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刚刚进入5月,也就意味着新的一年即将过去一半了。就在这短短的四个月里面,有一家企业却是发生了不少的变化,四个月之内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已经更换了三位,让人不禁猜想这家公司到底怎么了?曾经的乳业“巨头”,如今却是“困难重重”!

四个月之内更换了三位董事长

4月29日蒙牛集团发布了公告,公告中的消息却并不是那么好。公告中称蒙牛的董事长由陈朗担任,而上任仅仅三个月的于旭波宣布辞任董事长的职位。就在2019年开年的这几个月之内,蒙牛已经更换了三位董事长,在蒙牛集团的声明中这两位董事长都是由于工作调动而辞任的。但是根据知情人士的透露这是由于内部混政造成的。而蒙牛在这几年的发展中也是渐渐的落于下风。曾经比肩伊利的乳业品牌,如今却差了人家100多亿!

乳业“双巨头”差距渐显

对于伊利和蒙牛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是占据了我国乳业市场的双巨头品牌,而蒙牛和伊利之间也有着不解之缘。蒙牛的创始人牛根生就是伊利的高管人员之一,在离开伊利之后一手打造了蒙牛这个品牌。初期的蒙牛营收甚至超过了老东家伊利,而蒙牛的口碑与市场也迅速被打开。但是这几年的蒙牛却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营收差了伊利100多亿!

2018年的财报公布之后,蒙牛就好似进入了一个“死胡同”。2018年全年蒙牛的收入是689亿元,同比也还是增长的趋势。但是我们再来看伊利的营业收入情况,2018年全年营收达到了789.76亿元,也就是足足比蒙牛多出了100多亿元的收入,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也达到了64.4亿元

在营业与净利润上两家都实现了增长,但是并驾齐驱的两家产业明显有了距离。而且是蒙牛对于伊利渐行渐远的距离拉大。

扩展市场方式有误

追根溯源来说,蒙牛在渐渐的拉大与伊利的差距这方面还是有原因的。蒙牛在市场上的扩张可谓是动静不小,显示花大价格收购了君乐宝51%的股权。再到后来收购了雅士利。

在蒙牛看来,蚕食小的竞争对手之后自家的市场能够更加开阔,但是他没有考虑过收购给他带来的究竟是收益还是“累赘”。就像蒙牛收购的雅士利,给蒙牛带来的不是所谓的市场扩张,而是营业的亏损。

我们再从奶源角度看问题,两家最初的发展都是靠家庭牧场、农户、奶站,在2008年之后,国内奶业形式遽变,规模化牧场迅速发展扩张,散户、小规模牧场逐渐消亡,这这个过程中,两家才开始发展起真正的自有奶源。这也是蒙牛逐渐落后于伊利的原因之一,毕竟奶源的品质决定了成品的品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