇时间,越长大感觉这个时间的颗粒就会变得更细。可能从前你会安排某个上午或下午这个时间段的行程,但是现在就会以小时,甚至以分来切割自己的行程,然后往里面填充各种各样的东西。就像我这次去CDA的途中,火车上我也要忙一些工作,改一些文件,然后到了赛场场地我也要时不时地去处理工作上的事情。作为一个成年人就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如果你决定在你的业余爱好上多花一点时间,那可能就需要你更高效地完成你的本职工作。我觉得不存在平衡这个东西,就是你做决定,然后支付成本,在你搞不定的时候你自然回停下来的。
9.如何看待《奇葩说》这样以辩论为基础的带有娱乐性质的综艺节目?
在我看来,《奇葩说》是给辩论带去了一种新的可能的维度和意义吧,可能有点类似于当年有人说所谓“剑宗”的黄执中给华语辩论带来了新的风向,这个风向用虫仔的话来说就是原来打辩论还可以说人话,我觉得《奇葩说》是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往下的一个拓展。《奇葩说》在可能的人力、时间、预算之内,建立了辩论赛更为科学和合理的评判机制,是由很多数观众的票数游走的计算来评判比赛的输赢。辩论赛就是以说服人为主的,而这样的说服可以建立在你个人的风格和除了传统辩论赛中所诉诸的逻辑和速度以外的能力之上,这也是我觉得辩手进步的一个方向和空间。
10. 听说有几位前辈的教练刚好是《奇葩说》上的辩论明星马薇薇,作为小粉丝很好奇无论台上台下她都始终是一个强力输出的状态吗?
你可以这样理解,她只是存在的方式不同,其实不是能量无限,而是她正常活着的样子就让人觉得有趣罢了,但即使是她,打比赛也是要好好准备的。
“阿辩论”招新啦,招新文案戳我呀!
今天,阿辩不想要辩题,只想要你
招新截止期是4.12(下周五)
抓紧来哦~~~
网辩报名没成功???看这里
当天约当天打,
新的赛制、积分和排名
等你来解锁
最新桃李约辩榜
积分前三名:
23号薇薇:71
149autumn:65
43谨诺:40

长按图片 参与桃李星球活动
更多惊喜等着你哦~

END
责编:谨诺
封面设计:安妮
审核:平台家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