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明宏
编辑|李春晖
罗宾·威廉姆斯说:\”我曾以为生命中最糟糕的事,就是孤独终老,其实不是。最糟糕的是,与那些让你感到孤独的人一起终老\”。现代社会中,很多女性扛得起生活的重担,却扛不起婚姻的孤独。
没有出轨、没有小三、也没有狗血的剧情,却如同丧偶一般的婚姻,无爱无性无话可说。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明明有个丈夫,却经历着“丧偶式婚姻”。
最近在优酷热播的剧集《我们都要好好的》中,全职太太“寻找”,正在这座围城中徘徊:丈夫向前忙于赚钱,希望给家人更好的生活。但在寻找眼中,物质富足然而妻子缺乏丈夫、儿子渴望父亲陪伴的婚姻,毫无意义。
观念上的差异,致使两人在追寻理想的过程中丢掉了彼此。不过,让硬糖君感到新鲜和欣慰的是:这一次国产剧探讨的不是渐行渐远的夫妻双方如何破镜重圆,而是在一别两宽之后,如何寻回自我直面人生。
近几年,国产剧中的女性形象呈现出多元丰富的新态势。有《欢乐颂》里的五美,有《我的前半生》里的罗子君,也有《北京女子图鉴》里的陈可。“她经济”时代下,影视作品更多的反映了当代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和对现代婚恋观的思考和重构。
从古代的深宫围墙到当代的霓虹都市,从古装大女主到职场女强人,其本质都是展现女性从家庭到社会的身份转换。这一回,《我们都要好好的》聚焦到全职主妇身上,“女性独立”与“现代婚姻”,这两个常年热门话题,在影视剧中越来越落到了生活实处。
谁该貌美如花,谁该挣钱养家?
我负责赚钱养家,你负责貌美如花——这句“好男人宣言”让人芳心大动,但其实是一种典型的婚恋毒鸡汤。其潜台词是:我不能养家,你踢我出门;你人老珠黄,我请你下堂。貌美如花如果不能负责到底,那人家赚钱养别的家去了。
《我们都要好好的》的开头正是这样一个故事。该剧是由刘雪松执导,刘涛、杨烁、金晨等主演的都市情感剧。讲述了寻找(刘涛饰)因为孩子而被迫离开职场,成为一名家庭主妇后,与社会逐渐脱节,且与丈夫向前(杨烁饰)的矛盾日益加剧,甚至因焦虑患上了抑郁症。
现代社会,独立是女性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至于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的关系,则是每个人的现实考题。剧中有个寻找与向前的吵架片段。寻找说:“我自己也可以出去工作,我不需要你养我。我有逼你要赚多少钱回来,给我什么样的生活吗?”
向前说:“你是想跟我成为一对贫贱夫妻吗?你住什么房买什么车,老婆到底是在家里头相夫教子还是在外面工作,孩子上什么学校啊,上国际学校还是私立贵族啊?”
现实生活的矛盾也是这样,有钱就没时间,有时间就没钱。剧中的向前一年出差300多天,而寻找上一次和他吃饭是在过年的时候,这对夫妻可说是丧偶式婚姻的典型代表。
向前一心扑在工作上,更错过了儿子的成长:儿子百合花过敏不知道、儿子会做早餐也不知道、找了个不负责的保姆,更是让手足无措的儿子选择了报警解决。
争吵的最后,寻找揭破了向前的“假面”:“说到底你都是在证明你自己,证明你有多大的能力,证明你在别人面前有多成功,证明我跟着你过了多好的日子,证明你给了我多好的婚姻”。
是啊,多少价值捆绑假借关爱之名?当寻找抑郁症缠身的时候,向前只知道夸耀自己事业的成就;他以为寻找需要的是学区房和精致的生活,却没有发现六年全职太太的生活,早已摧毁了寻找的独立人格。
正如舒拉米斯费尔斯通所说:“性别的阶级是如此之深, 以至于人们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我们都要好好的》引发热议的“婚姻价值之辩”,实际上是全民对女性意识的一次公开讨论。
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里,男女主人公范柳原和白流苏有这样一段对话。柳原道:“有的人善于说话,有的人善于管家,你是善于低头的”。流苏道:“我什么都不会,我是顶无用的人”。柳原笑道:“无用的女人是最最厉害的女人”。
这个故事发生在1941年前后。如今都9102年了,却依然有为数不少的男性,在婚姻里更青睐女性的“善于低头”。也依然会有女性,认为所谓“低头”才能婚姻长久。
其实,向前正是当代“范柳原”,而寻找却不是过去的“白流苏”了。《我们都要好好的》引出了“失婚主妇”、“女性独立”、“夫妻相处”等话题,更将矛头直指现代婚姻的解码方式——夫妻应该如何共同成长?
