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翔「退役」了。
昨天,《李翔知识内参》宣布正式停更,由《邵恒头条》接棒,后者于今日上线,主讲人邵恒为得到副总裁。
但说是退役,更像战场转移。
《李翔知识内参》停更当日,李翔上线了另一档新课程,名为《巨富之路:洛克菲勒》,这次不是免费的了,定价19.9元。
李翔曾在《彭博商业周刊》、《时尚先生》、《财经天下》等多家知名报纸杂志任主管编辑,被称为中国最好的商业记者之一。2016年,他与罗振宇团队合作上线的《李翔商业/知识内参》是得到第一个订阅专栏产品,上线1天订阅量突破1万,订阅额超200万。次年,《李翔商业内参》更名为《李翔知识内参》,李翔以得到团队总编辑的身份出现,专栏由此前的199元/年改为免费。
他在这个被称为内容付费领域拳头产品的专栏,坚持日更了长达三年的时间。
放弃一件已经成熟的事并没那么容易。李翔昨天发文,回忆了过去两年满满当当、没日没夜做内容的生活,现在的他感到自由,同时也陷入恐慌。
“我不但告别了自己的生活,还变得一无所有。”
结束了“焦虑到晚上需要喝酒才能睡着、白天猛灌咖啡才能保持清醒”的高强度输出,他需要在新的轨道上做出一些改变。李翔说,这也是他主动申请退役的原因。
虽然也有人提问,《李翔知识内参》的停更,是否意味着知识付费是伪命题?得到的头部大V正在面临瓶颈期吗?
本期新榜会客厅,我们邀请到李翔,聊了聊关于这次的停更、未来的新课,他在内容付费领域坚持多年的感受,以及围绕个人的一些快问快答。
– 新榜对话李翔 –
李翔老师你好,欢迎来新榜会客厅。
从李翔知识内参到《巨富之路》,
不打算休息一段时间吗?
本来想休息的。
但是互联网公司,你懂得……
三年前《李翔商业内参》推出不久大火,有人评价这款产品是“抓住了时代风口迎风而上顺势而为,才会如此成名”,现在回头看,您怎么看待知识付费这件事?有哪些新的思考?
得到应该从来没使用过“知识付费”这个词语。我们一直都在用“知识服务”。
三年前开始做《李翔商业内参》时候,我自己说,是想做一个实验,证明内容行业可以不靠广告模式生存。当然,我不是否认广告模式。广告模式仍然是最为成功的商业模式之一。
从这个起点出发,得到做了很多探索和迭代。得到上现在的课程,其实已经跟我最初做的《李翔商业内参》,从内容形式、交付方式等变化很大。如果感兴趣,推荐关注得到刚刚更新的最新一版《得到品控手册》。里面有很多我们的思考。
过去三年你每天的工作节奏是什么样的?
每时每刻离不开手机和电脑。去哪儿都得带着。
带上电脑是为了写字;带上手机是因为很多的反馈和沟通在手机上完成。团队里的主编,在轮值的那周,12点之前是不可能睡觉的。因为要做上线的检查。
我一个同事在工作群里说:“作为轮值主编,上线的时候都会很紧张,特别怕哪个部分写错了,或者音频发错了,或者哪一条没发出来……简直心梗。”
当时看到这条微信,我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你们怎么保持这款产品的生命力?
怎么做到坚持持续输出?
没有特别好的方法。首先就是要多听多看,朋友圈、各种公号、各个微信群、各个主要的网站、新书。
其次就是要多折腾。比如我们中间采访过不少人,想要做高手的方法论,就是为了想增加点新鲜感。
保持输出状态的方法就是找到工作节奏。之前的工作节奏就是,努力在下午16:00之前,把每天的文字稿写完。做到这一点的唯一方法就是从早上开始坐到桌子前。
2017年“李翔商业内参”更名为“李翔知识内参”,定位为“你的私家知识秘书”,内容价格也变为免费,当时为什么做这样的调整?调整后面临的新挑战是什么?
调整有几个原因:身份上当时我全职加入了得到;放在首页,需要关注的话题更有普适性,所以会有定位上的变化;定价免费,是因为公司大的产品逻辑需要。
当时在内容上的挑战有两个:一是它要求内容面更宽,不仅商业,对我的知识结构是挑战;第二是每天来听内容的用户比之前多很多倍,根据用户的反馈做内容调整,难度也更大。
做了这么多年的内容,您对内容有什么要求?
没日没夜做内容是一件需要毅力的事,你也说焦虑,
有什么可以自我调节的方法吗?
