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娱乐怪盗团 裴培
archibaldpei@icloud.com
前一段时间,本怪盗团团长跟一个电商行业的老朋友吃饭,聊到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吃饭、喝茶和喝咖啡的过程,是学习的最佳时机。当然,喝酒的时候也能学习,不过很容易喝晕,效果有所下降。下面是我们晚饭闲聊的大致内容,基本上都是我在问,对方在耐心的回答。
怪盗团:
拼多多的崛起,快的不可思议,应该是社交电商的胜利吧?
老朋友:
没错,电商的下一个风口是社交电商,这一点全行业都认可了。社交的入口几乎全在腾讯,所以“腾讯系”肯定是这一波最受益的。拼多多只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多水面以下的、五年十年以后才满足上市条件的社交电商玩法,你都不知道。大家都在布局,心急火燎的布局。
这位老朋友长得有点像碇司令官
怪盗团:
社交的入口全在腾讯,这句话很多人都不赞成——微博、抖音就不是社交吗?
老朋友:
喂,听着,不要抬杠好吗?微博早已变成了一个信息流内容分发平台,它的生命线是娱乐新闻、社会新闻和突发事件。你还会在微博上交朋友吗?或者用微博跟朋友联系?抖音也差不多,你非要叫它“兴趣社交”或“内容社交”平台也可以,但是它在并不是一个社交工具。在中国,强社交被腾讯垄断了,也就是微信和QQ。如果你想仿效拼多多这种基于强社交关系的电商,除了腾讯,没有人能帮你。我说的没错吧?
怪盗团:
按照你的说法,阿里是没有强社交入口的,难道说……
老朋友:
没错,这是阿里的软肋。阿里一直想切入社交:当年的来往,后来的支付宝,可惜都不成功。但是,这并不是致命伤。阿里可以从弱社交、内容社交等“泛社交”平台入手,尽量弥补这个软肋——也就是你刚才讲的微博、抖音,还有小红书之类。微博是个很好的网红电商带货平台,抖音也是。去年年底一度有报道,阿里想全面收购微博,这大概不是空穴来风。当然,这种“泛社交”布局是不足以打垮拼多多的,但是谁规定了阿里就一定要正面打垮拼多多呢?
新浪微博是一个非常好的网红电商导流入口
怪盗团:
不过,对阿里来说,依靠微博、抖音、小红书这种第三方盟友,似乎还是不够的。
老朋友:
当然不够!所以阿里很聪明地提前动手,去线下拿流量入口,这就是“新零售”的起源。它还大举投资文娱,虽然文娱一直在亏钱。如果不能占领社交电商这个场景,那么就尽可能开辟其他场景。阿里在战略和执行层面都犯过很多错误,但是在动员力和运营能力上无可指摘。
怪盗团:
能不能详细讲讲,你觉得阿里厉害在哪里?
老朋友:
我先说人才培养机制吧。第一,现在阿里不止一个事业部的领导都是80后(例如天猫),而且是阿里自己培养的,这一点在头部互联网公司不多见。第二,杭州的互联网创业公司一堆一堆,大部分是阿里出来的人成立的。还有哪家互联网公司能做到这样持续的内部人才培养?阿里的“政委体制”赋予了HR极大的权限,相当于当年红军的“支部建在连上”。不是所有人都赞赏阿里的“政委体制”,但是它保证了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提高了动员效力。我们经常说“腾讯擅长产品,阿里擅长运营”,运营最拼的是什么呢?是细致、是执行力。电商是一个重运营的行业。
怪盗团:
那么,你又怎么看待京东呢?这家公司的前景何在?
老朋友:
平心而论,京东在突破1万亿GMV之后,增速放缓是理所当然的。当然,在理论上,它还可以跟阿里进一步拉近差距;事实上,它已经被拼多多越追越近了。京东在企业文化、管理体系、重资产模式上的优劣,我暂且不提。我只想说:京东早在2014年就与腾讯战略合作,拿到了微信重要入口,却没有妥善地利用这个入口。拼多多是在微信小程序用户规模已经很大的情况下,才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App;京东却从头到尾没有与腾讯建立足够的协同效应。
谁还记得这个广告?“12年,我变了?我没变。”
怪盗团:
这也不能完全怪京东。在拼多多崛起之前,很多人都认为腾讯的流量天然不适用于电商呢。
老朋友:
拼多多不是第一个想到变现微信群流量的电商应用,京东、唯品会都想做,可惜没做成。为什么只有拼多多做成了?讲的俗一点,看基因;讲得直接一点,天才是不世出的。从微信群导流做拼团电商,听起来很容易,实际如何执行呢?即便有了拼多多这个先行者,后来者仍然做不好。你要注意,拼多多是黄峥的第三次创业,前两次都是成功的。所以我说,天才是不世出的,有些事情不服不行。
怪盗团:
从这个角度看,拼多多背后的腾讯,岂不也有极大的上升空间吗?