女性神话与困境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 提到了“女性神话”的概念:把女性放置在概念化的超自然的观念世界里,掩盖了分散在具体时空里的女性的真实面貌。在文学影视文本中,“女性神话”将女性的社会角色局限于,为了男性无私奉献的妻子与完美的母亲。
这种社会角色的规定既是一种男性逻辑的体现,又意味着女性陷入了身份认同的永恒困境。过往的国产剧中,这种“永恒困境”相当普遍。无论是无私奉献的“大地母亲”还是雷厉风行的“职场女性”,都试图还原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处境,但无一例外的走向了极端。
“母亲”永远是悲情的。《娘道》中瑛娘、隆老夫人和隆夫人三位母亲舍己为子、忍辱负重的叙事套路,目的是使观众在崇高的母性神话中得以认同和净化,但失之于毫无自我。
“女强人”则是披着“独立”外衣的男性附庸。《我的前半生》里罗子君虽然本意是表现从家庭主妇到职业女性的蜕变。但其实不过是把其依附支柱从丈夫陈俊生,转移到闺蜜唐晶和“救世主”贺涵身上而已;
即使是作风强硬的唐晶,也被表述为是由优秀男性代表——贺涵造就的“得意作品”。仿佛在恋爱关系中,男人是女人的精神引领者。而当女人具备“男子气质”时,就将失去情感生活。
而无论是《延禧攻略》还是《如懿传》,女性的兴衰荣辱不过是在皇帝一念之间,这使得创作者所标榜的女性觉醒被消磨殆尽。
《我们都要好好的》中的寻找,因夫妻间的长期隔阂患上“抑郁症”,不得不选择离开家庭和孩子,重返职场。面对婚姻困局和被迫重启的人生,寻找勇敢地选择了“追寻自我”,最终实现了涅槃重生。
寻找的争议点在于“固执”,许多批评的声音认为她过于要强和矫情。但其实,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女性的自我定位经常充满困惑和踌躇。她们懂得的越多,就越难有笃定的方向。
当全职太太住豪宅不好吗?挺好的。当独立女性艰难奋斗不累吗?挺累的。有人劝慰女性“下滑”,就有人鼓励“攀升”;有人期望女性“回归”,就有人乐见“出走”。《玩偶之家》的讨论一直持续着,那些叛逆的出走者最终结局将会怎样?
出走的娜拉,离婚的寻找。都拒绝被困顿于世人认为的完美生活,只为了摆脱极具麻痹性的“幸福陷阱”。不独立的女性,真的幸福吗?将寻找放在国产剧女性谱系中,更能折射社会意识的变迁与革新。
她与社会隔绝日久,求职四处碰壁。但她宁愿在街边摆摊,也不想失去自我。在面试中,她敢于承认自己32岁,是一个孩子的妈妈。她跌跌撞撞的样子狼狈,但奋发向上的气质很美。
女性话语的重塑
全职太太究竟是不是在拽女性独立的后腿,一直是社会热议的话题。《我们都要好好的》则通过女性身份的多元重构,展示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多种可能:一个全职太太,也可以是时尚编辑。一个富家千金,也可以自己创造天地。寻找精辟的总结“时尚是魔鬼,主编助理是夹心饼干”;艾丽莎巧妙策划“婚礼现场直播未婚夫出轨”,一句“让WIN杂志重回时尚界的明星”尽显野心。
艾丽莎和父亲的对话让人印象深刻。艾丽莎质问父亲:“钱比我的幸福更重要吗”?父亲反问:“你拿什么支撑自由的灵魂”?艾丽莎和寻找两人经历不同,个性迥异,但都有一颗“自由的灵魂”。当艾丽莎决定录取寻找的时候,两个独立女性找到了“另一个自己”。
《我们都要好好的》探寻了男女之间的“幸福公约数”,更关注的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知己,寻求内心情感上的“门当户对”。寻找一开始想要摆脱的并非婚姻,而是不幸婚姻对女性的捆绑和矮化。
性别政治不是影视剧的主要任务, 但不可否认其客观传播影响。《我们都要好好的》在北京卫视和优酷热播期间,5月11日,《我们都要好好的》登上CSM52城收视率排行榜Top3;向前、寻找夫妇争吵的短视频成为抖音爆款,创下逾2000万播放量、近百万点赞;相关话题还多次上榜微博、豆瓣热搜。
配合剧集的开播,优酷独家开设了“主创陪你好好聊一聊”系列节目。导演刘雪松畅谈“婚姻的断舍离”,希望大家从寻找身上看到一个鲜活的人、一种梦想、一份坚持。主创的参与,让观众能够从更多元的角度去了解“寻找的诞生”,更易产生情感投射。
导演提到的“鲁迅对娜拉出走后的结局预测”,其实也和硬糖君观剧后的感受暗合。《我们都要好好的》在创作之初,就融入了很多女性意识的思考,它能引发广泛的讨论和心理共鸣,在意料之中。
《都挺好》带出的是原生家庭的影响,《我们都要好好的》则把丧偶式婚姻正式搬上荧幕。家庭话题在2019年的霸屏,正说明一切的困境,都是当下的困境。相信《好好的》的故事,能“启发”更多现实中的“寻找”。
▶ 阅读往期热文
《刺激战场》终于成就了《和平精英》,但腾讯潜藏着更深的流量危机
接过ayawawa的枪
诚招记者2名,实习生2名
要求对金融、泛娱乐领域产业报道有技巧、有态度、有热情。
五险一金、十三薪、带薪年假妥妥的。
简历投递至邮箱
✉
lichunhui127@163.com
「娱乐硬糖」 现已入驻
今日头条 | 百度百家 | 一点资讯
猫眼电影丨腾讯新闻丨网易新闻
Wi-Fi** | 微博 |触电新闻
虎嗅 | 钛媒体 | 知乎 | 界面 |趣头条
21 CN 看荐 | U C头条 | 搜狐公众平台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