要求就是希望能够做出自己满意、用户觉得有价值的内容。如果有很多用户都觉得有价值,那就更好。如果在更长的时间里还能有价值,那就更好一些。
自我调节的方法,之前就是靠跑步。以及喝Whisky。
过去这三年带给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最大的失落是什么?心境发生过哪些变化?
现在回答这个问题有点太仓促了。我觉得要过一段时间才会有更大的感受吧。现在还是太主观。
做音频内容和过去做图文内容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做了这么长时间的音频内容,会潜移默化影响文字表达吗?
主要是音频交付和文字交付的区别。这个问题品控手册里也有涉及。我不算特例。 当然会影响。最简单的例子,书面表达,写长句是很舒服的事情。现在就会减少长句。
有媒体以《李翔知识内参》的停更为标志,
称“知识付费是伪命题”,你怎么看这样的观点?
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考虑能不能给用户提供价值。其他的讨论什么的我也没特别在意。
我在5月26号给用户的信里,分享过乔布斯关于“自我吞噬”的观点,就是想表达,个人必须要勇敢去迭代,而不是固守过去。重要的是去创造价值。
从付费到免费,这次为什么又回到付费内容?
怎么理解付费内容和免费内容的区别和各自的价值?
我其实没想那么多。就是觉得应该像前辈们那样,每一年或两年专注研究一个课题,然后产出有价值的内容。当然前辈们可能是变成图书,或者在大学课堂上开个新课。
第二个问题也没想那么多。应该是不同的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场景下,结合自己的能力兴趣以及用户需求,做的不同选择。
在我看来,内容的价值,应该是内容接收者、也就是用户来定义。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就不会纠结这个问题了。
今天《巨富之路》上线了,为这门课准备了多久?
为什么选这个领域?定价是怎么考虑的?
如果用一句话描述这门课,怎么描述?
严格意义上《巨富之路:洛克菲勒》:洛克菲勒只是一个大的写作主题中的第一个模块。我的计划里,接下来还会有镀金时代的其他大亨,东亚经济腾飞时的亚洲巨富,以及中国这几十年发展过程**现的大亨。
我之前是做商业记者的。当时为了做好工作,一点也不夸张地说,历史上所有重要的商人和公司,我都会去收集他们的资料。现在其实是重新回到这个领域吧。我曾经看过的那些对我影响很大的书、对我影响很大的人,都开始回荡。
一句话:一次努力洞悉财富和时代底层逻辑的尝试。
开课当天截图
这门课之后,还有什么长远的打算和规划吗?
我很想像之前我特别佩服的很多作家和知识分子那样,每一两年去深入研究一个课题。我自己有很多非常心仪的主题想去拓展。
比如这门课开始我就说,人类社会三个重要的议题:财富、权力、名声,分别对应着商业、政治和公众,其实我都很想去探究一下底层到底是什么。有很多想要做的事情、写的东西。光想想就挺高兴的。
外界给了你很多定位,您给自己的定位是什么?
记者和作家。
最近在读的一本书是什么?
许知远的《青年变革者》,《深度工作》。
最近一次哭是什么时候,什么原因?
复联4钢铁侠死掉的时候。他的成长挺动人的,从一个非常自我的富二代到一个开始考虑其他人甚至为其他人牺牲自己的英雄。
那么希望这篇文章的读者都看过电影了,
如果没看过也不要因为此处的剧透取关我…
你怎么理解自己和用户的关系?
“我吃自己的**。”
怎么理解生活和工作的关系?
我赞同马云老师说的。
你为什么样的内容付过费?能否举例。
我在得到上买了超过60门课,比如薛兆丰、香帅、宁向东、吴伯凡、刘润、卓克、施展、李筠、贾行家、薄世宁、高爽等等等的课程。我就就不一一说了。还有我们的重要产品《每天听本书》。真的特别好。我基本是跑步和通勤时在听。
我从去年开始用电子书。基本新书都会买。
头发是自然卷吗?
是。
如果对三年前的自己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不要骄傲到不屑于去做某些事。但估计说了也没用。
可以帮我们提一个问你的问题吗,并回答。
专栏卖不好会难受吗?哈哈,会。
哈哈那先祝您不难受,
以及感谢来新榜会客厅,
下回再见!
***
「新榜会客厅」是新榜特别开设的人物栏目,约请内容行业的KOL敞开心扉聊点朋友之间才会聊的话题,讲述他们更真实、个性化生活化、或许不为人知的那一面。欢迎各位光临新榜会客厅,榜哥榜妹已经备好了咖啡瓜子小板凳。另外,如果你想在新榜会客厅看到哪位KOL,也欢迎留言告诉我们,我们将尽力邀请。
作者 | 张洁 夏之南
编辑 | 张洁
特别鸣谢 | 每日沉迷卖课但永远热心助人的钢铁男子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