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网上有很多对于辩手的讨论,邓艾艾艾把大学生辩手类同为学生会的人,居然赢得了很多认同,我在想这里边的道理。
分析大众对于辩论的延续,如果只是归咎为随机的辩题,归咎为技巧,归咎为部分辩手的杠精……我认为这个分析似乎还是老生常谈了。不好意思这里好像我也在挑刺了。

其实辩论招人厌可能是以下原因:
1、中国人的沟通总体“以和为贵”,是因为大家在和别人沟通时,不太喜欢被指出毛病进而颜面损失。但是遇到一个辩手,可能你说话得加倍小心。
2、中国人说话有时就是发泄情绪、讲讲故事,并不追究严谨和道理,而且这个时代没有人喜欢被“教化”。但是遇到辩手,他们总会一本正经地讲道理、讲逻辑、教化你。
3、一些辩手杠精时,根本不关心你的意思是什么,他们只是抓住字面上的矛盾,不断用技巧取得表达上的“便宜”,所谓口舌之利。
4、辩手往往因为太能说形成了某种路径依赖的惰性,既然能用嘴巴解决,为何去做呢。既然什么都能说的有理,何必去认真读书呢。

5、有些辩手往往有掩饰不住的智商优越感,但是和真才实学的人比又差了不少,所谓德不配位。而中国人普遍不喜欢和有优越感的人打交道,更不喜欢和大概率“说不过”的人多说。
6、辩手号称说服观众,但其实只是为了说服作为评委的辩手,辩论因而内卷化,发明出很多无用的技巧和术语,旁人听不懂,辩手却很嗨。
7、有些辩手习惯了立场大于是非的状态,见人说人话帮亲不帮理成了常态。
8、说到底,现代人很讨厌“端着”、“中二”之类一本正经的感觉,会产生本能的虚伪排斥感,学生会如此,辩手也很容易带给人这种审美的反感。
9、可能就是纯粹讨厌话多的唐僧一样的人,或者油嘴滑舌道貌岸然的人。

讨厌杠精,讨厌好为人师,讨厌纸上谈兵不行动,讨厌端着,讨厌优越感,讨厌话多……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心态。
其实电竞、体育、追星就没有这些吗,各类兴趣爱好有的时候也是有这种问题的,只不过那些兴趣爱好要么受众更多,或者并不会融入日常生活影响他人。
今天的辩论不是太精英,但是很小众,两者的共同点在于参与者都很少,差别点在于内容质量被大众认可的程度。

那么问题来了,辩论的问题可以改变吗?
去呼吁辩手们不要把辩论带入生活?
去呼吁大家多学习实践?
去强调辩论重要的是多一种视角而不是非黑即白?
去强调辩论技巧没有内容底蕴重要?
去和杠精做切割,说不是真辩手?
少幼稚了,真正的戏路已经重演过n次了,十几年前圈里的大神们就在说这些了,真的有效吗?
反而是你看到很多人质疑辩手时,那些“反击感”明显的评论,那些拼了命想解释自己是什么的回复,你就知道为何辩论肯定越来越招人嫌了。

大家也都知道,真正的情况是,辩论确实大众化了,但也有更多不学无术、爱好“取巧”的人进入这个圈子了。
他们有的虽然身在985、211,但不知道四大古典名著是什么,不知道两河流域是哪两条河,不知道老子孔子不是一家……
这样的人大规模涌入,而优质人群正被其他性价比更高的活动分流。漂亮的女生更多去哪里了,从来都是最好的证明,当年辩论队可是美女如云的脱单胜地。

当然即便小众,也依然有很多辩手就是很爱辩论,尽管说不清为什么就是很爱,悲壮的样子如同**一般?
作为这样的人,我想说因为辩论就是游戏,你恰好对这个游戏上瘾而已,别整那么高尚。
而有些人可能连爱辩论都不是,就是迷一些辩手,甚至自己也并不想成为厉害的人,这种情绪和迷蔡徐坤差不多。
那么如果自娱自乐的上瘾和粉丝追星不凑巧影响到了别人,被嫌弃也是正常。
作者张俊,上海帅醒创始人,专注社交传播、事件营销、商业预测分析和产品开发,公众号阿辩论(ID:bianlunlove)
桃李约辩等你来:
网辩报名没成功???看这里!
当天约当天打,新的赛制、积分和排名,等你来解锁!
长按图片 参与桃李星球活动
更多惊喜等着你哦~
END
责编:Noragami
审核:平台家
评论(0)