老朋友:
腾讯比你们想象的强多了,真的。如果我是互联网上市公司老总,我最不想得罪的就是腾讯。它有好多牌攥在手里,没有收割:小程序电商、公众号电商(包括O2O),收割了吗?看一看、搜一搜,收割了吗?它就是留着不收割,让你们以为它就是个游戏公司。当然,这种“不收割”,不一定是主动的,也可能是天时未到。当年,腾讯重兵进攻电商,以失败告终;它知道自己不能做中心化电商。所以,现在它高举“去中心化”的大旗,绝不做统一的运营,维持流量分配的公平性。这是一个大趋势,但不能一蹴而就。
互联网巨头的斗争永远比外界想象的复杂许多
怪盗团:
我不太理解,微信2012年已经很火了,可是微信电商从2016年才发力……
老朋友:
奥秘在于微信支付!微信支付于2013年诞生,2014-15年通过群红包而高速发展,2016-17年又抓住了线下扫码支付的机会,彻底稳固了自己的地位。没有微信群红包,哪里来的拼多多?为什么拼多多的商品价格那么低?因为有很多老人,通过抢红包,积累了十几块、几十块的零钱;他们没有绑定银行卡,又想花掉这些钱,怎么办呢?拼多多一开始就是以他们为种子用户啊!所以你看看:虽然微信支付本身的利润率很低,但是它培养出了很多新业务、新合作伙伴。
怪盗团:
展望未来,电商行业还有什么新玩法呢?下一个“拼多多”会出在哪个领域?
老朋友:
很难判断。蘑菇街、小红书、云集这些熬到上市或接近上市的泛电商平台,都是一两年换一个商业模式。转型很困难,等于二次创业,但是不转型就会死。有些电商平台创业十年,十年都在转型。好多人觉得电商特别容易来钱,其实全世界电商利润率最高的就是阿里,别人都不怎么赚钱。你看看亚马逊,电商业务的利润率也不高。电商是个苦活儿,阿里能赚钱是它的能耐,不能硬学。而且,阿里何尝不是年年都在转型,它何尝知道新零售的道路通向哪里?我只能说:如果一个电商平台不转型了,它就注定要灭亡。
怪盗团:
电商行业的日子为什么这么苦呢?除了阿里,大家的利润率为何都不高呢?
老朋友:
在电商平台方面,“规模效应”的门槛非常高。当当、聚美曾经以为,几百亿的GMV足以构建护城河;唯品会曾经以为,几千亿的GMV足以构建护城河;京东曾经以为,上万亿的GMV足以构建护城河。但是没用,都不够。你要发疯地成长,长得越大就越安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又不能丧失特色,更不能失去管理效率。这可真难啊!所以,你应该能理解拼多多为什么如此激进地获客了——现有的约5000亿GMV还是不安全,必须尽快突破万亿大关;与阿里的差距每拉近一步,它就更安全一点。就像坦克集群发动进攻,只要还在冲刺就没危险,停下来的那一刻是真危险。
宁在一思进,莫在一思停
怪盗团:
那么,让我们讨论一下阿里的应对措施?
老朋友:
自从提出“新零售”理念以来,阿里的业务越做越重:收购和入股银泰等一批线下零售商;入股万达电影、分众传媒这样的线下流量入口;收购饿了么。阿里越做越重,越来越像京东。这对京东绝对不是好事——人家比你规模大、比你利润高,现在又来做你做的事情,这就是降维打击。京东的商业模式肯定还是可持续的,但是要想不被抛远,就要好好思考二次创业的问题了。每当行业内领先的巨头面临新兴创业者的挑战时,最受伤的其实是行业老二;当阿里和拼多多开始正面对抗,最受伤的就是京东。
怪盗团:
那么,网易考拉、严选呢?
老朋友:
网易严选已经失去了成功的时间窗口。它最大的价值是告诉大家“可以这么做电商”,可惜动作太慢,商业模式创新都被人抄袭了。所以,在电商行业,以“野蛮生长”尽快获得规模效应,是很重要的。另外,严选也是个苦活儿,太笨重,利润率很低。希望与拼多多的合作能够稍微改变一下这种局面吧。
怪盗团: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非常感谢你今天如此细致入微的教导。
那天我们没有喝酒,但是我很想说“干杯”
老朋友:
过奖了。电商行业的创新一直在进行,我们现在都在看那些七八年以后才有成功希望的模式。在产业内做实务的人,一定不能被资本市场牵着鼻子,染上所谓“投资者心态”;因为投资者永远是急功近利的,永远站在“上帝视角”思考问题。还是那句话,投资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多向产业学习,虚怀若谷,不会有错。
怪盗团:
谨遵教诲。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